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3年 > 第1、2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八期) > 正文

论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与新时代启示

作者:胡华
阅读数:744

来源: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青年论坛

要:青年肩负新的时代使命,青年教育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既要立足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又要把握好其与马克思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关系。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包括“信任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引导青年”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回应了“为何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重大问题。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形成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其发展历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启示意义在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筑牢理想信念、加强教育引导、锤炼硬核本领、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培养青年;关心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对青年观问题的深切思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青年成长发展、开展青年教育的目标和路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培养工作。要深入推进我国青年培养工作,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丰富内涵的青年观。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青年教育观的究成果较为丰富,对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整体视域看,深入研究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对于引导新时代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2]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时代考察

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有关内容,不能脱离恩格斯关于“青年”的词源界定以及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前者看,现代意义上的“青年”概念形成于18世纪中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这里的“青年”指代的是由处于人生发展特定阶段、具有生产预备队性质的一个特殊群体及其成员。这一概念形成后逐渐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从后者看,到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其著作、书信中先后使用过“年轻人”“青少年”“年青一代”“青年工人”等称谓指代“青年”,而且在恩格斯所处的时代,青年群体已见雏形并日益融入欧洲工人阶级运动浪潮。在此背景下,作为国际工人阶级运动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必然要对青年群体予以关注和考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在关注青年、考察青年过程中形成的系列观点看法逐渐成为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并产生愈益深远的世界影响。

(一)恩格斯青年教育观视域中的青年群体

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群体,其产生伴随着近代机器大工业和城市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和阶级的分化。恩格斯青年教育观视域中的青年群体主要包括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两大类。从青年知识分子角度看,现代城市出现后,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作为专业人员的知识分子。带着追求真理与知识、渴望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大批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市。这些萌芽于中世纪城市的知识青年群体开启了现代大学之门,“虽然青年贵族以及市民阶层孩子们构成了大学师生的主体,但大学制度也使许多农民的儿子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3]

这些受益于大学制度的基层知识青年走向社会后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并在13世纪以后越发活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使19世纪欧洲各国的青年运动延续了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传统。知识青年群体的这些表现,引发了恩格斯的关注。

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相关论述发端于他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在恩格斯看来,当时的知识青年群体主要集中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农阶级的知识青年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虽然也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同情广大工人农民以及其中的知识青年群体的境遇,但受阶级立场所限,他们无法也不可能真正站在工农阶级的立场上维护知识青年群体的利益,广大知识青年群体只有形成代表本阶级的独立政治力量才能真正代表本阶级的利益。从青年工人看,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工业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阶层逐渐分化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利用资本优势和社会地位,疯狂扩张生产规模,雇佣大量工人,在压榨雇佣工人剩余价值、攫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了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越发不可调和,机器大工业为资本家带来的利润越多,对工人阶级尤其是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年工人的剥削就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恩格斯从实地考察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处境着手,密切关注青年工人被资本家压迫剥削的艰难处境,并进行了重点关注与考察。

(二)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革命性

有学者通过对西方文明渊薮的古希腊神话、艺术以及文化先贤的学术著作的系统研究后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青年崇拜的天然倾向”。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从这一观点出发,发端于西方文化景观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关于青年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事实上,恩格斯很多时候是抱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身上的浪漫情怀、创新意识、聪明才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但恩格斯并未停留于此,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时代场域中考察、了解和把握青年。从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背景看,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矛盾也日趋明朗,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特别是青年工人的社会现象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追求愈发成为时代大势。

在此时代背景下,恩格斯对青年工人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系统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他于1845年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在书中将考察重点放在了工人群体及其后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身体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上,通过对比分析,恩格斯得出结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虽然社会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工人群体及其后代的社会地位和身心健康状况却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揭示了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只是形式上平等,其实质是资本家通过购买雇佣工人的廉价劳动力尽可能多的创造剩余价值,创造的这些剩余价值不会提升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相反地,只会造成更多的工人阶级及其后代愈加贫困,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恩格斯号召工人阶级应当为自己及其后代的生存、发展和教育权利而斗争,实现这些权利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从这个时期开始,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特别是青年工人的关注和考察置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机器大生产的宏阔时代背景中,并与马克思一道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策略的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青年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格。

