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3年 > 第10期目录(总第一百九十六期)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下应如何看待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作者:闰晓丽,王北生
阅读数:279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23年第3期


摘 要: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马克思依据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规律,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时代的发展已进入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时代,并将出现“元宇宙”和“三元结构社会”样态。人工智能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发展层次与质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多样和全面的条件。研讨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变革,关系到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以及避免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颠覆性地改变和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它将会引发社会结构样态、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飞跃性发展,加速智能社会的到来,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和提供助力。论及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回溯,并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进程,实现的条件、方法、途径等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结合当前历史条件下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结构样态的变化及人的活动方式出现根本性改变,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样态进行分析,可以对人工智能时代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

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点回应的问题,即如何理解智能时代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进程的关系,如何理解元宇宙和“三元结构社会”样态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时代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新的“片面性”这三大问题进行探讨。对这三大问题的探讨能够有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

一、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历史进程的理论回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宽广,比较系统完整地解决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已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总结[1]。实事上,“历史进程”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了实现的条件、方法或途径等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的论述,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人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

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即根除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工场手工业及旧的分工如何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进行了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了旧有的分工如何造就片面发展的人。恩格斯则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同经营生产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谈到了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由此可见,工场手工业严重摧残了工人的心智,劳动者此时已被“肢解”,成为智力荒废、身心片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要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解除旧存生产关系的束缚,改变片面发展的现状,从而使工人具有多方面的志趣和爱好,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充分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具体表现为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达。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机器大工业生产发展规律,分析了“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它“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3]从而出现“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4],“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5]。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正是在认识社会化机器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可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的发展的程度,“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6],人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的。因此,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又创造了可能。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部分中,就有关异化劳动如何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以及共产主义如何要求和真正使人实现全面发展,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作了精辟的论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则描述了工人及其后代在体力、智力、道德和精神上的片面发展,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导致工人的畸形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发展状况,“大工业在它的资本主义形式上再生产出旧的分工及其固定化的专业”[7],因此“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8],才能“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9]。由此可见,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的实现看作同一运行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演进的结局,另一方面是人的演进的结局两者互为条件,在本质上是一致和相通的。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指出:“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0]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恩格斯对此指出:“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11]关于实现的方法或途径,马克思也明确提出了“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2]的著名论断。

从上述分析来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灭旧的分工,必须有充分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全面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人工智能时代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和创造无限可能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机器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革命性出发,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物质依据。现时代的发展已进入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物流网、区块链、虚拟现实、5G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出现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革命,在未来人工智能必将与社会重大的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13]人工智能将促进人的五大活动方式,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它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必将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和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比机器大工业时代为人提供的发展条件更加充分和多样,更加全面和系统。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人工智能扩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人工智能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扩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主要体现在其对人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面对”的扩展与提升。我们通常把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关系称作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面对”。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四个面对”都被科技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通常除了要面对真实的土地、山川、大海、森林、江河、湖泊、沙漠等自然环境外,还要面对虚拟的自然环境,如学生戴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穿越到”虚拟的教学空间,感受平时无法亲身体验的自然环境。2022年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了聊天机器人工具ChatGPT,它不仅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辅助人们完成撰写邮件、制作视频脚本、编写代码等任务,成为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助手。人工智能的广泛和深层次运用,将会进一步解放人的大脑,使其精神生产活动变得更为高效。人与社会的关系将随之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未来甚至会出现所谓的由人、半机器人和机器人组成的“三元结构社会”样态,人不仅要面对由人组成的社会、集体,还要面对人体内植入微电子芯片的增强的人类——半机器人,以及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尤为重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促使人的自我认知发生改变,人与自身的关系因而会发生变化。由于人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自身,即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工具和手段,辅助思考、学习和工作,将来人们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技术的进步扩展了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也为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环境和条件。

