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19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五十四期) > 正文

从矛盾变化看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向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422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 作者:汤美娟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面临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任。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与教育的单一、粗放供给之间的矛盾。破解教育基本矛盾,必须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与此同时,教育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教学育人与全程育人之间的矛盾。破解教育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弘扬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社会共同责任。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基本矛盾;教育主要矛盾;教育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如何破解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思考如何制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实施策略,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研究的。

一、教育现代化进程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可以说,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的旗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5.7%。[1]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我国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而且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在教育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依然薄弱;基础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仍旧艰巨,“乡村空、城镇挤”,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依然突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仍然不强;教育体制机制的活力仍未有效释放。教育事业面临实现公平与有质量发展,以及承担既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又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质量劳动者的双重压力。

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有学者指出,教育发展呈现“四个阶段性特征”[2]。一是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普及程度显著提高,但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高的需求、更好的期待。二是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育自觉逐步显现,但社会参与教育的途径不丰富、活动不充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教育发展成果更加显现,教育的工具属性广受重视,但对教育价值属性的关注有所不足。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管理运行特征愈发明显,政府对教育的强势管理仍是主流管理方式,发挥市场作用的支点难以稳固。

同时,教育改革逐渐显露“五个转变”。一是在发展重点上,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关注结构优化转变。如何推动教育区域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等各项结构要素的调整和优化,逐步成为教育改革决策的主要着眼点。二是在发展方式上,由注重刚性保障向更加关注弹性供给转变。随着人们对多样选择、多次选择愈发注重,如何改变硬性的、不留余地的教育供给方式,在优化教育结构中更多地形成与弹性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供给方式,逐渐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紧迫命题。三是在发展要求上,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关注特色品牌转变。在教育体系日趋完备的进程中,如何在基本条件、基本规格、统一要求得到总体满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突出特色和打造品牌,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来源。四是在发展取向上,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关注学生成长转变。把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射到学生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开发上,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开始成为教育改革不容小觑的着力点。五是在发展评价上,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关注人民满意转变。一方面,继续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城乡、地域、贫富、民族等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更多关注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把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教育改革评价的重要导向。认识这些特征和转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并制定因应之策打开一扇窗户。

二、从教育基本矛盾变化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取向

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且规定着事物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我国教育基本矛盾有一个转变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百废待举。教育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基本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基本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国家将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教育基本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普及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的矛盾。1986年,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义务教育无法可依的历史,使我国教育事业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以2001年国家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为标志,教育基本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当前教育的基本矛盾为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与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之间的矛盾。

教育基本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取向需要适时做出调整。党中央为破解教育基本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一定是适合的教育。倡导适合的教育理念,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应用。其既是理念,也是实践;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社会;既要适合学校、区域乃至国家,也要适合当下乃至今后。对政府来说,要发展适合的教育,提供足够丰富、足够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的选择性,扩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对学校来说,要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特色办学,构建富有特色、符合教育规律的育人方式。对学生与家长来说,适合的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首先家长要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通过比较,对孩子适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孩子将来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其次是要尝试,只有通过实践去体验,才会发现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寻找适合的过程就是选择、实践、再选择、再实践的过程。对社会来说,要支持、参与适合的教育,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营造探索适合的教育的浓厚氛围。对此,尤其需要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带头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观念。

发展适合的教育,在宏观层面,就是要把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细化为贴心的教育服务,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中观层面要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要“以人为本”,但许多情况下仍然是以教育者与管理者为中心。发展适合的教育要把学生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作为优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把教育者和管理者放在后头。微观层面要把推动学生认识社会、感受职业作为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改革的重点上,让每个孩子的特长与兴趣得到更好发展。

当前,适合的教育要基于高起点,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适合的教育就无从谈起。[3]发展适合的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是一条技术路线,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过去很多好的经验做法要继承、坚持,同时还要进一步创新。

三、从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看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和重点

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是教育基本矛盾在某个特殊历史阶段或者某个方面的特殊表现。与教育基本矛盾转变大致同步,教育主要矛盾的演进和转变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教育面临扩大劳动人民受教育权利与为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培养急需专门人才的两重使命。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公平与效率(普及与提高)的矛盾。大众化、劳动化与知识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冲突,贯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教育的历史,是认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教育进入拨乱反正的恢复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急需大量建设人才,但是学校办学条件简陋艰苦。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的矛盾。以办学条件现代化为突破口,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第三个阶段,21世纪初,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我国开始向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进发,提高办学水平逐步上升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普遍提升与重点突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功能不对称的矛盾。伴随从科学研究功能的矫枉过正到高校功能的趋向平衡,我国已建成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追随者、模仿者逐步成为并行者。第四个阶段,进入新时代,教育主要矛盾是教学育人与全程育人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加凸显。一方面,国家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另一方面,在继续强调教学育人的同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履行立德树人责任成为时代的呼唤。

教育主要矛盾变化揭示出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误区和偏差,需要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一是大力弘扬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毛泽东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4]我们的教育必须将这一思想方法贯穿教育的始终,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德育综合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真才实学和真本领;把学以致用、崇尚劳动、热爱创造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国情、服务中国需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明白所处的历史进程和方位;要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要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时代内涵及其与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明确教育所要引领的社会精神文化风尚。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可能形成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三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重视和加强全面的劳动教育来带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时代命题。我们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用“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的观念,发挥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作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生产生活技能。要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强化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考核指标。

四是强化社会共同责任。教育是一项既关系党计国计也关系民生的系统工程,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一方面要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统筹规划、政策指导、推进改革、协调落实力度;另一方面要带头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导向,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担负育人的社会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理解教育、包容教育,积极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环境和氛围。家长要把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与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发现和培养子女的兴趣、特长,引导和尊重其选择,克服“家长制”作风和做法,形成育人合力。

教育矛盾变化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脚步,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动力。教育现代化期待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进展必将迎接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7-19)[2018-10-29].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2][3]王江.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J].唯实,2018(2).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283.

The Basic Trends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radictions

Ge Daokai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China's education takes the pressure of both fairness and quality,and is challenged by the dual tasks of cultivat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qualified workforce and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the country has been making progress,and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has changed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needs for education and the unitary and extensive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resolve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system needs to quicken the step of developing education suitable for each individual,and tries to accommodate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gifts,interests,specialties,and potentials by offering them education catering to their needs. Meanwhile,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has transformed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by teaching and the whole-process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o resolv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system needs to integrate education with social production and practice,and guided by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conduct education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and reinforce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ocial forces.

Key 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asic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责任编辑:李威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