二、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整体把握

出于对广大工人阶级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深切同情,恩格斯从理论上廓清了青年群体的身心特点、行为特征与发展前景,并深入探究了广大青年乃至整个工人阶级获得自由解放的现实道路。恩格斯在其著作、书信中先后使用过“青年”“年轻人”“青少年”“年青一代”等提法,对于青年工人、青年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也有很多关注。这些论述涵盖了青年的地位作用、身心健康、教育权利等方面。具体来说,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包含了“信任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指正青年”“引导青年等内容,这些内容全面回答了“为何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重大问题。整体考察这些内容,有助于把握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整体面貌。

(一)信任青年:青年是“社会变革的依靠”“解放自己的力量”

1.青年是社会变革的依靠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行业性的工人组织和有组织性的工人罢工。为争取群众,扩大影响,这些工会组织纷纷创办刊物,用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恩格斯在此期间通过报纸、书信表达了对青年的信任和期望。如在1845年9月,普鲁士专制政府针对麻纺织工人、针织工人、棉纺工人、花边工人、煤矿工人和采矿工人发动了莱比锡案,恩格斯向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的《北极星报》编辑致信,他在信中不仅提醒该报要密切关注德国工人运动近况,更强调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而且应从工人中开始”[4]的观点。而且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不仅局限在欧洲,对俄国革命与俄国青年也非常关注。1885年4月,恩格斯得知俄国青年真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与历史理论,并同盛行于俄国的无政府主义开展斗争的情况后,称赞俄国青年运动“是一个对俄国革命运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5]。这时马克思已经去世,失去最伟大战友的恩格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倍感欣慰,也让他看到了俄国革命的希望和未来在青年。

2.青年是解放自己的力量

恩格斯在考察各国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愈加坚信:青年将会在实现社会解放的同时也解放着自己。但这个双重解放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19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尤其是其中的青年群体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处于被统治地位,为了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得不出卖廉价劳动力给处于统治地位的资本家,换来的不过是资本家给予的勉强维持自己和子女生存的物质资料。恩格斯指出:“单个的无产者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需要时才能卖掉,因而他们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6]。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全面展开,青年工人成为大机器的附庸,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资本家也乐见他们成为“单向度的人”。要想改变沦为附庸的悲惨命运,争取正当的生存发展权利,广大青年工人“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7]。这需要青年提高政治觉悟、增强专业本领并发展到各行各业,才能真正解放自己,进而解放整个社会。恩格斯于1894年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向大学生要求的仅仅是律师;而工人阶级的解放还需要律师以外的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它专门人才”[8]。在这里,恩格斯已经预见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后代的人数不断增加并日益结成更强大的集体,必将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成为推动社会解放和个人解放的中坚力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

恩格斯在领导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就把视角投向了代表未来和希望的青年群体,并将共产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与青年的成长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不断深入,正确的理论指导不可或缺。在此背景下,恩格斯与马克思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这一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用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工人运动主体力量的青年群体。青年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一个接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历史不外是各时代的依次交替”[10],青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的事业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需要一代代的新生力量汇聚其中。从时代背景看,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发展期,相较于庞大的具有雄厚经济基础的资产阶级,作为“全世界无产者”的工人阶级还没有真正联合起来形成一股较强的政治力量。恩格斯认为,要继续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将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志向、有本领的广大青年来继承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恩格斯在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信中,对真诚接受马克思的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俄国青年感到高兴,并坚信“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11]

(二)理解青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1.理解青年首先要了解青年

在恩格斯看来,理解青年首先要了解青年,并从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优点特长等方面加以考察。以了解青年年龄特征为例,恩格斯认为,青年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对此不用太过求全责备。当时,有个叫卡尔·济贝尔的德国青年诗人将写的诗拿给恩格斯看时,恩格斯提醒说:“应当暂时放弃蹩脚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各个民族的古典诗人,以便从头开始培养鉴赏力”[12]。他在1859年4月《致爱利·恩格斯》的信中谈到卡尔·济贝尔时,指出了他在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问题。但恩格斯相信他会慢慢改变的。这显示出恩格斯理解青年方面的特别之处: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释,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十分注重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恩格斯看来,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阶段的青年群体,正如恩格斯在《致爱丽莎·恩格斯》的信中表达的对卡尔·济贝尔的看法那样,虽然在卡尔·济贝尔身上发现了某种资产阶级诗歌创作的庸俗化倾向。但恩格斯仍用发展的眼光对济贝尔进行了积极评价:“他毫不固执,相反地,容易接受劝说。”[13]并以英国曼彻斯特的年轻人作对比,来说明济贝尔还是一个可造之材。这充分说明,恩格斯善于抓住像卡尔·济贝尔这样的青年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他们具备的发展潜力。

