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18年 > 第12期目录(总第一百五十二期) > 正文

怎样写教育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851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中国西南论坛》2005年 作者:孙振东

一、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顺序)

开题报告又名研究方案,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一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参考文献、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组成部分。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也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具体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每部分的要求如下:

首先就是题目了,把拟写的论文题目写上,题目后用括号写明“开题报告”,或者在题目的左上角用小字写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下要写上专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研究生(姓名及学号)。

然后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开题报告不需要开篇语,直接按照下列顺序写各部分(每部分内可根据需要再加小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主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阐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或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上是如何重要;再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如何不够,由此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注意与前面关于问题重要性的阐述要照应起来,不要重复,两者不同在于,前面谈重要性是比较宽泛地谈,而后面的意义或价值是具体到自己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后的意义或价值。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这个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一个重点,注意论证的严密性、说服力,让人看了觉得你的问题确实重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也有条件研究这个问题,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这个部分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基本思路,不要颠倒了,因为没内容,还不知道要研究那些方面是无法谈思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此处写个“附提纲:见后”。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写到3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多,但要谨慎下笔,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研究情况,照应起来,但是不要再重复文献综述,只谈自己的可能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不可轻易地随便写上几个方法完事。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你的研究类型,把研究设计搞明白,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这个部分罗列的参考文献,不是你写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而是你要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你是不是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不可随便罗列一些了事。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另外还要注意文献的排列顺序。现在有的人主张按照字母或者姓氏笔画排列顺序,其实这是欠考虑的一种主张,因为这种排序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毫无意义,平添读者查阅的麻烦。我们主张,先按照中外文文献分(不需要标明,别人一看就晓得中文还是外文;还要注意,是中外文,不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就是中文的)、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也不需要标明,因为有些文献很难说属于哪个学科,只是相对区分),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可一个序号排下来。参考文献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传统格式可参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启示的要求)。

总之,开题报告也是一篇完整的论文,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是可以随意编排的。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缺少规范,很多人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各有说辞,不少人凭经验办事或者模仿上届同学的。别人的、上届同学的,可以参考,不同人的不同说法也可以参考,但是要看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以上所述,期望对朋友们写开题报告有所帮助,不当处可一起讨论、完善。

二、关于“理论支撑”问题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应该在开题报告的哪里体现或者必要时专门交代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开题报告,既有硕士生的,也有博士生的,对理论基础或者必要的“理论支撑”的体现搞得很不顺,典型的就是专门列出一个部分写“理论支撑”,给人感觉是使开题报告“胀肚子”,甚至离题发挥。难听点说,显得很拙。其实,即使那种专门需要写具体某几个“理论支撑”的研究课题,也不必要独立专门列出个标题,去大写特写那些“理论支撑”的具体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你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你评论别人的,自然就有个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理论倾向,有运用自己坚持的理论的清楚意识。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道理也是很简单,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很自然地就可以“顺便”交代出来。如“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批判分析了当代西方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在教学认识论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同时,……;最后,根据“XXX理论”提出了……。别人一看,就很清楚你的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至于个别专门应用某个具体理论、尤其学界还不是很熟悉的某某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个部分专门列标题或用其他形式阐述理论支撑,但是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弄成“理论的堆砌”,搞得与自己的研究“两张皮”,给人云遮雾罩、淡化主题的感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篇开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的完整文章,它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不要机械地去凑、去模式化,应该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写,建立在自己比较成熟的思考基础上去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给我们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一个完整研究方案,让同行专家听了、看了以后,感觉问题重要、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有研究的必要、问题清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设计周密、方法得当。

