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3年 > 第11期目录(总第一百九十七期) > 正文

ChatGPT 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作者:周洪宇,李宇阳
阅读数:377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推动教育革新是必要举措。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使技术主义在教育界进一步蔓延升温,亟需对这一现象作全面冷静的思考。伴随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教育系统将迎来全新变革,包括自主学习迎来新定义、教师教学迎来新变革、学校课程迎来新挑战、人才培养标准迎来新转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享受ChatGPT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其自带的风险将乘势进入教育场域,包括知识异化风险、学生主体性异化风险、教学过程异化风险、数字伦理风险以及数字教育治理风险,等等。文本指出,为有效抵御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应加强自主研发,完善顶层设计;辨明技术本质,回归育人本位;提高师生数字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坚守数字伦理,共筑美好未来。

关键词:ChatGPT;教育生态;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风险治理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2022年11月30日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本质上,ChatGPT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采用“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的训练方式[1],对人类的文字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理解和处理,具有较强的内容生成能力。ChatGPT可对输入的各类问题进行回复,能够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换言之,ChatGPT的功能并不局限于简单的聊天,还可以做作业、写论文、翻译、创作诗歌,甚至编写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等等。瑞银的研究报告显示,ChatGPT在推出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吸引活跃用户约1.23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应用程序[2]。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ChatGPT将“改变世界”[3];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表示,ChatGPT“本质上就是高科技剽窃”和“避免学习的一种方式”[4]。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与此同时,由于ChatGPT具有强大的解题能力和写作功能,随即成为教育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杰里米·韦斯曼(Jeremy Weissman)指出,“ChatGPT是对教育的一场瘟疫”[5]。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介入教育生态作出冷静思考与探究,以期充分发挥ChatGPT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将其给教育带来的负向效应降到最低。

一、禁止或拥抱:ChatGPT再掀人工智能教育浪潮

教育界、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有学者从批判传统教育不足的角度出发,指出“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6]。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发展,人们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心与日俱增,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和助推教育转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随着ChatGPT的现象级走红,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似乎到了一个接近技术奇点的时刻,教育工作者对此喜忧参半。

从全球范围看,在ChtaGPT对教育生态的首波冲击下,人们对其关注的首要方面是全面禁止还是热情拥抱?当前,部分观点对ChatGPT持谨慎态度,已经有学校出于担心ChatGPT的使用可能变得不可控制,出台一系列对其完全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的措施。例如,出于对学习负面影响以及准确性的担忧,美国纽约市教育部门于2023年1月宣布,禁止全市师生在学校的网络和设备上使用ChatGPT[7],西雅图的部分公立学校同样如此。在欧洲,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出台相关举措,明确学术领域严禁在没有透明引用的情况下使用ChatGPT或任何其他AI工具[8]。印度班加罗尔RV大学发布ChatGPT禁令,严格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进行作业、考试和实验室测试等学术活动[9]。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塔斯马尼亚州及西澳大利亚洲等相继出台类似措施,禁止在校内使用ChatGPT[10]。我国香港大学宣布禁止在课堂、作业和考试中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授课教师的书面同意,否则将被视为剽窃[11]。事实上,在ChatGPT爆火之前,出于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和伦理风险等方面的考虑,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均高度关注这一领域的风险挑战,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尝试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等进行规制,但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教育领域全面“封杀”ChatGPT尚未成为共识,有专家和学者对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革新持乐观态度。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巴斯卡尔·维拉(Bhaskar Vira)教授认为,大学禁止使用诸如ChatGPT的人工智能应用并不明智,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可用的新工具;应对教学过程、考试规范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学生在使用ChatGPT的同时坚守学术诚信[1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维沃瑟诺(John Villasenor)教授认为,与其禁止学生使用省时省力的人工智能写作工具,不如教会学生用合乎道德且高效的方式进行使用。他允许他的学生在作业中使用ChatGPT[13]。发表于《自然》杂志的《ChatGPT用于研究的五个重点问题》一文阐述了“拥抱人工智能的好处”。该文指出,ChatGPT可以帮助研究者节约时间,让学者腾出手专注于新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创新,而且可能会在许多学科诞生新的突破。只要解决目前的偏见问题、出处问题和不准确等问题,ChatGPT将会拥有巨大潜力[14]

