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劳动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筑牢立德树人和时代新人培养的价值根基。劳动教育培养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上固本拓新,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正确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拓新劳动教育方法;正确把握“显与隐”的关系,革新劳动教育评价。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观;时代新人;新与旧;知与行;显与隐
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融入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之中。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讲,劳动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对于时代新人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年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一、劳动教育与时代新人培养的逻辑关联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和存在方式。劳动之于人的发展具有本源性价值。劳动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与时代新人的培养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一)劳动之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本源性价值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三个方面阐发了劳动之于人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使得人类与动物相揖别,从对自然界的依赖中独立出来,获得了主体性的存在。劳动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其次,劳动在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价值。劳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和纽带,同时,人类的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真正实现。此外,劳动还能够促进人对社会的契合与适应。最后,劳动在人与自身关系中的价值。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类通过劳动活动,不仅能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认识和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逐步获得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认识。由此可见,劳动使人不断占有自己的本质,促进人自身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这种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全新的人”。
(二)劳动教育与时代新人的培养高度契合
劳动具有决定人存在和发展的本体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劳动教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承续,也是引导青年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以往的劳动教育习惯于关注青年学生“会不会”劳动、“能不能”劳动的问题,而轻视甚至漠视其“想不想劳动”和“为了谁而劳动”这一劳动教育的基础问题和根本问题,从而导致一些青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贬低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滋生了不劳而获、崇尚一夜暴富等不良心态。劳动蕴含独特的教育意义,劳动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全过程。为此,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品质。
二、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机理
在新时代语境下,劳动教育的价值要义在于“以劳促全”,即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通过劳动和奋斗将美好生活由愿景变为现实。
一是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真谛。劳动作为“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当代青年的努力和奋斗。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肩负起“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其次,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强化青年学生对劳动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其深刻领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价值蕴涵,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厚植家国情怀。最后,加强品德修养,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青年学生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二是通过劳动教育筑牢青年学生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追梦圆梦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艰苦努力和接续奋斗。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内涵,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反对不劳而获,抵制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以及“佛系”“丧文化”“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消极价值观念的侵蚀,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劳动教育是促使时代新人练就过硬本领的必要条件
人既要善于从事脑力劳动,也要善于从事体力劳动,既要会“学习”,也要会“做事”,要在“劳力上劳心”,注意体脑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让青年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强健体魄,还在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运用、检验所学知识,达到知行合一,规避“劳”与“学”的分离,在“劳其筋骨”中练就过硬本领。
其一,激励青年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见识。实践能力和干事本领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青年学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观念和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学习与劳动(这里主要指体力劳动)是截然分开和相互对立的,当下勤奋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摆脱从事艰辛繁重的体力劳动。事实上,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劳动形式,是一种脑力劳动。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廓清对劳动价值的误识,自觉勤奋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范围,练就真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增长知识和见识。
其二,引导青年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本领和才干。劳动是联结生活世界与工作世界的中介,是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深化、不断修正,从而正确指导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为青年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载体,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
(三)劳动教育是促进时代新人强化使命担当的有效途径
其一,在劳动实践中培育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懈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中诠释了人生价值的真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艰难困苦而又受益终生的七年知青经历,不仅对青年习近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为其优秀品格和人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完美展现和诠释了青年习近平的为民情怀、实干作风与担当意识,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成长成才提供了诸多启示。劳动本身具有本源性教育价值,劳动实践的考验是磨炼意志和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承载着青年学生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教化功能。因此,要组织青年学生主动投身劳动实践锻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服务学习、创新创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涵养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劳动教育不仅要实现对青年学生劳动素养、劳动情感的培养,更要实现对其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外化为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他们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其二,在劳动实践中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古往今来,但凡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先贤和英雄人物,无不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新时代不仅为当代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也赋予了广大青年学生新的历史使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践履责任、担当和使命,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从历代先贤、领袖人物和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和奋斗的价值,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锚定了教育的价值新坐标,也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定位。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由以往的“外生性”逐步向“内源性”转变,亦即更加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途径,但是,劳动教育所具备的这种价值和功能并不是自动实现的,换言之,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劳动教育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上固本拓新。
(一)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创新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不仅具有生存价值,而且具有发展价值。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必须围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展开。从本质上看,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是“新”劳动教育与“新劳动”教育的有机统一。首先,作为“新”劳动教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新方位。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适应时代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根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遵循劳动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契合当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形成“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发挥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奋斗者和幸福观,为其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其次,作为“新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新时代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当今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劳动的形态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产生了数字劳动、创意劳动、虚拟劳动等新的劳动形态,这也打破了传统劳动形态中关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二元划分。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也决定了劳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为此,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劳动形态的变化,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实践活动项目,突出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
(二)正确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拓新劳动教育方法
从本质上讲,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而开展的综合性育人活动,内在蕴涵了知与行的耦合。当前,对劳动教育的误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知识逻辑的学科思维建构劳动教育体系,导致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课程化、知识化构建的异化偏差,甚至出现了“说”劳动、“看”劳动、“玩”劳动和“考”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异化为形而上的理论演绎过程,落入了纯粹的“颈部”以上活动的窠臼。第二,将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生产劳动等同,劳动教育被狭隘地误读为“颈部”以下的活动。以上两种认识误区不仅曲解了劳动教育的本真意蕴,抑制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发挥,而且导致劳动教育方法趋向知识化、单一化。为此,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在知识传递和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既多读“有字之书”,也读好“无字之书”,从而形成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为此,在劳动教育中,要把握好“知行合一”的原则和方法,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成效,引导青年学生既在知识学习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又能在躬身劳动中体认劳动的价值,激发创新创造的潜力。
(三)正确把握“显与隐”的关系,革新劳动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直接关涉教育的运行及其效果。当前,劳动教育实效性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教育被娱乐化、边缘化甚至异化为惩戒的手段,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逐渐被遮蔽,并由此导致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虚化和软化。在总结性评价主导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中,侧重于考察青年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外显性价值,忽视劳动教育在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养成上的内隐性价值,使劳动教育成为了“见物不见人”的物化教育[3]。基于此,要坚持显隐结合的原则,注重“内隐性价值”评价与“外显性价值”评价的统一,形成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解决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有教育无劳动”抑或“有劳动无教育”的沉疴痼疾,促进青年学生在价值观、智力、情感、态度、体格和品行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3]徐海娇.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25.
On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Wu Yujian
Abstract:Labor contains a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and labor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new generation in the times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Labor education can guide young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improve their skills,strengthen their mission,and build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labor education needs to consolidate and innovate in the content,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We should correctly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new and old”to innovate the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correctly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knowledge and practice”to develop new methods of labor education,and correctly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overt and covert”to innovate the eval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labor view;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new and old;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vert and covert
责任编辑:董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