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19年 > 第11期目录(总第一百六十期) > 正文

关于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思考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170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作者:孟立军

摘 要: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而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建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后年(2021年)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100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研究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问题,既是对近百年来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需要,也是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化和体系化发展的需要,又是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繁荣发展的需要。

一、实现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繁荣的实质要义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的繁荣发展与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有着直接的关联。显而易见,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的繁荣发展是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前提与条件,而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则是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国外民族教育理论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外各类理论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与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直接相关性的理论的影响。国内不少学者关注到国外理论特别是民族教育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影响。

黄宗植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其实践方法主要有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斯里特总结出的五种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虽然在受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的侧重点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政策上有着较大差异,但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对我国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女性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1]

戴留喜、鲍晓艳认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能够给我国的民族教育提供重要启示。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要兼顾各民族文化,既要认同主流文化,又要继承和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还要学习和吸收其他一些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由民族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2]

王荣、滕星认为,仪式理论对民族教育有重要启示。透过特纳的仪式理论反观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发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有助于建构良性的文化认同、维系民族的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3]

李怀宇认为“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有重要启示。他认为“文化中断”是民族教育育有重要启示。他认为“文化中断”是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并从教育学的角度指出了减少“文化中断”对民族教育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4]

石梦认为,复杂性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有重要启示。我国的民族教育受历史特殊性、地域复杂性、文化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都显得愈加复杂和困难。复杂性理论揭示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的“两重逻辑原则”,试图克服传统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整体和复杂的视角进行科学研究,对促进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5]

塔娜认为,族群认同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有重要启示。对族群认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解析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还可以通过对族群理论的深度剖析探究出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她从乡土教材开发、双语双文化理解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揭示了族群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给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6]

(二)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

虽然国外民族教育理论对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即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理论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特殊轨迹和特殊规律,这也展示着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的特殊价值。

1.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的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主要源于列宁、斯大林的民族教育理论。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从苏联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创性地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理论进行了阐述。

列宁对民族理论和教育理论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时期关于民族和教育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他对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先进阶层实现全体居民参加管理。第二,培养本阶级的管理人员。第三,民族干部要运用灵活的智慧方法来制定适当的策略。第四,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第五,加强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列宁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民族教育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列宁的上述思想是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支点,是斯大林民族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起着民族教育理论的奠基作用。[7]

斯大林对民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民族教育问题是实行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第二,迅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第三,在民族地区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第四,发展民族地区的学校和民族教育机关。第五,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第六,根据民族地区需要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第七,民族教育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第八,加强民族学校的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第九,培养民族干部工作要反对两种倾向。第十,历史教材要反映各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此外,斯大林还阐述了要增加对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思想。斯大林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民族教育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8]

2.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虽然主要源于列宁、斯大林的民族教育理论,但列宁和斯大林创立的民族教育理论毕竟是当时苏联民族状况和民族教育实际需要的产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与苏联相比,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及民族教育有其特殊性。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过程,除遵循和继承列宁、斯大林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外,还从中国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一条新道路,创造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作为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一般原则和发展规律,又植根于我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土壤中,在中国民族教育的实践中得到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9]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即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就是研究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起源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同步,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10][11]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理论,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符合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的精神,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己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学术界对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被人们所认同。

(一)现有理论研究取得的成绩

当前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形成初步的研究规范

当前,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己经跨过了早期的摸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阶段。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也由过去并不那么受学者重视的研究领域一跃成为了一个更加令人关注的显性的研究领域。有关民族教育的概念界定更为清晰,研究重点也更为突出,并在学界逐渐达成了众多共识,这有利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

2.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着较高的研究质量

从目前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看,己经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己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都比较多。使用“中国知网”输入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发表含“民族教育”关键词的论文共计5740篇,其中含“民族教育理论”关键词的论文有97篇;含“民族教育政策”关键词的论文有437篇;含“民族教育制度”关键词的论文有12篇。在这之中,不少研究成果还被有关部门采纳或借鉴,一些重要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奖励,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持续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己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对新时代民族教育所处的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突破。当前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相对模糊

