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0年 > 第10期目录(总第一百六十八期) >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57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7期 作者:陈立鹏陈达云张承洪

摘 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脱贫的高度,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结合的高度,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创新观点。当前,民族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其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教育重要论述;民族教育

我国的民族教育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责任。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措施发展民族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民族教育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和民族教育系统的智慧和力量。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重要论述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源于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当中,又指导着我国民族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就非常重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对民族地区怎样办好教育作了重要论述,强调要摆脱贫困,先要摆脱思维和观念的“贫困”。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他更是关心、牵挂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足迹遍布全国各民族地区,对民族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创新观点。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指导下,我国民族教育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2751.5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3%,比2000年少数民族在校生数增加了899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提高了2.6个百分点,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近两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教职工161.9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4%,比2000年少数民族教职工增加了49.1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37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比2000年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增加了44.5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提高了1个百分点。[1]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保障力度,真正实现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部分民族地区如西藏、新疆等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基础教育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怎么来看待这些成绩呢?习近平同志指出,“解放以前的穷乡僻壤,现在都办起了学校,农民娃娃上大学也不是新鲜事了。但是不是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呢?我看不能!”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要用新的教育观来衡量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所谓新的教育观,即不再是过去那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用这种新的教育观来审视当前民族教育的实际,就会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民族地区发展特征:第一,主要表现在区域性贫困,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二,到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54.2%[2],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第三,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仅40%左右[3],缺文化、少技术的“文盲”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因愚昧落后甚至还导致宗教极端、暴力恐怖、吸毒贩毒、艾滋病等社会问题发生。从教育领域看,民族地区教育财政自给率低,一些地区教育发展过分依赖中央财政支持、对口支援省市帮扶,“自身造血功能”还比较弱;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区域、城乡、校际、学科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民族地区教育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任务十分艰巨。民族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重要论述的立足点和重要源泉。

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方面论述,主要回答了“民族教育的根本性质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重要措施,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了制度性安排。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教育战略地位作了进一步论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之首,把教育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谋划。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在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自主持下,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为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并于2016年印发了《“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进一步明确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第一,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教育投入重点向老、少、边、穷、岛等地区倾斜;第二,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第三,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中西部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第四,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艰苦地区的教师待遇政策;第五,完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统筹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高度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方面论述,主要回答了“民族教育的根本任务之问”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同志着重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他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国家的教育经费要多往新疆、西藏、边疆地区投,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加快完善边境地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在他的关心、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3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同志在给全校学生的信中指出,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方向。

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脱贫的高度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方面论述,主要回答了“民族教育的脱贫攻坚之问”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他反复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等战略思想,为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8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厅字[2017]41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发[2016]18号)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教育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第一,强调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第二,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高中攻坚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聚焦最贫困地区最薄弱环节最困难群体;第三,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四,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倾斜;第五,坚持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让每个孩子都有通过接受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方面论述,主要回答了“民族教育的公平之问”

从全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看,民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教育质量不高的地区,除了应该大力普及双语教育,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实行高考加分政策,这是支持少数民族学生获得较好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他多次强调,民族教育要补短板、强弱项、兜住底,要加强标准化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学生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指导下,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等文件,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第一,国家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把民族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特殊支持措施,加大各项政策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提升办学质量。第二,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统筹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配置城乡师资。第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第五,编制好内地民族班的长远发展规划,坚持招生计划向少数民族农牧民子女倾斜;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招生向民族地区倾斜的有关政策,增加民族地区学生上大学机会。

六、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结合高度谋划和发展民族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方面论述,主要回答了“民族教育的优势之问”

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而人是有思想的。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物质力量的运用比较强一些,精神力量的运用稍弱一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民族学生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在各民族师生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民族教育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问题研究,在挖错误思潮的根子上狠下功夫,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科学编撰民族文字教材,完善教材审查审定和使用监管制度,坚决抵制歪曲民族地区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歪曲党的方针政策,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想进入教材。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各族师生的头脑,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民族师生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聚焦民族教育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重点回答了民族教育的根本性质之问、根本任务之问、脱贫攻坚之问、公平之问和优势之问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创新观点和重要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新时代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当前,深入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教育界和民族界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基本情况)[EB/OL].(2017-08-24).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i_2016/2016_qg.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EB/OL].(2017-0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5162950.htm.

[3]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语用[2017]2号)[EB/OL].(2017-08-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704/t20170401_301696.htm.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谭紫薇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