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11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六期) > 正文

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

作者:宗爱东
阅读数:1958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2期

摘 要:劳动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文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双重内涵:劳动创造了人和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通过对这两大文本的深入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一般的解读界分了抽象劳动和劳动一般,揭示了劳动与资本主义时代的进步性和文明面,指出了人类解放与资本主义时代自我扬弃的可能性。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对新时代的劳动观进行了创造性的解答。在新时代,劳动的意义在于: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劳动这一助推社会发展的“引擎”;人类的美好未来需要各国通过共同的劳动去开创。

关键词:劳动;劳动一般;异化劳动;劳动解放


劳动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劳动观的理论源泉。对劳动问题的理解,不能在经验主义附近徘徊,要注意到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研究的理论复杂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劳动观的两大重要文本,内在地揭示了劳动创造人与劳动创造世界历史两大问题。对这两大理论问题的澄明,有助于在现实工作中正确地把握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劳动的价值和弘扬劳动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1]等重要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因此,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厘清马克思劳动观的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劳动创造了人

马克思的劳动观可以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解读。从哲学层面而言,马克思的劳动观多是关注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从经济学视角而言,马克思的劳动观主要关注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从劳动观的内涵而言,马克思对劳动作了不同的分类,既有自由劳动、物质劳动,也有雇佣劳动等。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人,并成为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通过劳动概念,找到了人类历史之谜的理论解答。

第一,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既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也是人化自然的生成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谈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围绕劳动这一核心展开的:其一,一切物种的类特性带有这个物种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其二,一切动物的类特性带有这个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动物的性质与自己的生命活动具有一致性。动物不会区分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区别,所以它的生命性质就是由自己的生命活动所决定;其三,人的类特性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自由的活动,因为人的类特性不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来从事自己的生命活动,改造自己意识的对象;其四,我们所说的将自己的生命活动对象化为意识和意志,就是能够对自身的类存在或类本质有所作为,而劳动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生命活动,正是人作为类存在物,作为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证明,因为正是在劳动中,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世界,能够主动地使自己现实化、二重化,能够在人自己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其五,劳动就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而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如果在比拟的意义上说动物也会生产的话,那么人的劳动与动物式的生产的差别则在于,“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

第二,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扬弃异化劳动,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虽然开启了人的本质力量,但它却使人变得越来越单向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3]就是说,人最全面的本质是人通过对象化的劳动创造的,但同时人又会因为受到于物的控制,成为物的彻底的奴隶。当劳动的对象化达到最高峰时,异化劳动将在未来社会中被自身的发展所否定。对人而言,劳动应当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是人的自觉活动,也是人进行自我本质力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的存在使得劳动不再是人的自觉力量的觉醒,反而是人的本质的扭曲。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指出异化劳动使得劳动本身发生异化,人在劳动中不再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变成了异己的力量摧残着自己的身心。同时,异化劳动也使得人同类本质相异化。原本劳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要素,但在异化劳动的作用下,当人进入劳动环节展现其类本质特征时,他却感到不适;而脱离劳动仅仅发挥动物式的吃、喝本能时,他却感到舒适。可见,异化劳动使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被扭曲,阻碍了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途径,并且使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异化劳动非但没有创造人,反而在毁灭人。而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消灭私有制连带着的异化劳动,使劳动再一次成为人自觉自愿的本质活动。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是自由劳动,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破解了异化劳动对人本质的毁坏性,重新创造了人。对此,马克思认为,到了共产主义阶段,“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4]

第三,马克思认为,第一个历史活动或生产活动是理解人的本质或人类社会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确认生产是人与动物的决定性差别之后,马克思将生产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仔细解剖了现实的个人在其第一个历史活动中所蕴含的“源初的历史关系”的五个因素:其一,现实的个人首先就是要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料,这就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重要前提,也就是生产人的物质生活本身。通过对吃、喝这些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现实的个人才能存在,进而才能连接现实的人的历史,进行人类族群的生殖繁衍;其二,在第一需要得到满足后,由第一需要引起的活动以及为满足需要而使用的工具又会引起新的需要,这种由新需要引起的活动就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其三,第一个历史活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另外一种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人们既每日都在生产自己生命,也在生产着另外一些人,即繁殖后代,在这里,马克思指出,决不能把第一个历史活动的上述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应当视其为统一于同一历史活动中的三个因素;其四,人们的生命生产是通过自然和社会双重关系表现的,无论是劳动生产的生命,还是生育生产的生命。其中社会关系意味着需要把人的历史始终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为通过劳动所反映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其五,“人还具有‘意识’”,[5]但是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意识并不是黑格尔等人将之当作人的本质来讨论的纯粹的意识,而是“感性的意识”,是活生生的“语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实践的、感性的、能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恰恰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因为动物与他物并不产生“关系”,动物对外部的认识都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而人能通过这种“关系”实现其能动性,从而克服对自然的臣服。

