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教育》2018年第12期 作者:石中英
2016年以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文,在全省教育系统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要求江西省全体教师走进学生家庭,特别是那些贫困学生、特殊困难学生家庭,主动开展家访活动,得到教育系统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近日,又欣闻北京市丰台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大力倡导家访,要求广大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并且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家访制度。
这些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好政策和好做法,是新形势下对我国优秀基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理解学生在校行为的家庭根源,开展更加积极的家校合作,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1.“进村入户式”家访真的过时了吗?
我国教师家访始于何时,有待史家考证。我父亲是60年前当的老师,据父亲说,他们那个时候就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人口、阶级成分、实际困难等情况。我是1985年当的老师,那个时候也有家访,我们经常利用放学后、周末或假期时间进村入户,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情况、生产情况、兄弟姐妹的情况等。
对于教师来说,家访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许多有用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父亲身体不好,只靠母亲下田做农活。因此,农忙期间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主要是四五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也要帮助母亲做些农活,这样一来,上学迟到、早退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尤其是抢收抢种的“双抢”季节,高年级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愈加严重。
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会对孩子的迟到或早退进行武断的批评,而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学习上的有效帮助。教师的批评多了,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厌学、退学,干脆回家帮父母种地,用他们羸弱的双肩过早地担负起农业生产和照顾家里大人的责任。有的家庭,父亲有精神病,一发作起来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孩子头上脸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学校又不好说是父亲犯病打的。不了解情况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些伤痕是孩子行为不良、与同学或其他人斗殴的印记,从而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伤害孩子的自尊。
总之,回忆30年前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的经验,我深深地认识到,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不重视家访是不行的。家访实实在在是家校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教育关系的桥梁。
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家访传统被严重忽视了,在不少学校和教师眼里,甚至认为家访是明日黄花。在一些校长和教师培训班上,我在课上课下时常问问现在还有没有教师家访的事情,得到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否定的。
再问一问那些不再进行家访的学校和教师的缘由,大家的回答主要是说现在通讯工具发达,有电话、短信、微信、微博、QQ群等,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进一步了解他们是否通过运用这些发达的通讯手段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成员构成、身体和健康状况、住房情况、职业与收入状况时,被问到的校长和教师都表示很少了解这些。看得出来,他们能够意识到教师家访获得的丰富信息不是通过简单、快捷的电话、微信、短信、QQ等通讯手段所能够获得的。
除此之外,谈到教师家访越来越稀少的原因,也有教师表示,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些老人对孩子的学习、交往、游戏等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家访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城里的校长和教师反映,城市学生居住分散,客观上不像农村学生居住相对集中,一家一家入户访问有困难;有的教师认为,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并不欢迎教师到家里来,生怕暴露了家庭的一些隐私,影响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看法;还有的校长以人身安全为由,认为小学女教师多,一个人去家访有不安全的因素。
以上这些问题和担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经过深入讨论之后,大部分校长和教师还是能够认同家访工作的教育意义,也有坚持家访的校长和教师在培训中分享了他们开展家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大家很有启发。
2.家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意义
首先,教师家访是向广大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个时期内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总体战略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这个角度说,向广大家长宣传解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学校工作包括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为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其次,教师家访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时代主题,也反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在具体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以及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上,在有关学生学习和社会行为表现的态度与解释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却并不天然一致,经常会出现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投诉教师的情况,造成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关系的紧张。要比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校仅靠召开几次家长会是做不到的,应当通过教师家访的方式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争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诊断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能够与家长在目标上、行动上、态度上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出现相互脱节、抵牾甚至冲突的情况。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团结,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条件。
再次,教师家访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行动,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是岗位胜任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但是,与有些高度个体化的专业行动不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专业是一项集体性事业,既有着广泛的社会、国家和人类意义,也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家访是建立和改善这种支持与协作网络的基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目标。在频繁与家长的接触和交流中,广大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责任感会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交往行为、理想抱负等社会成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和个性化教育教学要求会有更加精准的认识,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可见,无论是从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说,还是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来说,教师家访都是亟待重新重视和加强的教育工作。
3.进一步做好家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北京市丰台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的做法给全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供各地、各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家访工作时参考。
第一,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的多方面教育意义,政府、学校、社区、媒体等都要大力宣传和推动家访工作,将家访工作作为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解人民群众教育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教育途径之一。
第二,将建立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教师家访工作体系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十三五”教育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作为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制定全国性、地方性或学校的教师家访工作条例或实施办法,规范家访工作的目的、内容、要求、组织保障等事项,提高家访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教师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在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等各级培训体系中,增加家访的培训模块,帮助广大教师提升家访的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家访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第五,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质量保障和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市流动儿童问题、校园欺凌问题、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特殊需要儿童学校融入问题、贫困家庭儿童教育等,开展专门性的家访工作,与家庭一起面对面研究商量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中,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奖励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自觉参与、社区和家庭充分配合的新时代教师家访工作新体系。
责任编辑: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