面对ChatGPT,教育界已无法置身事外。诚然,在尚未掌握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的普遍规律之前,应保持小心谨慎。但当前的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拥抱还是禁止层面的讨论,单纯的遏制难以产生实际效果,相反,极度的技术狂欢会转而陷入数字化“漩涡”。全面思考如何应对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冲击才是重中之重。应未雨绸缪、长虑却顾,尽可能全面地厘清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变化,认真思考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潜在风险,进一步探索如何重构教育生态,以有效应对新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冲击,更好地实现教育“适应”与“超越”的重大使命。

二、审视与探赜: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

大型语言模型并非神秘莫测,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前已出现相关技术,但ChatGPT的爆火无疑让这一项人工智能技术切实走进大众的生活世界。如果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对当前已有技术作增量式改进工作,那么,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进行[15],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代现有的主流技术。或许ChatGPT本身蕴含巨大的变革教育的潜能,也可能孕育一种颠覆性技术创新,但就目前而言,人们尚未找到将其潜力全部转化为现实的最佳路径。数字技术会将教育带往何处,是需要教育界、学术界持续深入探索的课题。当下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洞悉ChatGPT可能对教育生态产生何种影响。

(一)自主学习迎来新定义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独立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16]。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知识,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和动机,主动调整学习策略,独立完成学习。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呼吁以学习为中心,如果使用得当,ChatGPT或将加速学习中心的转向。

ChatGPT可以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和交互式帮助,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具言之,一是提供个性化支持。ChatGPT可以根据每位学习者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回答,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帮助。在无法当面获取教师帮助之时,这样的帮助显得尤为可贵。二是给予实时反馈和指导。学习者在主动获取学习资源时,ChatGPT可以对学习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及时反馈。三是互动学习。ChatGPT可以用于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即学习者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与虚拟教师进行互动[17]。四是方便灵活的学习。与聊天机器人交谈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条件使用ChatGPT进行学习[18]。五是自我反思和评价。学习者可以使用ChatGPT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找出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部分。六是推荐书籍和阅读材料。ChatGPT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和阅读记录等,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和其他材料。七是帮助完成写作任务。ChatGPT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想法、撰写大纲和校对文稿[19]。八是提供语言学习帮助。ChatGPT不仅可以将学习材料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检查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用法建议。

但必须指出的是,ChatGPT生成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如若学生分辨能力有限,将会习得错误知识而不自知。此外,由于ChatGPT可以充当百科全书式的私人学习顾问,学生可能转而将信任交由技术,甚至出现拒绝与现实中的教师和同学合作,导致师生交往受阻、生生交往有碍。由此可见,ChatGPT在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同时,有可能将学习的主体囚禁在各自的“孤岛”。

(二)教师教学迎来新变革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够替代或消除人们对优秀的人类教师的需求[20],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ChatGPT的爆火,教师教学迎来了诸多变化。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ChatGPT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在课前,ChatGPT可以协助教师备课。其一,设计大纲。ChatGPT可以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思路,帮助教师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等等。其二,陈列知识点。通过问答式搜索,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迅速罗列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其三,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轮互动,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完善相关教学内容。其四,模拟课堂。通过与ChatGPT进行模拟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并为课堂讲授做好相应准备。其五,语言翻译。如果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使用其他语言,可以利用ChatGPT进行翻译。在课堂中,ChatGPT也可以充当人工智能助教的角色,为师生提供一个即时反馈平台,实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增加课堂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对复杂内容和概念的理解。在课后,ChatGPT可以参与作业评价。ChatGPT能够生成作业题目和考试试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此外,ChatGPT还可以协助教师完成其他日常工作,例如,拟写会议邀请函,撰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等。

教师较学生具有更强的对错分辨能力,可以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倘若使用得当,ChatGPT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改进教学。但也应明确,无论是ChatGPT,还是其他人工智能技术,都无法提供与真正教师相同水平的人际互动。

