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南大学
2022年第5、6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三期)
1. 袁振国.《牢牢把握公平和质量两大教育发展战略主题》
2. 丁世明,邹燕.《“双减”之下,如何实现低负高效》
3. 韩宪洲.《善用“大思政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4. 张馨尹,谢唯唯.《“互联网+”民族文化传承新样态及教育路径优化》
5. 国建文,肖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践策略——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
6. 刘三女,牙周子,荷李卿.《再论“计算教育学”:人工智能何以改变教育研究》
7. 田慧生,张广斌,蒋亚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体系的理论图谱与实践路径》
8. 余清臣.《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论:察知逻辑与推测逻辑》
9. 罗生全,张雪.《劳动教育课程的理念形态及系统构建》
10. 江涛,苏德.《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教育之为》
11. 康文彦,李德显,刘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超越路径》
12. 陈达云,赵九霞.《复杂性科学视域下中国民族教育研究方法探究》
13. 张雪.《云南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地域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14. 方超.《信息技术利用能否促进义务教育结果公平?——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的异质性检验》
15. 朱立元.《马克思美育思想初探》
16. 袁同凯,冯朝亮.《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
17. 徐莉,肖斌.《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性遵循与价值诉求》
18. 蔡亮.《论“教育现代化”概念的三维向度》
19. 宁本涛.《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20. 杜育红.《中国教育经济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21. 徐瑞,郭兴举.《文化资本理论视阈中的教育公平研究——皮埃尔·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摭拾》
22. 孙杰.《论文化资本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示》
23. 肖日葵.《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
24. 张新春,董长瑞.《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向何处去——兼论新技术下劳动的一般特征》
25. 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26. 陈桂生.《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27. 成有信.《简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8. 成有信.《克鲁普斯卡娅论综合技术教育》
29. 夏剑.《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后人类时代的教育学之思》
30. 张燕镜.《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
31. 倪胜利.《论“自由人联合体”与人的全面发展》
32. 朱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学意义》
33. 卓晴君.《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伟大意义及其时代特征》
34. 张学敏,周杰.《新时代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再生产问题研究》
35. 王牧华,李若一.《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与政策路径》
36. 吴明海,王晓宇.《乡村教育等同农村教育吗——兼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内涵与展望》
37. 胡钦太,张晓梅,张彦.《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检视:问题域框架与问题优化》
38. 靖东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转型、危机与重构》
39. 陈·巴特尔,佟彤.《普及化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概念外延扩大之审思》
40. 范经云,韩隽.《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理论的时代价值旨归》
41. 许丽英,王联英.《建党百年民族教育方针的演进理路》
42. 严从根,舒晴.《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43. 刘建军,赵宇飞.《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宏观维度与微观视角》
44. 班建武.《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完整性、系统性与伦理性问题探讨》
45. 韦幼青,孙振东.《“普职融通”的出场语境及价值向度》
46.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
47. 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48. 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
49. 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
50. 葛道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使命、动力及建设思路》
51. 朱德全,王志远.《逻辑起点与价值机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观照》
52. 曹能秀.《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
53. 庞丽娟,金志峰.《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思考何政策建议》
54. 石连海,田晓苗.《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与创新》
55. 《国家大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56. 钱维存.《普职协调还是普职失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论》
57. 顾明远.《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走出一些误区》
58. 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59. 卓晴君.《劳动教育是永恒的教育》
60. 孙喜亭.《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