顺便说一下,“开题”是什么意思。本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但是问过部分同学,竟然有不少人不很清楚这点。甚至有人认为“开题”就是为“论文开头”。我似乎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毕业论文把开题报告囫囵地作为论文第一部分的原因吧。“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开题”与“写论文”(实际是实施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如演戏之前导演与演员“说戏”与演员实际上台“演戏”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上课之前与教研室同志“说课”与上讲台“讲课”的关系。演戏或上课时,没必要、也不应该加一些旁白说“我下面要如何如何唱了”、“我下面要配合理论讲解进行实验直观了”,同样,写论文的时候没必要、也不应该站到研究之外去,费那些笔墨唠叨自己要如何如何了。学位论文就是一篇比较长点的论文,与我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没有本质不同,一样地要简洁明了,针对问题去研究就是,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包装”。在一次答辩会上,张诗亚先生曾经对这个现象打比方说:“就如一个小萝卜,包上一层层绸布,揭开以后,没东西了”。我觉得更像火车上卖的包子:咬一口不见馅,再咬一口,还不见馅,第三口,咬过了。说上这段似乎多余的话,是想提醒同志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明白“开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开题报告该写什么。

三、关于“概念界定”问题

研究中概念清晰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理性地把握研究对象,概念不清必然导致思维混乱。有的人说,研究一个事物或者过程,也少不了体验性的非理性把握方式。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讨论过,只依靠理性把握,这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不一定能够认识事物或者过程的全部,非理性把握方式是我们全面认识事物或过程不可缺少的。但是,无论理性认识还是非理性认识,最终要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不能不要清晰的概念。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却是事实。既然开题报告是为要开展的研究设计方案,要为研究后写作论文做出纲领,就不能不对把涉及到的概念弄清楚。这就是导师和专家组强调开题报告中概念界定的原因。

但是,强调概念界定,并不是说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要去概念界定,也不是一定要在开题报告里专门列一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这样未免太机械、太教条。要不要概念界定,要看是否需要。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学术界流行的、行内人周知的,那就不必概念界定了;如果你用的主要概念比较新鲜,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那就要进行界定。概念界定也不一定要专门设置个条目,就在行文中顺便予以界定就可以了。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和别扭。如有的开题报告,还没有开始正文,上来就突然一个概念界定,有的则写了一阵子了,那概念用了多次了,又突然来个概念界定,这都是没有处理好概念界定问题而出现的尴尬。完全可以在行文中第一次涉及到需要界定的概念时,接下来顺便用“本研究中所谓的XXXX是指……”这样的方式进行界定,或者很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注释予以说明、界定。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貌似需要界定的概念,其实不用界定,而有些貌似不用界定的概念,却要予以界定。这里是说的是概念,不是说的词汇。词汇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有时候同样的词汇,指代的概念不一定相同,反之,有时候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这是个简单道理,但有时候我们一些同学却忽视了。例如,经常有开题的同学说“经过在XXX搜索某某关键词,发现该方面研究很少……”。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被老师们批评说文献查阅不够、资料把握不全、对已有研究评价不对。原因很可能在于开题人混淆了概念与词汇。比方说,你要研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你只查“全面发展”或者“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够,还要查“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等才可以比较全面。又比方说你要研究“科研问题意识”,只去查“科研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可能就查不到多少,换个“问题的发现”就可能又查到很多有关研究。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项研究的主要概念或者叫关键词,应该是能够表证你的研究的那些概念和关键词,要与一些机关文件常用的“主题词”区分开。并不是题目上的那些单词就是关键词。在历年毕业论文中,很多同学不注意这一点,是十分遗憾的。如《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个题目,就不能把“小学”、“培训”、“问题”、“对策”作为关键词。开题报告中需要界定的概念,一定是研究中的关键概念、主要概念,并且是不界定会被误会的那些关键概念和主要概念。那些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但是并不是自己研究中的表征性的概念,就不要去界定了,如本届毕业生的论文中,有的同学写的是“教师城乡交流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专门去界定“交流”,还用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理论去界定这个概念,就十分没有必要。这就是张维平教授说的那种情况:“要讲红烧肉的做法,没必要从养猪开始说起。”

总之,开题报告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概念清晰是必要的,但是,要不要概念界定,要看自己课题的具体情况,不要教条化、模式化。需要概念界定时,也要顺理成章,不要搞得报告结构上疙疙瘩瘩、失去逻辑。专门列条目进行概念界定,一般会造成写作上的尴尬,显得机械、笨拙。