(三)学校课程迎来新挑战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否适应时代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质量。课程具有与时偕行、不断发展的动态特性。一方面,传承人类社会日积月累积淀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汇聚时代赋予的必要知识与技能。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后,必须思考当下的课程体系能否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要?还要思考是否有必要将ChatGPT的正确使用纳入当前的课程体系?当前,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30学习罗盘》(Learning Compass2030)指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正变得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幸福一样重要。世界经济论坛建构的“教育4.0全球框架”强调,技术技能是未来教育必须聚焦培养的核心技能[21]。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介入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技术变革对学校课程提出的挑战——课程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优秀学习品质的培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立足知识学习并超越知识学习;在课程实施上,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评价上,兼顾学生的数字素养。

(四)人才培养标准迎来新转向

随着ChatGPT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的评价方式受到冲击,传统的人才观加速改变,迫切要求重新定义人才培养标准。ChatGPT可以轻松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知识性问题,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准确性也有较大提高。有研究表明,ChatGPT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撰写一篇连贯准确、信息丰富、系统完整的论文,而且写作效率极高[22]。这让人类意识到,数字技术拥有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只是时间问题。有学者直言,诸如ChatGPT的机器人为传统形式的教育评估敲响了丧钟[23]。教育者亟需全面反思,对教学评估方式作出实质性、创新性改变。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ChatGPT能够展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最少的输入生成高度真实的文本[24]。在数字化时代,如果培养的个体仅仅是低端的脑力劳动者,那么,未来他们很容易被新技术取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25],这一论述在当前仍合时宜。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知识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个体,培养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者。显然,伴随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人才的培养目标正加速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转变。

三、反思与规避: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的潜在风险

毫无疑问,ChatGPT绝非神谕通天、无所不能,它具有四方面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其一,ChatGPT生成的结果来自其训练数据中的统计规律,而非类似人类对复杂世界和抽象系统的理解,因此,其理解能力有限,有可能产生不正确信息。其二,ChatGPT高度依赖其训练的数据。如果训练数据不充分或者不相关,生成的结果就会不尽如人意。如果训练的数据包含偏见,生成的结果也可能包含偏见。其三,当前版本的ChatGPT因为其训练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知识不了解。其四,由于ChatGPT的训练数据多为英文语料,因此,在语言使用上,英文表现最佳,其他语种语意理解能力略逊一筹。聚焦教育领域,当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后,教育在享受技术变革带来红利的同时,人工智能自带的风险也乘势进入。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指出数字技术背后存在多重逻辑,其中,部分具有巨大的解放潜力,而另一部分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巨大的风险[26]。ChatGPT作为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在深刻改变和塑造人与社会的同时,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27]

(一)知识异化风险

ChatGPT引发的知识变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加剧知识异化,主要风险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知识的真实性难以分辨。ChatGPT生成回答的过程类似某种“技术黑箱”,具有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换言之,人们只知道ChatGPT给出的某种确定回答,但对其思考过程、运作过程、获取过程一无所知,甚至无法作出解释。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研发者设计了某个算法模型,但不会决定某个参数的具体权重,也不会告知某个结果何以得出。

第二,知识的权威性难以保证。ChatGPT更擅长回答文科问题,例如,生成作文素材、描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等等。在回答理科问题时正确率难以保证,尤其是需要严密逻辑推理的问题。此外,对于部分个性化较强的中文问题,ChatGPT有时无法给出准确回答。从短期看,这些错误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与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相矛盾,影响知识的权威性。从长期看,如不完善相应技术,ChatGPT可能导致虚假知识泛滥,知识界将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第三,加剧知识碎片化现象。知识碎片化指知识处于一种被不断切割的状态,知识粒度越来越细、知识细节越来越详尽、知识表征形式越来越丰富。ChatGPT对学习者问题的回答大多是专题性质的,即问什么回答什么,虽然细致入微,但难以保证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不可否认,知识的碎片化更适应数字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将原本结构化、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解构得支离破碎。面对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学生难以建构起知识间的关联,进而将其还原为一个完整的意义世界[28]