人工智能对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还表现为提升人的发展的层次与质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类社会进入“无人时代”,出现无人驾驶、无人银行、无人商店、无人工厂、无人港口等。这种智能化的生产将人从繁重、重复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多方面的个性发展,进而对人的生活品质、舒适度和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给人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促使人类社会向着更为进步、繁荣、自由的阶段发展。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通过机器大工业生产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出来相比,不但解放了体力,而且解放了脑力,更重要的是会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扩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层次与质量,丰富了多样性与全面性。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强有力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进程,但能否轻易地说现阶段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共产主义这个“唯一的社会”中,才“不再是一句空话”。尽管人工智能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使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体验万物互联带来的自由,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极大丰富。从这一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确定宣告了人类又一个里程碑时代的到来。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角出发,我们只能说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提升了人的生产生活的质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分和多样的条件。我们可以从“由量变到质变”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对全面发展实现产生的作用。随着物质和精神条件的不断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量的积累,也就不断地为人类解放和走向全面发展质的变化提供可能性。

二、“元宇宙”现象和未来“三元结构社会”样态与人的全面发展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对人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有两个现象必须重视:一是元宇宙的出场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性与全面性;二是未来的“三元结构社会”样态会给人的发展带来复杂性与多样性。以下对其作简要分析。

(一)“元宇宙”的出现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性与全面性

人工智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性与全面性,这可从目前元宇宙(Metaverse)的出现看出。近年来,元宇宙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甚至有人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有学者提出,21世纪是元宇宙的时代,人们将生活在一个真实与虚拟共生的新世界。虽然对元宇宙的理解还处于发展初期,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和声音,但人们对元宇宙的概念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所谓元宇宙,就是“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它可被分为四大形态,即增强现实、生命日志、镜像世界与虚拟世界[14]。元宇宙是技术创新的集合,“它将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革命,进而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的新型世界”[15]。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心主会场重磅呈现元宇宙核心展,闭幕式上还举行了“携手同行,共建元宇宙新平台”启动仪式。甚至有学者预测“元宇宙建筑师”可能成为未来的职业,其可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环境和活动,供人们娱乐休闲。

元宇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克服时空局限。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VR、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的使用也呈现的新的样态,它们能够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进行融合,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如在博物馆应用MR,可重新定义博物馆的形式,它可以使使用者从多角度感受到立体、逼真的场景,使其看到“活起来”的文物,从而获得跨越现实与时空的真实体验。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了“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并提出了2022年至2026年虚拟现实与行业融合的重大发展任务,例如工业生产领域“VR/AR工业赋能”工程、文化旅游领域“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工程、体育健康领域“VR/AR大众健身”工程、演艺娱乐领域“VR/AR线上演播”工程,智慧城市领域“VR/AR智慧商圈”工程。[16]武汉市也制定了促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内建成2个以上元宇宙产业基地,鼓励元宇宙在旅游、文创、商业、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领域率先应用的规划目标。[17]

元宇宙可以适用于多个领域,这里仅以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称作“元宇宙十教育”,即教育元宇宙,它“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其深度沉浸体验、具身社交网络、群体自由创造、社会生态文明以及虚实融生共在等特征为构建虚实融生的未来教育形态提供了新可能”[18]。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相继开展元宇宙的应用探索。元宇宙学校悄然兴起,慕课等2D在线教育或被3D虚拟现实教育取代,如美国出现了第一所元宇宙中学,学生可以“在生物课上解剖人体器官,在化学课上重组分子结构,在历史课上考察古代遗址,在天文课上飞往太空近距离观察天体运行……美国高中(American High School,AHS)利用元宇宙技术升级其在线课程体验,将远程学习从2D在线视频转向3D虚拟世界,将学生从在线教学的显示器屏幕前方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在高度沉浸的虚拟环境中获得近乎真实的学习体验。这种跨越时空、身临其境、亦真亦幻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9]。元宇宙大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热点和新高地,美国一批大学开始打造元宇宙大学,包括莫尔豪斯学院(Morehouse College)、新墨西哥州立大学(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南达科他州立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西南俄勒冈社区学院(Southwestern Oregon Community College)、马里兰大学全球校区(University of Maryland Global Campus)、堪萨斯大学护理学院(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Nursing)、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等。[20]