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成果存在着研究界限比较模糊的问题。有的学者更加专注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将学术关注点聚焦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方面,还有的学者将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政策混同在一起做研究,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按出版时间罗列出近年来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专著目录,从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12]-[34]

民族教育理论和民族教育政策虽然都来源于民族教育实践,是中国民族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的产物。但两者毕竟是有区别的,民族教育理论是理论层面的,是对民族教育实践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产物,是由多个概念集合而成的系统;而民族教育政策是操作层面的,它更多地依赖于民族教育的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对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政策加以区分并分别加以研究。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政策的整体研究水平。

2.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成果轻重不一

在分别梳理和分析民族教育理论成果和民族教育政策成果后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研究民族教育理论的成果相对较少,而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成果相对较多。在上述所列关于民族教育研究专著中,以“民族教育理论”为研究内容的3部;以“民族教育政策”为研究内容的15部;以“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为内容的3部。在己经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状况,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有意识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偏颇和重心不均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继续造成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问题。

3.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成果

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有必要加强系统化研究。与民族教育理论相关联,民族教育实践、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都是进行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缺一不可的。有必要从四者关系依赖性和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在己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的名为“系统”研究,而实为在研究中割裂上述四个部分或漏掉四个部分中的某些部分。这种研究上的缺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4.缺乏体系化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成果

尽管当前关于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实践、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的研究成果总体上比较多,但分析后可发现,无论是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还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成果,乃至民族教育制度研究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有待形成体系化的问题。因此,体系化研究己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必要从着眼于建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和民族教育制度体系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规范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突破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困局的基本思路

要从根本上摆脱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困局,有效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的上述问题,首要的是要实现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思路的创新,从而实现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和理论突破。

(一)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亟待突破的方向

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亟待突破的方面在于结束研究内容上的“各自为政”状态,提倡“多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

简言之,突破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困局的新思路就是实现新时代民族教育“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四位”指的是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这四个方面;“一体”指的是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四个方面互为条件、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新时代民族研究教育需要实现“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民族教育理论来源于中国的民族教育实践,它是对中国民族教育实践的科学概括与总结。研究民族教育理论问题,必然不能绕开介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形态——民族教育政策,也必然不能绕开理论和政策产生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民族教育制度。要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制度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也体现了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和民族教育实践四个方面高度统一。

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上文中论及的目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四个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和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以解决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界限模糊”的问题。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以期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目前存在着的“轻重不一”的问题。第三,要进一步将研究的范围定位在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实践、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四个主要方面,以实现在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四位一体”协同创新,解决民族教育研究的“系统化”问题。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研究的体系化探索,力求构建民族教育理论框架体系、民族教育政策框架体系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以实现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体系化。

(二)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 .亟待解决理论进一步发展创新的问题

从当前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看,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民族教育理论己经形成了框架体系,所不同的只是在表述的角度和阐述内容上存在的差异。[35]-[43]因此,对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将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构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进一步完成民族教育理论的体系化过程,并在学界形成基本共识。二是对民族教育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问题进行集中探索,特别是对那些涉及民族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重大理论进行专题研究,以回应社会各方对民族教育的某些疑惑和质疑,促进民族教育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2. 亟待解决政策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问题

当前民族教育政策框架体系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也是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44]-[50]如何使民族教育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因此,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面临同样的任务:一是构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完成民族教育政策的体系化过程,并在学界形成基本共识。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在新时代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民族教育的若干重大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以增强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推动民族教育实践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

3. 亟待解决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备的问题

教育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二是管理规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发展,虽然己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机构体系及学校教育机构体系,[51] [52]但管理规则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表现为民族教育法规仍不够完善,存在着层级偏低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颁布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之下的统领民族教育法规规章的少数民族教育基本法《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也迟迟未能公布。[53]因此,民族教育制度研究也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构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制度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完成民族教育制度的体系化过程,并在学界形成基本共识。二是研究新时代民族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备的问题。

4. 亟待解决理论、政策、制度、实践协同创新的问题

所谓协同,是指通过协调互动过程,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在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引用协同理论,主旨在于在新时代实现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四位一体”协同创新。事实上,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只从单方面研究是不够的,这样研究也难以深入。比如,民族教育法规不完善、层级偏低的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民族教育理论的发展、民族教育政策的决策和民族教育实践的成效。