第四,ChatGPT可能会导致普遍性知识的瓦解,甚至危及人们对知识的信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表现出较人类更优越的分析效率,在普遍性知识获取层面,ChatGPT拥有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当人们被高精确性的数字技术“俘获”后,技术主义浮出水面,极易使人丧失理性、放弃智识,人们变得唯技术是从,“读书无用论”可能甚嚣尘上。

(二)学生主体性异化风险

当人工智能技术对包括生物人脑在内的众多领域呈现超越态势时,技术的逻辑有可能偏离原有的轨道,甚至会挣脱主体的控制,对个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展开攻击。ChatGPT对学生的影响也如此,若规范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主体性异化。

第一,ChatGPT的发展可能导致身体隐退。“科学技术正侵蚀着公认的有界、自我决定和至高无上的‘人’的范畴,并为人类提供一种假肢性的存在,一种‘赛博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永远都处于(去)建构之中。”[29]从短期看,学生沉迷数字世界可能诱发近视、颈椎病、干眼症、肌腱炎等“电子病”。从长期看,学生的身体可能被技术控制和支配,进而沦为“驯服的身体”。届时,完整且纯粹意义上的身体将不复存在。

第二,ChatGPT的精准回答容易消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沦为技术的奴隶。ChatGPT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索与选择的权利,选择权的悬置进一步削弱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投喂,容易导致智识上的懒惰。安东尼·奥曼(Antony Aumann)教授在批改课程论文时,读到了他认为的“班级最好的论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出自ChatGPT[30]。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学生是否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那么,学生有可能陷入ChatGPT营造的“安乐窝”而不可自拔。

第三,倘若学生对ChatGPT过度迷恋,极易导致学生创造性的隐退与遮蔽。根据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约48%的学生承认利用ChatGPT完成家庭测试,超过50%的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22%的学生承认曾向ChatGPT获取论文写作大纲[31]。由此可见,ChatGPT容易成为学生应付作业或考试作弊的工具,这也成为美国纽约教育部门禁止ChatGPT的原因。虽然ChatGPT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且内容丰富的学习材料,但并不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成功至关重要。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形成一种“只用眼睛,不用头脑”的学习习惯,最终沦为ChatGPT的“持存物”。

(三)教学过程异化风险

人是有思想的鲜活生命体。教学过程并非单纯的认知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对生命意义的创造与提升。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主体对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和体验过程。将ChatGPT引入教育领域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但是稍有不慎,不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将导致教学过程异化。

第一,教学可能异化为单向度的知识传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用ChatGPT传授知识变得更容易。约翰·杜威(John Dewey)指出,“学习中求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得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32]。显然,相较于知识习得的结果而言,习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在只有知识教授而缺乏全面引导的情况下,“教育就变成训练机器人,而人也变成单功能的计算之人,在仅仅维持生命力的状况中可能会萎缩而无法看见超越之境”[33]

第二,教学过程固定化风险。教师在利用ChatGPT进行课程设计和辅助备课时,由于ChatGPT会给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材料等,容易使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变得绝对化和凝固化,教师会按照ChatGPT给出的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主体性衰微的教师沦为ChatGPT的“代言人”,教学过程异化为一种照本宣科的、固定的讲授过程,缺乏教学应有的生成性和体验性。由此可知,教学过程不可完全预设,课堂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而教师具备的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这些具有教学的魅力表现方式将逐渐衰弱。

第三,师生交往异化风险。教学过程蕴含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交往。但是,在高度发达的技术世界中,人的情感、特性、价值、多样性逐渐被消解,沦为庞大机器体系中的零件,使主体变为抽象的数字和符号,等等[34]。当ChatGPT被赋予权利、替代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时,现实中的师生交往被异化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交往,技术理性排斥情感因素,师生情感互动和情感生成受阻,原本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难以实现。

(四)数字伦理风险

ChatGPT崛地而起,需要认真思考其背后可能产生的数字伦理问题。

第一,数据泄露风险。教师和学生在向ChatGPT提问时,会产生大量教育数据。收集教育数据的最初目的是服务师生,难免涉及个人信息、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等。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麻烦和困扰,而且会波及更多的人群和领域,极易衍生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教育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使用和共享中每一环节的隐私安全都不容忽视。