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对元宇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例如,各类“元宇宙与未来教育”学术研讨会陆续开展,一批探索元宇宙实验室陆续成立。从2021年12月开始,元宇宙教育等一批实验室成立;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旗舰报告《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发布会由“机器人—虚拟人—自然人”三元主体合作完成。一些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布局成立元宇宙校园、校区,产业学院和系。例如,无锡市积极推进智慧课堂的普及应用,探索元宇宙教育课堂,打造未来课堂新模式,通过整合模拟技术、增强技术、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多种智能技术,形成满足学习场景化需求的新型虚实学习空间交互融通的互联网教育应用。元宇宙的出现无疑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无缝融合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三元结构社会”样态将使人的发展变得更为复杂与多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会引发有关“后人类”问题的思考。后人类“挑战了以‘人’为中心思考人与万物之间关系的传统,形成了人与‘非人’共生、共存的新型主客体关系”,但是“‘后人类’并不是以反人类的姿态去宣扬人类的终结,而是预告人类某种特定观念的谢幕,如‘人类至上’‘人类中心主义’等诸如此类理念的瓦解”[21]。那么,“后人类时代”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人类“单一主体性”时代的结束?虽然目前还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这一发展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未来会出现“半机器人”这种复合生命体,甚至断言未来将会出现由人、半机器人和机器人组成的“三元结构社会”,这种半机器人指“通过超人工智能技术将人与机器结合起来在人体内植入微电子芯片的电子人或者主要是由机器组件构成但有一部分的器官、染色体、意识是人类的赛博人。对于半机器人来说,他们拥有人类的正常功能同时也拥有超出人类的超能力:成千上万倍的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控制属于半机器人自己的电子产品、有着较长的寿命、较强的忍受能力、生命力也相对较强”[22]。虽然这种半机器人目前仅停留在想象层面,但它的提出确实是符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的。有学者认为,指向“身外自然”的技术无论怎样都只是“人体器官的延长”,只是人的“代理者”;但指向人的“身体自然”自身的技术则日益显示出对自然人体的“替代”作用。当代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分别代表着两条对自然人体进行“替代”的技术路线:一条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该技术的人体应用是以自然人的身体和大脑作为“替代性”改进对象;另一条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它致力于用与人的自然智力相匹敌的“他者”,即智能体来替代人的“身体自然”。[23]更有甚者,这一智能体日益倾向于把人的“身体自然”当作意识偶然拥有的、陈旧落后的信息载体。显然,这种所谓的“半机器人”正是当代生物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从“代理”到“替代”的结果。正如以色列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的那样,“21世纪的主要产品将会是人的身体、大脑和心灵”[24]

机器人的发展自不待言,将来还会出现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融合的“强智能”的机器人。在未来“三元结构社会”出现的机器人是已经由人类编程完善的、具有较强自我深度学习功能的强人工智能。在“三元结构社会”中,他们会像人类一样,在行为上有自觉自控性,在思维上有可变性,可以形成独立的决策能力。与人和半机器人相比,机器人完全不受自然生物性的影响,适用于做任何工作。因此,在未来社会中,机器人将得到广泛普及,其用途也会更为广泛。[25]高度发达的机器人技术会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银行、教育等各行各业,还会被应用到家庭中。