四、关于“文献综述”的写法以及参考文献排序问题

文献综述实际就是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问题,寻找研究的切入点,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显然,文献综述要建立在全面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另一个问题,由于与文献综述相关,顺便谈谈。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不清楚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二,只对文献介绍,没有给以评论;第三,对已有研究情况没有全面把握,评述的文献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对前人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妄加评论;等等。其中,不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本来“文献综述”这样几个字是不应该出现在开题报告中的,而是应该用“已有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是在问题提出部分写的。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清楚自己的问题,说明自己问题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在问题提出部分不对已有研究情况予以介绍,怎么说明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可是,很多同学写的开题报告,都是在问题提出或者“选题缘由”部分,胡乱地说几个理由,有的甚至不知道说什么。在后面再另列部分进行文献综述。在今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中,有的同学的开题报告结构竟然这样:一、问题提出;二、文献综述;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这显然是不会写开题报告。没有对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没有对自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介绍,怎么会有“问题的提出”?把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抽走,问题提出或“选题缘由”部分写什么?从开题报告逻辑严密和简单明了的要求出发,应该在问题提出部分综述已有研究情况,通过介绍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等情况导出自己研究的必要性。

对已有研究情况的综述,一定要注意尽量简明,突出“综”字。综述要紧扣自己研究的问题,指向自己研究的问题;综述要体现已有研究的全面情况,但是又要突出重点。有不少人在写文献综述时,写得零碎杂乱,过于详细具体,不得要领。已有研究很多,但是综述不一定很长。概括地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同时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研究为例子,这样才叫综述。

既然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导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说明自己研究的重要性,那么就就不能“为综述而综述”,不能只述不评,更不能忘记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去对已有研究做一般的评述去。不少开题报告只是大篇幅描述别人的研究,却不能恰当地、具体地予以评论,往往是只在最后来一段几行字的概括。不会有机地把述和评结合起来,找不到已有研究的不足,是缺乏深入思考导致的。有不少同学找不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只好说人家“只是理论阐述,没有用实证方法”,或者笼统地说“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或者笼统地、武断地说“对XXXX研究很少”。文献综述的写作是要费时间、费脑子的,不是随便扯拉点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对已有研究情况的把握建立在全面、深入查阅、挖掘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就是要把与问题有关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学派的有关研究反映出来;深入,就是不要只从文献标题字面意思去查找文献,而是要看文献体现的研究实质上是不是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现在我们很多人查阅文献,局限于用计算机在CNKI或者一些网站搜索引擎查几个字面看上相关的关键词。这样查阅的文献太有限了,远远不能体现已有的研究情况。这些问题我们都说了多次了,可是很多人照旧要去这样做。

在开题报告里面,参考文献属于正文的组成部分,不能像我们一般写论文那样,把参考文献当成个“尾巴”。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部分是体现你对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程度的,是拿来让参加开题的人们审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要“主要参考文献”与其他部分一个序号排下来。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问题,虽然没有固定形式,但是要遵循便于读者查看的原则,要明显地体现出你的研究占有资料的情况。因此,最好能够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几个方面。一般就把中外文先分开,各部分再按照出版或者发表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必要时,还可以相对分几个学科,一个序号下来,但是每个学科中再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现在,有的人提倡按照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或者按照作者姓氏笔画排序,实际上这种排序主张是缺乏考虑的。把人名索引的排列方式用于主要参考文献排序没有任何意义,是不懂学术规范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开题报告的写作格式不是哪个人规定的,而是由开题报告自身的逻辑决定的。开题报告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那些,都是有个道理在里面。我们强调开题报告的规范,因为学习写开题报告本来就是研究生学习做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我们做课题、搞科研必须要做的工作。

以上关于写教育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几点意见,或许也可以供其他专业参考。但是,无论是教育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以上意见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只能做参考。我谈这些意见,不是企图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原则,而是想谈出来与大家商议,以便促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

责任编辑:吴艾蔓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