第二,部分教师失业风险。有观点认为,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可能导致部分人类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被取代,加剧社会失业问题,给失业者个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35],同时,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

第三,ChatGPT可能会产生具有攻击性或有偏见的内容。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地域歧视和年龄歧视等不当言论可能隐含在其训练的数据中,一定情况下会被ChatGPT误用进而生成不当信息。例如,某些人可能会想方设法规避ChatGPT的限制。如果直接问ChatGPT是否具有种族主义,它将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但如果要求它设计一个程序,该程序要根据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和人口统计信息决定是否接受其求职申请,那么,ChatGPT可能会表现出种族主义倾向[36]。由此可见,ChatGPT可能会成为别有用心者散布有害信息的工具,用以传播仇恨言论、有害信息、制造人身攻击,等等。

第四,学术论文发表中的伦理风险。ChatGPT可依据海量语料数据库,独立完成或辅助学者完成论文撰写任务。但它使用的语料数据库是否存在对原创知识的亵渎或剽窃?当ChatGPT参与学术论文写作时,如何判断学者的独立性和工作量?在研究中,ChatGPT是作为研究工具,还是作为合作伙伴?ChatGPT的应用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学术不端行为,助长学术造假风气?正是出于对伦理风险和法律风险的考量,学术期刊对此相继作出规定。例如,《科学》杂志明确规定由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文本不能在论文中使用,而且严禁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37]。在我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3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也发布声明,建议作者在参考文献、致谢等文字中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例如,ChatGPT,等等)的情况予以说明[39]

(五)数字教育治理风险

ChatGPT的爆火加速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治理向数字教育治理转变的思考。鉴于当前数字教育治理体系尚不完善,还需全面考量ChatGPT可能带来的数字教育治理风险。

第一,ChatGPT作为国外技术,潜藏着跨国治理难题。使用ChatGPT必然会产生数据跨境流动,用户的教育数据极有可能被隐藏的私营人工智能运营商挖掘和操控。必须警惕的是,一旦数字私有治理体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占据人工智能治理霸权地位,必然会削弱其他主权国家公共治理体对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管理能力[40]

第二,对于用户使用ChatGPT的权责界定目前仍模糊不清。毋庸讳言,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律执行远远滞后于ChatGPT的迭代创新和渗透速度。虽然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要认真思考当前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否足以应对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三,倘若治理不当,恐有教育数字鸿沟加剧之虞。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贯穿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始终。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可能缩小教育差距,让偏远地区学子在数字化轨道上拥有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也有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的风险。这里的数字鸿沟不仅包括一国内部不同地域、地区之间的差距,而且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若ChatGPT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势必影响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四、适应与超越:重塑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生态

ChatGPT能否被合理使用,并较好地融入教育,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索与实践。不可回避的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数字世界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协同进化的时代,适应数字时代的变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的思考为契机,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干预和控制,确保教育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自主研发,完善顶层设计

全面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是在全球竞争中掌握数字主权的迫切需要。应充分发挥我国在数据和数字技术领域的比较优势,维护我国与整个国际社会的数据安全与数字利益[41]

第一,坚持自立自强,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推出中国版ChatGPT。将人工智能教育完全依赖于国外科技发展,无异于“自断双臂”。目前,百度正在研发大模型类项目“文心一言”,京东宣布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阿里、网易、360等企业也纷纷表示正在研发类似产品。在ChatGPT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亟需进一步布局国际领先水平的算力基地建设,尤其在教育领域。要从教育自身出发,加快对ChatGPT同源技术(AI Generated Content,AIGC)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开发。

第二,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是构建安全有效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的前提。目前,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保障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在教育领域,2018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教育数据管理办法》。2021年4月,教育部联合七部门下发《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强调“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提升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管理水平,有力支撑教育事业发展”。必须指出的是,除一般性数据保护法规外,对人工智能应用在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领域中产生的伦理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基本处于立法空白和管制失序状态[42]。针对ChatGPT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和数据安全问题,亟需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标准规范体系。标准化是衡量某一行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治理水平的坚实基础。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算法描述信息、安全抽象框架和伦理审查等方面的标准研制,与时俱进地规范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一般性人工智能应用而言,一是制定分类分级标准,落实数据分类管理与分类保护,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结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行业规定,定期对教育数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三是围绕数据处理活动的过程,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等进行保护,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此外,对诸如ChatGPT等国外技术而言,要进一步提升防入侵、防泄露、防窃取等整体防御水平和能力。