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对“三元”作出了进一步表述,即“机器生命、虚拟生命、自然生命”。“人类主要的交互对象将是虚拟人,虚拟人入场后也将会有实体化机器人的需求,自然生命、虚拟生命和机器生命,多感官交互、时空跳转,数据互联。”[26]上述观点和分析都从现实出发并带有前瞻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以“强”和“超”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改变社会结构,重塑新型的人际交往协作关系,为人的发展带来更为深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元宇宙的出现无疑会带来许多应用的可能性,消费、娱乐、文旅、教育等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人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工作、休闲和社交。元宇宙有着广泛应运于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多样的空间与充分全面的条件。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社会中,人类与智能机器共处将成为一种常态。这必然会使我们重新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其作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如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面临的新条件、面对的社会样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是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赋予了什么样的时代新特征。三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基本要素的内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教育者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虚拟化,学习者如何使用智能化的环境和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四是在人与半机器人、机器人组成的新的关系中,人如何面对变化着的“自身”和变化着的“他人”,以及面对人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三、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时代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新的“片面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因受各种奴役出现的片面发展作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在描述各种人物的自私性、狭隘性、畸形发展时,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体力、智力和精神状态方面对人的奴役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短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接受专门教育和终身从事一个专业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27]。人工智能时代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人的发展可能性更加多样和全面,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其另一面即技术理性往往会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对人的发展带来一些危机,产生一些消极与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新的“单一性”和“片面发展”,即所谓的“异化”现象。例如,目前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出现的虚假信息、谎言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信息的泛滥削弱人的主体性,以及束缚和阻碍了思维判断能力;因缺乏科技伦理素养和监管不力造成人工智能被非法利用现象;聊天机器人工具Chat-GPT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无意识的误导和偏见,造成与人文学科相关的最基本的核心素养的降低;人对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会直接阻碍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影响其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养成与发挥。这些会造成人对智能工具的依赖和迷恋,进而造成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缺失和自我精神的迷失,最终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中人的全面发展遭遇的危机,即计算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技术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奴役、解构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也因此衍生出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危机……人从‘自然人’和‘社会人’变成了‘工具人’和‘技术人’”[28]。如何防止和避免人工智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出现新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我们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保持人的主体地位,勇于破解“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现象是由凯斯·桑斯坦提出的:“核心问题涉及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信领域。”[29]这意味着当个体置身“信息茧房”中时,就会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由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的信息推送能够“投其所好”“量身定做”,受“信息茧房”影响的人,接收到的信息往往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同质化的相关信息。信息推送既能帮助人、满足人,也能诱惑人、封闭人,不熟悉、不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会被过滤或屏蔽掉,“智能手机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但是从中也产生了一种灾难性的强迫(Zwang der Kommunikation),即传播交流的强迫。如今人们与数码设备之间有一种近乎迷恋的、强制性的关系”[30]。如此一来,人就会被智能技术奴役,其所看、所听、所学的知识信息往往是同类同质信息。久而久之,人就会失去主体地位,思维也会窄化和僵化,甚至产生盲目自信,拒斥合理性观点,失去全面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单一、片面的眼光看待周边事物,从而远离事物的真相,失去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破解“信息茧房”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增强自主思考和判断力,牢牢掌握接受信息的主动权,保持对技术的主宰,防止被大数据、智能推送系统控制、奴役;第二,积极扩大个体认知范围,拓宽信息选择渠道,避免接收信息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拒作“信息偏食者”;第三,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减少对虚拟社交平台的依赖;第四,要增强自制力,经得起“被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的考验,避免仅凭兴趣、喜好选择信息,从而防止被智能技术媒介化,出现自我主体精神的迷失,尤其是现代人对智能手机产生了严重依赖,手机一旦出现断网就会手足无措,“断网会使人们陷入疯狂的焦虑,仿佛在断网那一刻,我们都成为了失魂落魄的僵尸,只能面对无奈的世界去嚎叫”[31]

破解“信息茧房”需要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其内涵一般指“合理合法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确定、获取、评估、应用、整合和创造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能力”[32]。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要作出四方面的努力:一是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培养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判断的能力,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真伪;二是在信息应用中培养健康意识与防范意识,防止偏听偏信,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三是学会通过正当的信息源尤其是主流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掌握正确的信息知识;四是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了解与信息流通相关的法律政策,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加强信息安全。当然,防止不实信息、虚假信息甚至谎言的出现,还需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即信息的发布、转载都要保持热爱国家、敬畏法律、追求科学、扬善除恶、防隐私信息泄露、维护安全健康的信息秩序和生态。