(三)理论研究亟待完善的内容

围绕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充实完善以下研究内容。

1.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需要对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展现民族教育实践发展和不断深化的整个过程,客观揭示中国民族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中国民族教育实践的丰富成果。

我党领导的民族教育实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实践时间跨度长。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和建立后两个不同时期的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实践活动范围广。既包括区域性的民族教育实践活动,又包括全域性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第三,实践目的多元。民族教育实践包括多种类型和多个层级。因此,对民族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资料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2.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框架体系

需要进一步阐释和构建民族教育理论体系。民族教育理论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实践,并对民族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民族教育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理论和观点的集合,而是己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民族教育现象做抽象解析和理性归纳的理论体系,它符合理论发展的历史发展逻辑,并在客观上展示了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特殊性以及其特有的生命力。从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更谈不上一个被公认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的表述。因此,这是一个难度较大但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建构民族教育政策框架体系

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实践的双重属性,并位于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实践的中间。在我国民族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并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行动步骤和工作方式,需要加强关于民族教育政策发展过程和体系构成的研究。

民族教育实践创新可以集中体现在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方面,这也是必须研究的内容。与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成果相比,尽管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成果相对要多些,但是由于民族教育实践发展层次的不同,其表述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表述也与民族教育理论体系表述一样,目前也没有被学界普遍认同,这也是一个难度较大但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阐释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

民族教育制度是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是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对我国民族教育制度发展过程和体系的研究。通过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和阐释民族教育制度体系。

民族教育制度同样是党领导的民族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民族教育理论和民族教育政策产生、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民族教育制度,就根本谈不上民族教育实践,更谈不上民族教育理论和民族教育政策。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目前己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制度体系,这同样是一个难度较大但又必须准确表述的问题。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族教育理论有待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实践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没有发展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民族教育理论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指导民族教育在新时代的实践创新。

从根本上说,民族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从民族教育实践中来、再回到民族教育实践中去的过程。要对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国际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新时代党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民族教育实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教育的新需求,对新时代民族教育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阐释分析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和民族教育实践“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的问题,以实现民族教育的理论创新、民族教育政策的创新、民族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民族教育实践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民族教育理论框架体系、民族教育政策框架体系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的基础。中国民族教育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急需学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新时代民族教育实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也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民族教育理论,深化民族教育实践。此外,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客观上更要求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民族教育理论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理论创新是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的不竭动力。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有着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

(四)理论研究亟待创新的重点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也与其他理论一样,是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民族教育理论要与时俱进,永远保持旺盛的理论生命力,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1.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教育实践产生之后,就有了对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的归纳与总结,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由来己久。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分项目、分地域、分民族的研究,研究成果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化成果,甚至在一些领域由于各种原因还留有研究盲区。有必要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体系、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和民族教育制度体系进行体系化研究,使理论研究更具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2.将民族教育实践普遍的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

以往学术界对于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具体的教育或教学过程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题研究上。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成果,更能抓住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民族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才能够积极推动民族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提高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3.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注重和重视当前一些理论、政策与制度问题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因而十分有必要将研究向民族教育未来发展延伸,进行前瞻性和预测性的研究。通过研究,把握民族教育新的发展机遇,适应未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实现民族教育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跨越。

保障中国特色民族教育

理论研究成效的客观条件

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就必须实现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思路的创新,这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经验总结的需要,更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的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制度、实践“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的研究思路,有着严谨厚重的学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思路的学理性

民族教育新的研究思路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符合党的历史发展逻辑和民族教育实践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实践是我党极具特色的民族工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同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民族教育实践发展阶段性的研究、主要成就的研究与主要贡献的研究,符合党的历史发展逻辑和民族教育实践的发展过程。

2.契合理论与实践互动发展的辩证原理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理论的标准。同时,理论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新的研究思路更能体现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实践的这种辩证发展关系。首先要揭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客观事实。其次要揭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对民族教育实践的关键性指导作用,“四位一体”协同创新就是基于民族教育理论对实践这种作用的发挥。新的研究思路集中地体现了“实践一理论”“理论一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3.切合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