(二)辨明技术本质,回归育人本位

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本身不存在理念,既没有圆满理念,也没有毁灭理念。这两种理念的产生都有其他源头,这些源头均来自人类,是人赋予技术以意义[43]。数字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人类使用数字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若任其自由无序发展,技术也可能变为限制、反对人类的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的管控。

传统的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已穷途末路。对ChatGPT而言,传授固定知识易如拾芥,甚至可以比教师做得更好。未来,教师的工作重心将彻底转向育人。只有从技术取向回归育人取向,才能在技术与生命的双向耦合中培育出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

回归育人本位,教师要承担好双重使命: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在高度智能化的环境中,学生极易被技术误导。情感是建构人生的基础性质素[44],也是区别于其他非生命个体的重要标志,影响人生在世的一切“作为”。冰冷的机器无法给予学生细致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爱,师生生命交互的关键在于情感的碰撞。教师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在和学生灵魂的沟通上,常怀仁爱之心,不断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永葆正确价值观;二是关注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唤醒,是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不再是培养获取特定知识的人。必须更加重视对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能力的培养[45],例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理心、好奇心,等等。

必须看到,在数字化时代,教育内容正在被重构,德智体美劳被赋予新的内涵。要关注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还要增强学生的数字伦理意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字技能;要让学生拥有拥抱数字世界的自由,还要保证现实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美和感受美,还要让学生在数字世界中欣赏美和创造美;要让学生参与具身性劳动,还要培养数字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

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复杂系统,无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都必须坚守育人初心和使命。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育。要以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加强对ChatGPT等技术介入教育生态的规律总结,真正做到技术服务育人,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师生数字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

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正确发挥ChatGPT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人类必须面对的议题。ChatGPT由人创造发明,究其本质,是人类改造社会的产物,客观而言,人类能够正确驾驭ChatGPT,但亟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以确保人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避免沦为其附庸。

在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第一,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技术使用观,明晰在教学中哪些地方使用ChatGPT可以优化教学,哪些地方要完全禁止使用ChatGPT。换言之,在技术使用中,应秉持“当用则用,操纵适宜”的原则。第二,教师要提高数字意识。在某些方面,技术比人类教师更细腻、更准确,教师要在合理使用ChatGPT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施教。第三,教师要增强数字胜任力。数字化时代的教师借助ChatGPT等数字化技术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历史赋予的使命。第四,教师要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技术的发展使未来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在提高学生数字素养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可控意识。摒弃技术万能的观念,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ChatGPT等技术,都不能放弃个人的独立思考。二是鉴于ChatGPT回答的准确性尚不能保障,学生要不断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尤其是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三是学生要不断提升数字技能。要在使用ChatGPT等数字技术的过程中锻炼实际能力,提高探索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四是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的数字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不能仅依靠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密切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日益融入人的生命肢体,甚至逐渐发展成人类生命的一部分。在师生数字化素养中,人机交互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数字能力之一。要在发挥人类智能的同时,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潜能,人机交互是关键。师生应在尊重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朝着更符合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对学生而言,要利用好技术支持,不断发扬自身特长,使ChatGPT等技术真正成为个体的“义肢”;对教师而言,要借助ChatGPT等技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寻找新的发现。需要强调的是,不可盲目、过度依赖技术。人机交互不是让人变成ChatGPT等技术的随从,而是要在坚持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技术的功能。

(四)坚守数字伦理,共筑美好未来

无论ChatGPT,还是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必须合理、合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成的,并不等同于得到伦理和法律的许可。只有坚守数字伦理、加强协同治理,方能共筑美好未来。