二、劳动创造世界历史

马克思把整个世界的历史归结为“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6]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把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归结为劳动异化和异化扬弃的过程,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全部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劳动史。马克思认为,要把社会历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正是人通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全部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劳动的本质规定性的阐明说明劳动对世界历史的创造:其一,人类历史的真正舞台,是人类经过劳动所实现的自我创造,是劳动所创造的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以及内在其中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和“市民社会”;其二,人类社会的真正财富或人类生活的真正内容,是劳动所创造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7]正是通过劳动,通过作为劳动的对象化的工业存在,形成了自然界对人的能动的现实的关系,形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形成了“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8]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在通过劳动创造人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受限于人的劳动能力,即生产力水平,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们劳动所创造的人的历史是大有区别的,手推磨催生的是封建社会,而蒸汽机则催生了工业社会。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产生的不同形态的社会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不同历史阶段。另一方面,工业社会大大突出人的劳动力量,工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本身就是一个标志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和程度的范畴,因此,工业的发展就意味着人的生产力即人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发展,人的需求和目的不再粗暴地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因而人能够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历史。

第二,资本主义劳动异化构成了世界历史展开的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总结出异化劳动的本质,并列出其四种表现形式,即劳动者异化于他的劳动产品,劳动者异化于劳动本身,人异化于自己的类本质及人异化于人自身。此后,马克思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劳动是人获得生存基本需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系统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构成这一基本矛盾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下,劳动者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交换价值的生产者。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开辟了世界市场,生产和交换也扩大到世界范围,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分工和普遍交往,世界性的经济联系逐步形成,因此使世界各国的消费都带有世界性。劳动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成为世界性的劳动,个人成为世界性的公民。世界各国打破了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可能。

第三,克服了异化劳动的人类历史终将进入世界历史。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入世界历史,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克服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最后达到世界历史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所决定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与之相应,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日益加重,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加剧。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只有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有效地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推动世界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巨大进步,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在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私有制被推翻,被解放的还有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社会深刻变革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这一扭曲的生产方式,将劳动的力量还归于人的本质,使人能够再一次通过劳动的方式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不断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进步。由此,人类通过劳动,使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直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劳动观内涵丰富,他在揭示劳动与人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对人的劳动本质的破坏关系时,也指出了真正属于人的本质活动的劳动的应然状态,以及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展开方式。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观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科学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与诠释,在开拓马克思劳动观新视野的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第一,充分肯定了劳动在人的产生及自我实现中的基础性地位,为新时代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既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维持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还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雇佣劳动生产方式使人的劳动发生了严重异化,劳动不再是人完善自身、实现自我的途径和方式,而仅仅是一种维持生存的手段。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从根本上提供确保劳动者权利、地位和作用的社会环境,这使得“人的自由自觉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把握,习近平对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9]“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10]此外,习近平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的观点,认为劳动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11]“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12]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表明,人生的幸福和成功离不开劳动:劳动收获幸福快乐,劳动获得事业成功。人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深刻揭示了人的劳动在价值创造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效用,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人的劳动或“活劳动”是创造价值和一切社会财富的动力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正是劳动推动了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结绳记事走向日新月异、万物互联的现代文明。换言之,人的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如果说,人类社会像是一辆高速飞驰的汽车,那么,人的劳动便是这辆汽车的“引擎”,只有全社会的辛勤劳动才能确保社会的不断前进。习近平曾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13]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历史和实践表明,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依靠劳动。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蓬勃发展,纯体力劳动逐步被替代,新生业态层出不穷,劳动关系更加复杂。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亟须发挥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14]“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15]只有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让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全面阐述了劳动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观照。马克思认为,劳动是打开人类历史之谜的密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6]长期以来,资本逻辑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导致世界历史的发展不够充分、深入、合理。这种世界历史样态把一切关系都变成了交换关系,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以致“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7]剥夺了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在马克思看来,要克服这种异化的状态,就必须彻底地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显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具有自我调节力的今天,我们距离实现马克思所设定的理想和目标仍然很遥远。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的命运与共同福祉从未像今天这样联系得如此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倡导世界各国之间要加强战略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激发世界各国人民的创造力,拓宽世界各国人民发展的舞台,通过共同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其包容性的时代内涵和相对具体的实践方略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走出世纪性人类生存发展的困境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12][13][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4,46,46,44.

[2][3][6][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303,310,306,307.

[4][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186,196.

[5][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0,57.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

[10]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

[11][14]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4.


Marx’s View on Labor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Study on Economic &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and German Ideology

Zong Aidong


Abstract: The view of labor i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dual connotation of Marx’s view of labor is embodied in the two texts of Economic &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and German Ideology: the labor created human beings and world history. Through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se two text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Marx divided “abstract labor” and “labor in general” by analyze the concept of labor, and reveals the progressive and civilized aspects of the labor and capitalist era. Based on this, he pointe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emancipation and self-sublation in the era of capitalism. Xi Jinping not only inherits but also develops Marx’s view of labor creatively. According to Xi Jinping’s view, the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abor in new era lies in that only with down-to-earth work can people realize themselves, surpass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mselves; We must rely on labor which is the “engin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 better future for mankind needs to be created through common labor.

Key words: labor, labor in general, labor alienation, labor emancipation


初审:刘佳琦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