3.要诚恳帮助并严格要求青年

恩格斯理解青年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帮助青年。在与青年接触的过程中,恩格斯并非只讲述大道理,而是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比如,当恩格斯发现卡尔·济贝尔有懒惰的苗头时,他及时提出了严格要求甚至予以“斥责”。而当他及时改进时,又会不失时机的给予人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当恩格斯发现卡尔·济贝尔在写作方面的不足:“有沦为一个极平庸的美文学家的危险”时,不仅及时指出了他作品的问题:“这是一些很不成熟的、粗糙的和肤浅的作品”[14],还鼓励他多从前代的优秀艺术家身上学习,这样会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在文学方面也会创作出有价值的东西。同时,恩格斯还在社会革命意义上对广大青年青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指青年学生)的行列中产生“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战斗”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从而在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中肩负重大使命。

(三)关心青年:关心青年的健康发展、爱情婚姻与教育权利

1.关心青年的健康发展

恩格斯对青年健康发展的关心并不只是情感方面的投入,更注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切入。恩格斯认为,历史结果“是由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的合力”[15],要克服将唯物史观做简单的抽象和庸俗化理解。这在恩格斯关心俄国青年的健康发展方面有集中体现。当时,恩格斯注意到在俄国青年中出现了“一些好吹牛皮、不成熟”的大学生”,为此,他严肃批判了巴枯宁主义和民粹派对俄国青年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因为他不相信这些以俄国青年代表自居、用错误思潮煽动青年的人的言论能产生“像维纳斯山那样的魔力”,并善意提醒俄国青年不要因为这些人蛊惑而走上轻举妄动的道路。同时,恩格斯高度赞赏了因受到先进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俄国青年中产生的一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杰出才能和高度毅力的人。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批判,并号召广大青年工人坚决地同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发展。

2.关心青年的爱情婚姻

在恩格斯看来,爱情婚姻是青年群体的终身大事,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坏对其它方面影响很大。恩格斯关于青年恋爱婚姻的观点主要有:一是青年应有正确的婚姻观。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双方的互相爱慕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的基础。即是说,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说物质条件就是婚姻的基础,而是说婚姻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二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必须以婚姻充分自由为前提。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婚姻自由针对的是以往那种包办婚姻或买卖婚姻等传统婚姻而言的,他强调:这种婚姻(自由婚姻)方式“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及其造成的财产关系后”[16]才能普遍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恩格斯主张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新一代男子一生中将不会用金钱或其它社会权力寻求婚姻,“而女人除真正的爱情,也不会再出于其它社会权力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17]。恩格斯关心青年的恋爱婚姻,意在提醒青年婚前要慎重考虑,婚后要互相尊重。恩格斯关于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的观点,为我们研究和指导当代青年正确处理恋爱婚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关心青年的教育权利

恩格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青年的教育权利问题。这在他的多封书信中有集中体现。1875年3月,恩格斯针对俄国宫廷党限制工人阶级受教育的权利问题致信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奥古斯特·倍倍尔,在信中,恩格斯表达了青年被剥夺受教育权的高度关切:“现在只许‘上等阶层子弟’上大学,为了做到这点,就使其他一切人在中学毕业考试时不及格。仅在1873年一年遭到这种命运的青年人就不止24000人”[18]。那么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出了对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19],因为教育会使他们摆脱现代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并全面发挥各方面才能。在这里,恩格斯勾勒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还提出了“教育能克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以及未来社会的教育应以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发展为目标的重要观点,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教育权利的高度关切。

(四)引导青年:青年应成为有态度、有学养并摆脱幼稚性的人

1.引导青年成为有严谨学习态度的人

青年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呢?恩格斯晚年在与德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康拉德·施米特的通信中作了说明。他在信中说,他们(指青年大学生)学习得越多,对那些担任负责工作并勤勤恳恳履行职责的人们越会采取宽容的态度;他们应当发现,距离在工人面前竭力炫耀知识还差得很远,而工人们直接掌握了的东西,这些人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获得恩格斯还指出在部分青年身上容易出现的自满骄傲的学习态度,并提出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来引导广大青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方法,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把握,而不能脱离实际进行空谈,这不仅是治学态度问题,也是治学方法问题。所以,恩格斯建议把有抱负的青年送到国外去学习,以拓展他们的眼界。概言之,恩格斯认为青年要成为有严谨学习态度的人,需要明确学习方向,用社会知识充实自己。