理论的繁荣与发展是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54]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学术话语体系。

(二)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思路的科学性

新的研究思路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四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族教育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教育实践的科学概括与总结。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必然不能绕开介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形态——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也必然不能绕开理论和政策产生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制度。要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它们互为条件、相互支撑,协同发挥作用,构成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实践的良好运行状态和稳定运行过程。

(三)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思路的可行性

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丰富的研究资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实践、政策和制度等主要体现于中共党史文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中,这些重要的文献为研究民族教育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资料保障。

2.民族教育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召开了6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曾多次发文要求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列专节对民族教育的发展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国家教育部设置了全国性民族教育研究机构——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此外,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如内地少数民族班校、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对口支援、高考优惠、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这些富于创新的实践活动,都为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制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饶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 (6).

[2]戴留喜,鲍晓艳.“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对民族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2) .

[3]王荣,滕星.特纳的仪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6(4).

[4]李怀宇.“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4(2).

[5]石梦.复杂性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15-01-02

[6]塔娜.族群认同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4(1).

[7]孟立军.论列宁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J].前沿,2006 (10).

[8]孟立军.论斯大林的民族教育思想[J].广西民族研究,1995 (3).

[9]孟立军.历史性跨越—民族教育超常规发展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10]金炳镐,陈延斌.辉煌90年: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90年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回顾[J].中国民族教育,2011 (Z1).

[11]吴明海,田小军,周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 (3).

[12]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13]谭志松.武陵地区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4]孟立军.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15]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6]滕星,王铁志.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7]孟立军.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8]王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9]司永成.民族教育政策法规区」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0]苏德.民族教育政策:行动反思与理论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1]苏德.民族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2]敖俊梅.民族教育政策文化分析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3]江凤娟.民族教育政策:基层官员政策再制定行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4]苏德.民族教育政策:文化思考与本土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5]苏德.民族教育政策:质性研究与案例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6]苏德.民族教育质性研究方法:理论、策略与实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7]王兆碌.西方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8]王世忠.新时期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9]祖力亟提·司马义.民族政策在新疆教育中的实践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0]陈达云.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1]郭献进.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2]兰俏梅.时代挑战、教育应对与体系构建: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7

[33]杨定玉,胡雪芳.中国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汇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34]雷召海,李资源.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5]吴德刚.试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7 (4).

[36]方宛,矫桂华.对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9 (S3).

[37]向伟,钱民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主题回顾: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17(2).

[38]肖李,国建文.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教育理论研究重大成果回顾[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

[39]陈达云.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0]陈立鹏,刘新丽.学习邓小平民族教育理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04 (4).

[41]郭献进.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2]孟立军.试论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J].民族研究,1995 (6).

[43]孟立军.对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的思考[J].民族论坛,2015(7).

[44]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45]许可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07 (5) .

[46]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J].民族研究,2003 (6) .

[47]胡超磊,刘源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述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5 (2).

[48]王红曼.论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成就[J].民族教育研究,2002 (1).

[49]舒松.新中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回顾[J].民族教育研究,2013 (2).

[50]孟立军.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1]毛力提·满苏尔.40年:民族教育变化翻天覆地[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

[52]孟立军.历史性跨越—民族教育超常规发展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53]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是怎样的[[EB/OL].(2018-04-08) hops://www.jy135.com/edu/276446.htm1

[54]田联刚.新时代民族教育政策的创新和完善[J].理论视野,2018 (1).

Thoughts on Theoretical Studies of Ethnic Education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MENG Lijun

Abstract:In current theoretical studies of ethnic education,there are problems of relatively vague boundaries betwee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olicy research,research results different in importance,andlacking systemat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and achievements. So,it is necessary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and realize a breakthrough.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ethnic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f ethnic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s core is to make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ory,policy system and practice of ethn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Ethnic education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PC’s theory of ethnic education.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ethnic educ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It both embodi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education and is rooted in the soil of China’s ethnic educational practice with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he new era;ethnic education;theoretical research;new idea

责任编辑:廖敏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