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高教》2020年第1期 作者:张旭
摘 要: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审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既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客观审视的需要,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新媒体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之理论检视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人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个性”[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主体性、人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于主体的规定性,主要指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使人的自由、自觉、创造得到发展的特征。马克思从肯定作为“自由的存在物”的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到倡导人的“自由发展”[3],皆强调人的主体性。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的“类”,人类也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还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应处于统一和谐的关系之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6]人的实践性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没有实践形成现实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延伸。这种延伸体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延伸、人的实践方式的延伸以及社会关系的延伸。
(一)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延伸
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的主体性会呈现出各自的历史性、时代性和片面性,而到达更高历史阶段,以往那些相对不成熟的、较片面的主体性就可能被消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由被动转向自由,使人成为一种自觉、自由、自主的人,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此外,来源于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活动不再受现实事物的本质、关系、规律的限制,人在某种程度上正沦为技术的奴隶,人在不断满足技术因素扩张的冲动和欲望时,人生意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等往往被忽视和遗忘,传统的“主体性”观念逐渐被消解。要而论之,人在新媒体条件下的主体性,既不能以传统的主体观念来加以考察,也不能简单地根据以往时代某种主体性观念的破产、消失来否认一切形式主体的存在[7]。从实践的角度看,人的主体性没有完全消解也没有全面完善,而是人在媒体技术发展中主体性发展的历史的延续。
(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的实践方式的延伸
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断使用工具来延伸和扩大自己的感官、肢体和大脑的功能。新媒体技术从多种维度拓展人们的实践形态,改变了人们在物质和现实性的基础上构建的传统实践方式,从而形成了以“数字”符号作为中介的新的实践形态,进一步形成了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作为人类实践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形态发生相应变革。虚拟实践超越了现实的物理时空,不仅促进实践主体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同时,拓展了人类实践对象的范围和人的存在方式。但是,虚拟实践在扩展人的自由个性与发展潜能的同时,也造成了网络沉溺、计算机病毒侵害、信息垄断等一系列问题,使虚拟实践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的延伸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从现实性的角度来看,虚拟实践过程中人与社会的感性关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新媒体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视觉与听觉,还影响了人的沟通与交往活动,人类传统的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中以多维的感性方式得到延伸。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开放性,交往对象摆脱了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政治态度的狭隘局限性,形成了各层次、各领域的社会关系。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伦理规范的变化,带动了人们在新媒体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延伸。
二、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之积极作用
(一)全面发展--新媒体技术推动大学生的需要满足
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新媒体技术具有便捷性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远程会议等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学习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数据、信息、知识相关的劳动,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大学生的物质需要满足。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人生态度、价值信仰等,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的过程中保持其生命力,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在不同文明交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在世界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成果,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持,推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满足。
(二)自由与个性发展--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8]。新媒体技术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为大学生成为自主、自觉的人创造了条件[9]。在新媒体技术的促进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首先,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新媒体技术弥合了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鸿沟,大学生既是信息的获取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辩论者、反馈者,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交互式”地自主选择信息互动的发展方向与进程,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被充分凸显出来。其次,新媒体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垄断,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大学生能够担当不同的角色或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自由选择活动范围,正如马克思所期望的人类生存状态“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0]。人的个性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自由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个性和行为是人的个性发展的特征,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虚拟空间,为人们真实地表达自我、发表意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促使人们的生存方式趋向个性化。大学生是最具有开放意识的群体,他们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新媒体技术使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间、空间、地理等界限,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阶级的人可以相互交流,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与多元的思想文化之间发生着交流与碰撞,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自主选择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价值观念,并将其内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形成独特的个性,使其变得更加自由、独立,促进大学生自由与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三)协调发展--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1]。全面发展的人要能够全面发展社会关系,或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和谐。人类初期,社会关系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范围限于权利、地位相近的阶层,呈现出简单、贫乏的特征。新媒体通过自身的共享性、跨地域性特征拓宽了人的社会关系,个人作为社会主体主动参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社会交往,使人的社会性得到了空前的延伸和发展。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大学生能够通过虚拟的方式参与互动交流,并且利用不同社交平台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为其扩展交际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呈现鲜明的普遍性特征,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交往,人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同时发展,两者有机统一并形成良好互动。
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境遇
(一)新媒体技术引发大学生主体性依赖
马克思根据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形态,即“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人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为“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了人的能力发展与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极易导致人们对物的崇拜与痴迷,形成物对人的主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但同时又带来新的“奴役”,这种“奴役”表现为: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交往实践的同时被新媒体技术本身和在虚拟社交中建立、形成的各种社交关系所束缚,产生新的主体性依赖。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控制。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机器逐步替代了人类体力劳动,人对机器仍具有操控权。反观当下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了人们对于虚拟世界失控的现象,尤其是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正如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所言:“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夺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12]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还可能导致人被符号化,虚拟空间中行为主体用符号代替自己,任何一个主体见到的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带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大学生基于虚拟社交所建立起来的主体性地位也在被统一的符号化所动摇,使大学生的个性逐步丧失,主体的自我认知出现偏颇。
(二)各种社会思潮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坚定的阶段,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影响。互联网上各种海量信息观点纷呈、难辨良莠,尤其是各种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诸如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主义、经济主义、物质主义等价值观在网络上蔓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冲击,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大肆宣扬和强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传播的渗透,以互联网为载体加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商务部拟定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合作议事书》中着力宣扬“使世界具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利用新媒体推行“网络文化渗透”的全球战略。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13]。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西方发达国家传播价值观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自我实现的手段,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割裂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在根本上剥夺了人的个性与自由。
(三)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主体差异导致数字鸿沟分化
信息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和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差异和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日益明显,这些日益拉大的差异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在我国,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主体差异导致数字鸿沟分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技巧的差距。即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新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获取知识却因人而异。城乡互联网普及的下一代在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获取上存在较大悬殊,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知沟理论”,认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难以抵挡娱乐的诱惑,富裕家庭的孩子较早熟练使用先进媒体而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拥有信息优势,从而使得原有的“知沟”进一步扩大[14]。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主体差异导致数字鸿沟分化,而这种分化又带来知识鸿沟分化,导致大学生主体差异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这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背道而驰的,马克思追求的理想是人的自由解放,人的自由解放不仅是个人的自由解放,也是整个社会的自由解放,个人自由解放与社会自由解放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信息化时代,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就要消除数字鸿沟,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15]。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的发展带来利还是弊,取决于大学生如何利用它,而不取决于新媒体技术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16]。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只有以人为本,回归人的本质、高扬人的价值,才能摆脱大学生主体性依赖,不再沦为“纯粹无聊的”使用机器的工具,使新媒体技术朝着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总言之,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究其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应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人类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虽然也会遭遇困境,但不能因此否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鼎新”带动“革故”,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进程中,人类终将到达全面自由发展的彼岸。
参考文献:
[1][4][6][10][13][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139,133,165,522,169.
[2]宋元林.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79.
[7]张明仓.虚拟实践:社会二重化与人的全面发展[M]//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292-293.
[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
[9]徐星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诠释[J].江苏高教,2014(11):125-127.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6-487.
[14]程军祥.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理论再探[J].新闻知识,2008(12).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9.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New Media Technolo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of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Zhang Xu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w media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riching their social relat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human beings to objectively examine their own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internal demand of Marx's theory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ew media technology;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arxism
责任编辑:王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