2.引导青年成为运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的人

多数青年在刚进入社会时,由于缺乏社会认知,认识事物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欠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针对当时的部分德国青年任意套用“唯物主义”一词,表达了担忧:以为把这个套语当作标鉴贴到各种事物上,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说明很多青年并没有真正理解唯物主义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成为运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的人。恩格斯指明了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途径,即青年要善于向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学习。他希望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培养一批既管理政治机器又掌握全部社会生产的具有丰富知识的脑力劳动者。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意在引导广大青年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要努力成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具有丰富知识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劳动者。

3.引导青年成为摆脱幼稚性的成熟的人

恩格斯在关注青年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青年身上具有幼稚性的一面:青年易受误导,不同程度上存在“过分看重经济方面”的功利主义倾向;青年具有盲目性,恩格斯将其称之为“幼稚病”。针对这些问题,恩格斯撰写了《反杜林论》予以回应,主张要把青年放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才能真正引导青年尽快成熟起来,并通过系统化的论证批判了杜林主张的所谓“新社会主义理论”与“新哲学体系”。在理论批判和社会变革中,恩格斯通过《德国的社会主义》中再次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主要力量在于青年,掌握青年就决定着最后胜利。通过批判杜林主义,恩格斯更加明确了青年群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由此可见,恩格斯在引导和教育青年的过程中,不仅注意理论研究,还注意方式方法。

三、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方法论意义

通过对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可以清晰地看到,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不是只是躲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得来的研究假说,而是在深入英国等地的工厂开展多次实证调查后得来的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利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唤醒、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以谋求全人类的发展解放。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形成理路与思想洞见,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全部社会生活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理论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指导下发挥思想力量。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20]。恩格斯提出某种理论或是某些观点并非想要构建一种理论体系,而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改造现实世界以及现实中的人。为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来面目以及广大青年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真实情况,恩格斯多次深入工厂开展实证调查;为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恩格斯深入到现实的“政治运动”之中,为工人运动提供斗争策略的理论指导,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并发挥了青年群体的独特作用;为引导青年摆脱幼稚性并迅速成熟起来,恩格斯暂时搁置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计划,投入到《反杜林论》的写作过程中,以期唤醒和引导广大青年成为有丰富知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恩格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为何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基本思想,大力倡导“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将实践精神融入对广大青年的希望和要求之中,引导青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恩格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社会生活实践,又通过参与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正是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才能永葆生机。

(二)坚持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

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立足于信任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引导青年,深刻回答了“为何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重大问题,其基本内涵需要兼具学理性与通俗性。不少西方学者对待恩格斯的思想和著作常有偏颇之处,认为恩格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指责其观点和著作缺乏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却无视广大劳动群众尤其是青年工人的理论接受程度。恩格斯阐发的观点、论述从来不局限于学术探讨或是著作发表,而是为了指导广大工人阶级的现实斗争。恩格斯在发表观点或是著书立说的过程中,总是力求学理性与通俗性二者间的良性平衡,以尽量平实的语言传达他关于青年群体的观点、看法。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这一著作是将《反杜林论》的其中三章改写而成一部相对独立的通俗著作,著作一经发行便非常畅销,先后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荷兰文、丹麦文等1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1892年导言”中写道:“其他任何著作,甚至1848年出版的《共产主义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的译本”[21]。这些畅销各国的文本用一种易被广大青年工人接受的方式写作、出版、传播。不仅有效满足了广大工人阶级尤其是青年工人的学习需求,引导广大青年工人尽快摆脱盲目狂热的“幼稚病”,及时向各国青年工人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革命政党,更好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号召广大青年早日肩负起领导社会革命的重大使命以及系统思考青年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坚持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

任何一种观点或理论的产生,都深深根植于它所处的时代,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也不例外。19世纪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全社会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基础,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对立日益突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应运而生。恩格斯经常深入工厂企业考察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关注并深入了解了青年的生存情况和发展需要。随着对于时代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对广大青年的系列考察,恩格斯认识到,青年的发展和解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引导广大青年在“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中推动社会发展。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当时青年的影响和要求,科学回答了历史进程中有关青年和青年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正如恩格斯一再强调的那样,“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22];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也显示出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在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和发展需要。“如果资产阶级和贵族忽视对自己后代应尽的责任,那是它们的事。对工人阶级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23]。因为青年事关着整个工人阶级的未来发展,它与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密切相关。恩格斯从工人阶级实际需要出发,信任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引导青年,目标就在于维护和实现广大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显示出鲜明的阶级立场。

