来源:西南大学
1.辛涛,张世夷,贾瑜.《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困顿与突破》
2.迟艳杰.《“进步即质量”:指向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质量观与价值追求》
3.宁虹,赖力敏.《“人工智能+教育”:居间的构成性存在》
5.郭绍青.《“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
6.巴登尼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尊严》
7.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
8.夏莹.《现代性的极限化演进及其拯救》
9.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
10.王卫华.《论教育发生的非对象性》
11.戚万学,谢娟.《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及其实现》
12.杨开城,邓钰红.《教育现代化何以可能》
13.袁振国.《科学问题与教育学知识增长》
14.孙元涛.《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觉与话语体系建构》
15.李淼云,宋乃庆,盛雅琦.《“因班施教”:课堂人际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多水平分析》
16.邹红军.《承认与抵制: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扎根理论研究》
17.李伟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优质资源从哪里来?》
18.吴万伟.《大学教育应对人工智能的方略》
19.田养邑.《逻辑与格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术话语体系》
20.杨兆山,张海波.《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
21.荣司平.《教育现象学与现象学教育学的分野》
22.杨开成,李向荣,张晓英.《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23.刘庆昌.《教育意念的结构——基于教育本体论的视角》
24.余庆.《论作为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概念分析》
26.杨惠雯.《核心素养理论建构的人本论取向:德性伦理学的启示》
27.郝文武.《主体间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责任》
28.纪大海.《教育现代化:释放人的本质力量》
29.李长伟.《谁是最初的教育者——康德教育逻辑起点问题之追问》
30.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31.张晓文,吴晓蓉.《乡村教师生活世界遮蔽与回归——基于教育人类学生命价值的视角》
32.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
33.孙杰远.《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
34.王鉴.《跨界的能动者:教师教育者专业成长路径探析》
35.朱德全,许丽丽.《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藕合:未来教育旨归》
36.袁立平,陈川南.《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宽度学习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37.袁征.《教育隐喻的神话》
38.赵斌,黄天元.《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与变革》
39.陈桂生.《略论教育学“西学中化”问题的症结——三谈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0.万明钢,海路.《新中国成立70年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万明钢教授专访》
41.王易,陈玲.《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42.刘放桐.《从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看现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
43.刘克利,欧阳鹏.《教育的元价值是创新生命本质——生命哲学视域中教育的本真意蕴新探》
44.韩大林.《教育哲学的思维视界》
45.夏剑.《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两种教育实践观探析》
46.李栋.《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
47.刘铁芳,王晖.《以教学打开生命——走向生命论的教学哲学》
48.谭维智.《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基于省略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
49.薛继红,张俊友.《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哲学转向——价值论的视角》
50.李政涛.《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51.钟秉林,王新凤.《新高考综合评价招生的成效与现实困境探析》
52.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
53.鞠玉翠.《“立美教育”再探》
54.欧阳修俊,谭天美.《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变革的挑战与方向》
55.王彬,向茂甫.《从“返乡”到“在乡”:基于乡愁的乡村教育观念反思》
56.于晓雅.《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57.周之良.《教学:教学生学》
58.蔡华健,曹慧英.《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59.刘次林.《劳动作为一种素养》
60.栾淳钰.《以传统家风“育新人”的时代呼唤》
61.康永久.《作为知识与意向状态的童年》
62.王坤,张敏,王胜男.《新中国70年劳动教育研究回顾与理性审视》
63.吴筱萌,李树玲,魏戈,徐月,卢立涛.《教育治理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研究》
64.孙立会,刘思远,李芒.《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一一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
65.项贤明.《作为建构之和基础的批判——20世纪中叶美国“学校消亡论”的当代思想价值初探》
66.李凯,郑智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价值、挑战及其突破》
67.欧阳常青.《论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属性及其实践路径》
68.刘祎莹.《从童年视角回溯价值教育的本源》
69.劳凯声.《教育变迁中学校与学生关系的重构》
70.樊杰,王果.《探求基于身体的整全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儿童教育深思》
71.宋永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社会基础与逻辑关系》
72.李吉林.《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建构》
73.虹斌,王灯兵.《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与极限》
74.钟秉林,王新凤.《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机遇、挑战与展望》
75.王鉴.《论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下的课堂研究方法》
76.顾明远,滕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
77.薛二勇,刘淼,李健.《我国教育公平发展政策变迁的历程、特征与趋势》
78.龙红霞,张卫良.《道德教育的形式之维与实践之径》
79.蔡辰梅.《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及其重建》
80.姚松,曹远航.《70年来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8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82.马景林.《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的突破口》
83.袁丽,周深几.《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性研究综述——基于指向教育公平与卓越的分析视角》
84.郝文武.《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界定及其数据意义》
85.李玲,余麒麟,李璧初.《深度贫困地区小学教育脱贫攻坚与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以M地区资源配置为例》
86.张丰.《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建议》
87.严从根.《论教师日常生活启蒙的使命自觉与能力发展》
88.周鸿敏,方光宝.《教育公平测量的路径演变和典型方法》
89.杨尊伟.《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与中国行动策略》
90.戴斌荣,柴江,乔晖,张军华,伏干,陆芳,周丹,吴文婷.《农村学校现代化的支持与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