2023年2月16日,一则“杭州将在3月1日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新闻在网上流传,随后这则“新闻”的来源被证实是杭州某小区业主在讨论ChatGPT时,一位业主用ChatGPT写文稿,后经由其他业主截图转发,导致错误信息传播[46]。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要关注ChatGPT背后的伦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关于ChatGPT的一般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避免道德失范,推进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自律。从教育视角看,应在明晰数字伦理内涵外延的基础上,加强数字伦理培育。首先,加强数字伦理研究,对ChatGPT等新技术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侵害进行审慎预判。国家应尽快组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委员会,邀请教育、科技、伦理、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展开论证及风险评估,确保技术更新迭代始终为人的教育服务。其次,将数字科技伦理教育纳入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数字伦理意识与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数字伦理培育。学校应完善数字伦理教育体系,制定数字伦理教育规划及实施方案。将数字伦理素养的培育贯穿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努力将坚守数字伦理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与共同价值追求。

进言之,推动数字伦理建设,还需加强多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抵御ChatGPT潜藏的风险。首先,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应尽快形成行业共识,出台诸如ChatGPT新技术的使用指引,提示伦理风险和法律风险,多措并举做好合规工作。其次,仅通过学校教育不足以让全部用户学会如何合乎道德地使用ChatGPT等新技术,还要通过媒体、企业等做好用户教育工作,让用户充分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新技术新工具。再次,师生、学者、研发者和监管者中的任何一方在使用ChatGPT等新技术的同时,都要承担坚守数字伦理的义务。最后,加快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数字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数字治理难题提出的现代化理念,为解决全球数字治理难题和应对数字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提供了科学的伦理价值引导[47]。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为解决ChatGPT背后潜藏的跨国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在世界各方协同治理下,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治共赢。

五、结语

随着ChatGPT的爆火,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介入教育生态,并为当前的教育现代化带来巨大冲击。化冲击为契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术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技术与教育并非对立关系,技术进步与教育发展能够也应该实现同频共振、和谐共鸣。ChatGPT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分水岭,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尤其在重塑知识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望通过改变底层知识逻辑进而“撬动”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甚至重塑教育生态体系。

身处时代洪流,要么主动选择,要么被动选择,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面对新技术浪潮,与其奋力抵抗,不如化危为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实现人与智能的高效融合,利用技术助力教育发展。当然,必须始终牢记唯有让人本身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充分觉醒,激发创造性,未来人类才能不被自己所创造的技术掌控,进而在人类与技术的竞争中最终胜出,成为历史的主宰。


注释:

[1]ChatGPT: Optimizing Language Models for Dialogue, 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

[2]UBS: ChatGPT May Be the Fastest Growing App of All Time.

[3]Bill Gates says ChatGPT will “Change the World”, Make Jobs More Efficient.

[4]Noam Chomsky on ChatGPT: It’s “Basically High-Tech Plagiarism” and “a Way of Avoiding Learning”, https://www.openculture.com/2023/02/noam-chomsky-on-chatgpt.html.

[5]Jeremy Weissman. ChatGPT is a Plague Upon Education,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23/02/09/chatgpt-plague-upon-education-opinion.

[6]钱颖一:《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7]New York City Schools Ban ChatGPT Amid Cheating Worries, https://www.cnet.com/tech/computing/new-york-city-schools-ban-chatgpt-amid-cheating-worries/.

[8]ChatGPT: Sciences Po Implements Rules and Opens up Discussion About AI in Higher Education, https://www.sciencespo.fr/en/news/sciences-po-implements-strict-rules-about-the-use-of-chatgpt-by-students.

[9]Several Foreig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dia Ban Usage Of AI-based ChatGPT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https://thelogicalindian.com/trending/india-ban-usage-of-ai-based-chatgpt-for-academic-activities-40151.

[10]ChatGPT Banned in WA Public Schools in Time for Start of School Year.

[11]《港大禁用ChatGPT等AI工具 为全港大学首例》,https://www.chinanews.com/dwq/2023/02-18/9956047.shtml。

[12]We Have to Recognise ChatGPT——not Ban it, Says Cambridge pro-VC, https://www.varsity.co.uk/news/24892.