四、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新时代启示

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关于开展青年工作、青年教育、解决青年问题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4]。面对不断变化的社情、国情、民情和世情,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以及世情,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从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本领锤炼、实践锻造等方面对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青年的全面成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深入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相关内容,可以为我们党持续深入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启示。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启迪。

(一)筑牢理想信念

恩格斯指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意图’并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力量’”[25]。可见,恩格斯非常重视青年理想信念问题,始终将筑牢青年的理想信念作为青年培养教育的首要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地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年大会上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27]。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勇向前的自觉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面对全民共筑中国梦的的历史机遇和时代使命,青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蕴含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力量”。他还多次强调,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当矢志坚守的人生信条。要用中国梦夯实广大青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和引导青年将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现实把握上,引导广大青年秉承爱国传统、坚守中国精神,将爱国之志、报国之情、强国之梦转化为思想指南、理性自觉、实践行动,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二)加强教育引导

恩格斯认为,教育可以使年轻一代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年的成长发展,对其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认知能力、思想觉悟等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日益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3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种子库。坚持教育引导青年全面发展的实践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教育引导青年会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不仅需要自身主动能动性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了“党管青年”原则。从教育引导角度深刻把握这一原则,需要发挥各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主体责任,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各类发展平台;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组织,要心系青年、情暖青年、依靠青年和服务青年,发挥好教育引领作用;学校要根据青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往环境,增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家庭是广大青年的第一课堂,要注重发挥家教家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教育引导,更好地促进广大青年的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青年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注入不竭动力。

(三)锤炼硬核本领

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掌管社会的全部生产,实现解放需要大批有才华、有知识、技能的人才,“在这里需要的绝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扎实的知识”[31]。在他给卢格的信中说道,他目前所学的知识真正捍卫自己的哲学信念还是不够的,他要暂时放弃写作活动,进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32]。广大青年处于人生的积累阶段,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练就本领的黄金时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不能空有一腔热情与口号,更要有真才实学、硬核本领。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领域仍然需要不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如何提升和发挥广大青年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关乎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要引导青年去伪存真、善加取舍,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引导青年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硬核本领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和运用的漫长过程,只有怀着谦虚的学习态度,珍惜韶华、打牢根基,成为勇毅前行的时代先锋、硬核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33]

(四)提升实践能力

恩格斯认为,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应提供良好条件来保障青年的健康成长,这样既可以提高社会生产,也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4],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中“体育、智育和技术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新时代表述。“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时代新人不能局限于大学校园,还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质言之,时代新人要成长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既要学习课本知识,也要深入社会实践。要通过在社会百态中体悟道理,找到人生意义与时代价值,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在砥砺前行的追梦人;通过在工作岗位中体验磨砺,汲取来自人民群众中的集体智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35],提升自身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水平,做创造价值的圆梦人;通过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体会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过程中,“增强时代新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能力,做服务社会的筑梦人”[36]

余论

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要内容,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论意义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源于时代现实又社会革新过程中青年教育的基本遵循,是把握青年发展及其与社会、国家、人类解放的关系的指导原则,为我们解答新时代“培养怎样的青年、为谁培养青年和怎样培养青年”的时代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恩格斯的青年观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在尊重经典文本的基础上,立足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科学内容并按一定逻辑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成为新时代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并在引导青年、武装青年、感召青年的过程中彰显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注释:

①学者许烺光提出,美国社会具有崇尚个人主义和青年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人类学新论》)。实际上,崇尚个人主义和青年文化不仅是美国,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关于西方文化中的青年崇拜倾向,学者田杰在著作《文化与思维》中有关性别与年龄研究的部分也有论述(海天出版社,2000年)。

②“单向度的人”这一概念出自马尔库塞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马尔库塞在该书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心中的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成了丧失创造力的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不再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5).

[3][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9.

[4][6][7][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98,298,4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3.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4.

[12][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6.

[15][16[22][23][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5,93,500,459,301.

[17][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233.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9.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0.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1.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10.

[26]米占民.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6).

[2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0.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9.

[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33]刘建军、王丽.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历史考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6).

[3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36]胡华、刘社欣.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基本内涵、内在规定和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10).


初审:刘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