消除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茧房”等消极负面影响,还要学会追求“生命自觉”,这是至高的追求。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能量可以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只有自觉的人才能对自己的发展有自觉意识,才能明确自己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并结合外界条件和自身状况对未来发展做出判断和决策,进而自觉掌握自己的命运”[33]。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化的冲击,人们必须学会追求生命自觉,明确自己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发挥自主性和控制能力,将接受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培养科技伦理素养,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防止和避免人工智能对人的全面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避免其“为恶所用”成为重中之重。人工智能中的“替代性技术”可能会对科学研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如果要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加强对从事人工智能开发、制造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科技伦理素养培养,建立起科学的监管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指出:“制定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等,完善科技伦理相关标准,明确科技伦理要求,引导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合规开展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应最大限度避免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或潜在威胁,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保障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34]。为此,在人工智能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上应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标准,建立合理监管体系,进行伦理干预和政治干预,“应建立和完善智能社会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的顶层设计;尽快制定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全标准,推行安全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的监管体系,防止人工智能被非法利用或偏离正常轨道运行”[35]

同时要加强对使用者的科技伦理素养的培养,例如怎样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如何应对算法偏见和人工智能的非法利用等,都需要使用者培养其自身良好的科技伦理素养,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来保障。

(三)确立人自身主导地位,发挥道德的调节与导向作用

在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人的生产生活、学习交往方式,还是话语体系、行为方式,甚至休闲方式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为此,人的全面发展除了重视传统智能素养外,还要重视培育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力,有学者甚至提出了AIQ(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人工智能商数)这一概念,并指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能够与智能机器一起工作的新型劳动力——“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36]人工智能商数的提出是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是对人类能动性认识的深化。

人工智能时代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智能素养以培养主体人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道德的调节与导向作用。道德在个体的综合素质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人追求真善美,实现全面发展。所以,重视道德的调节和导向作用,既是智能时代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重塑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不争的事实。人之全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层次与质量将得到扩展与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也获得了更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客观条件。“元宇宙”和未来“三元结构社会”样态的出现带来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必然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人的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新思考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发展教育问题。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对人工智能时代为人的发展带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探讨,以及对如何保持人的主体地位,避免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赋予全面发展理论新的时代内涵。除此之外,还能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基本理论,尤其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两大基本问题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北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现时代[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2][6][8][9][10][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7-308,147,199,308,308,308.

[3][4][5][7][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1,231,232,231,230.

[13]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145.

[14][15]金相允.元宇宙时代:颠覆未来的技术变革与商业图景[M].刘种,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4,XXX.

[16]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EB/OL].

[17]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促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EB/OL].

[18]李海峰,王炜.元宇宙十教育:未来虚实融生的教育发展新样态[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1).

[19]谭婷,王俊,钟正.AHS:美国第一所元宇宙中学[J].上海教育,2022(26).

[20]美国高校打造元宇宙大学[EB/OL].

[21]靖东阁.后人类时代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重塑、风险及其规避[J].电化教育研究,2022(6).

[22][25]张桂娟,刁生富.三元结构社会的新问题:人与半机器人和机器人的相处之道[J].未来与发展,2017(11).

[23]李河.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与正在“过时”的人类?[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

[24]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248.

[26]清华大学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发布[B/OL].

[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0.

[28]谢丽娜,孙振东.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开放教育研究,2022(4).

[29]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0.

[30]韩炳哲.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M].程巍,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52.

[31]蓝江.元宇宙时代的赫尔墨斯:论被媒介化的灵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32]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3]叶澜.立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9.

[3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EB/OL].

[35]谷业凯.“智慧大脑”提升生活体验[N].人民日报,2019-01-15(16).

[36]王作冰,叶光森.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4-5.


Rethinking of the Theor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YanXiaoli WangBeishen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at of human society. Different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level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human development. Marx puts forward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apitalist larg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t present, we have entered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racterized by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and meta-universe and ternary structure society will come into be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change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impro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quality, and create broad, diversified and comprehensiv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Discussing and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he age of AI 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the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are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avoidance of one-sided human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I.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xist educational theory;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初审:王远琦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