[13]How ChatGPT Can Improve Education, Not Threaten it.

[14]Van Dis EAM, J. Bollen, W. Zuidema, et al. ChatGPT: Five Priorities for Research, Nature, 2023(794)).

[15][美]杰弗里·摩尔:《断层地带:如何打造业务护城河》,季晓楠、凌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第92页。

[16][美]卡罗琳·查普曼、瑞塔·金:《差异教学管理: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管理》,郑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年版,第192页。

[17]Baidoo-Anu, David and Owusu Ansah, Leticia.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hatGPT in Promo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January 25, 2023).

[18]Firat, Mehmet. How ChatGPT Can Transform Autodidactic Experiences and Open Education? OSF Preprints, January 12, doi:10.31219/osf.io/9ge8m. https://orcid.org/0000-0001-8707-5918.

[19]Kara Yorio. The ChatGPT Revolution, School Library Journal, 2023(2): 10-12.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50页。

[21]张娜,唐科莉:《以“幸福”为核心:来自国际组织的教改风向标——基于〈2030学习罗盘〉与“教育4.0全球框架”的分析》,《中小学管理》,2020 年第11期。

[22]Zhai Xiaoming. ChatGPT User Experi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December 27, 2022).

[23]AI bot ChatGPT Writes Smart Essays——Should Professors Worry?.

[24]Susnjak, Teo(2022). ChatGPT: The End of Online Exam Integrity?.

[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页。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12页。

[27]孙伟平:《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28]罗琴,么加利:《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知识观的异化与重塑》,《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9]Bruce Clarke, Manuela Rossini.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and the Posthuma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6: 153.

[30]Alarmed by A.I. Chatbots, Universities Start Revamping How They Teach.

[31]89 PERC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DMIT TO USING CHATGPT FOR HOMEWORK, STUDY CLAIMS, https://futurism.com/the-byte/students-admit-chatgpt-homework.

[3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108页。

[3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5-36页。

[34]衣俊卿,孙占奎:《交往与异化——关于现代交往的负面研究》,《哲学研究》,1994年第5期。

[35]Zhai Xiaoming. ChatGPT User Experi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36]Columbia Perspectives on ChatGPT, https://datascience.columbia.edu/news/2023/columbia-perspectives-on-chatgpt/.

[37]H. H. Thorp. ChatGPT is Fun, but not an Author, Science, 2023(6630): 313.

[38]《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https://mp.weixin.qq.com/s/ONNIjr7NPScFsnoJESBadQ。

[39]《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https://mp.weixin.qq.com/s/WEDyuXOYbRFX_gBHCTrjLg。

[40]苗逢春:《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解析与治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的教育解读》,《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6期。

[41]保建云:《世界各国面临数据与数字技术发展的新挑战》,《人民论坛》,2022年第4期。

[42]苗逢春:《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解析与治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的教育解读》,《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6期。

[43][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李夏菲,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年版,第154-155页。

[44]刘铁芳:《教育的生活意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6页。

[45]Zhai Xiaoming. ChatGPT User Experi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46]《杭州3月1日取消限行?媒体称系ChatGPT所写,警方将发布调查结果》。

[47]罗理章:《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蕴含》,《人民论坛》,2022年第4期。


The Impact of ChatGPT on Education Ecology and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it

ZhouHongyu LiYuyang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era, it is essential to 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driv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However, as ChatGPT’s popularity explodes, technocracy is spreading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o some comprehensive and calm thinking. As we can see, with the onslaught of ChatGPT’s involvement,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seen a series of changes, including a new definition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new changes in teacher’s instruction, new challenge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a new shift in talent development standards. It must be understood that while education can enjoy the technological dividends brought by ChatGPT, it also means that ChatGPT carries its own risks into the education field, such as the risk of knowledge alienation, the risk of student subjectivity alienation, the risk of teaching process alienation, the risk of digital ethics and the risk of digital education governance. To avoid the risks brought by ChatGPT, we should strengthen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identify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and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ove toward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adhere to digital ethics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better future.

Key words: ChatGPT; Education Ec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rge Language Model; Risk Governance


初审:王远琦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