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1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一期) > 正文

毛泽东儿童保育思想发微

作者:王登峰
阅读数:81

来源:《当代教师教育》2018年第3期

摘 要: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立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国家发展的各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时值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很有必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毛泽东对儿童保育也有着丰富的思想,他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原则出发,形成了以革命作为目的的、人民作为主体的、生活作为内容的、劳动作为方法的儿童保育思想。当下,仍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来审视儿童保育的思想与实践,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儿童保育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近半个世纪,他与广大共产党人一道缔造、建设了新中国,并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长期探索,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建设,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尤其是儿童保育,毛泽东虽然直接指导较少,但是他对儿童保育的一言一行都是其战略思想的体现,都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奠基与指引作用。因此,从毛泽东与儿童保育的一言一行出发来考察其儿童保育思想,从其生活史入手来分析其儿童保育思想的思想渊源及其路向,对于梳清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和新中国建立69年来的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源头、启发当下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公共活动中的毛泽东与儿童保育

一个人的言行必然反映一个人的一些思想,可以说一个人的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的部分外化。如果没有言行外化部分思想,我们则连思想的踪迹有可能都无迹可寻。所以一个人的言行是窥察一个人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首先需要梳理毛泽东与幼儿保育的一言一行来彰显其儿童保育思想,以此为抓手便可以溯本求源地对其儿童保育思想加以认识和研究。

言行也分公共言行和私人话语,公共言行更具有政治引领的方向性,而私人话语则更具有教育思想的现实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彰显着一个人的思想。从毛泽东在儿童保育方面的公共言行来看,主要表现在关于儿童的题词方面(图表略)。

通过毛泽东的题词可以看出:他的儿童保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延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也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处境及状态。延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得以稳定和发展的一个相对较长时期。为了解决中央领导干部、前线革命将士的后顾之忧以及战时难童的安置,中央不得不考虑建立儿童保护机构。借助宋庆龄在国内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边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保育组织和机构,其中幼儿则开办了保育院,以延安第一保育院最为著名。毛泽东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出面题词,足以说明其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从其“儿童万岁”的题词中更见其对于儿童价值的认可。因为“为了进行长期抗战,为了建设新中国,就必须爱护,保养、教养和救济抗战建国的后备军——我们的子女。所以儿童保育问题是整个抗战建国的一环。”[1]沿此思想,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继续表达着其对儿童的重视与期望。之后,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的党政最高领导人因思虑国家的内忧外困,直接与幼儿接触的公共活动减少。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毛泽东接见了一些红卫兵少年儿童,这些已不属于本研究所指儿童的范畴。可以瞥见一些儿童保育言行端倪的是,这个时期幼儿园的名字叫作“育红班”,意为“教育他们要立志继承党的伟大事业,遵循毛主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的教导,好好学习知识,学习劳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将来,当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红旗手”[2]。故儿童的保育始终指向的是国家层面以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从目的和价值取向来讲,他的儿童保育思想主要体现保育、学习、进步、解放、做主人的理想和期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所表达的不仅是他自己对儿童的期望,更是党和政府对于儿童的期望。基于现实的考虑,“保”其实是第一位的,战时的儿童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和国家的未来理应受到保护,尤其是生命与健康的保护。毛泽东志存高远,起初就吹响了为了民族解放而做新主人的号角,如此也让其他人在儿童身上看到希望与光明,这一宏伟理想不断激励着前线将士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虽然在儿童身上看到了希望与光明,但高瞻远瞩的毛泽东看到了只有“好好保育儿童”,才能够让这种希望与光明变成现实。这是对于社会各界力量的期许与指导,更是对教育工作者所下达的“命令”。他还不断地鼓励儿童们“天天向上”以求“进步”,这种愿望落到实处就是要“好好学习”。如此来看,从理想到现实,从最高领导层到具体对象儿童都有所期待、有所要求。由此基于现实的理想诉求有了现实的发展路径,这样让儿童做主人的理想从理想转变为现实。这无疑也体现了儿童保育的国家意义和现实发展路径。

二、私人生活中的毛泽东与儿童保育

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一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其私人生活中与儿童互动的场景非常少,记录下来的就更少。从其子女来说,出于战时安全的考虑大部分子女都不在身边。他强烈的国家使命感让他并没有在子女年幼时花过多的时间、精力,也没有比较翔实可靠的资料来展现。幼时待在毛泽东身边时间较长的应属李敏和李讷两人,有一些亲切的照片为证。通过毛泽东与较大了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通信所言,则可以略窥一点毛泽东的教育价值取向。当时毛泽东给在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写信就学习方面专门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3]

这里主要讨论了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先后的问题、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结果的看法问题。从中可以窥见毛泽东所秉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折射。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习先后的问题,毛泽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做出判断,自然科学比较具有实际的用处,是“真科学”,应该先学;而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则不能立竿见影,更因年纪尚小也无法让政治见效,所以应该后学。对于学习态度的问题,他提醒要注意别人的恭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既体现了对待自己的学习应该从实际出发判断长进,又体现了毛泽东从他们实际身份出发去思考他们可能面临的被人恭维的问题。对于学习结果也就是个人成就来说,毛泽东更是看到了一个人的直接环境对其前程的影响,所以他没有掺杂过多的个人意志。

毛泽东不止对其子女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给予教育指导,对他人的也是如此。一次其保健医生王鹤滨4岁的儿子陪他吃饭,看见桌上的红辣椒非常好奇,他就诱骗王鹤滨的儿子吃红辣椒。王鹤滨见状怕影响他吃饭就把儿子揽走不让吃。结果他并不理会,还是鼓动王鹤滨的儿子吃,把王鹤滨急得又抱走儿子,最后他就不满意了,把筷子放下说:“哪有你这个当爸爸的?你叫孩子吃嘛,叫他上上当,让他知道知道大人也有坏的。”[4]的确,生活中大人也不全是好人,也有坏人。更何况在那个充满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岁月里,坏人简直是无处不在,所以让儿童上上当,对大人有一定的防卫之心就是从实际出发去进行教育。由此可以窥见毛泽东私人生活中的儿童保育思想也是其“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或者说是缩影。

思想源于生活,毛泽东有着怎样的一生呢?毛泽东一生波澜壮阔,其原因主要在于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斗争。写就《毛泽东传》的威尔逊如此说道:“他很小的时候就反抗他的父亲,显示他的独立性,这在那个社会是骇人听闻的。”[5]序言可以从这样几件事情来窥其一二。10岁时曾逃学,而且还不回家,在外三天后才被家人找到,结果还受到了父亲还有老师的“礼遇”。就像他自己在与斯诺回忆时说道,“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了一些,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了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6]这种胜利无疑助长着他继续或者说更加坚定的与父权做斗争。以至于“毛13岁时和他的父亲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冲突。”[5]一次是当众与其父亲吵架,一次是违背传统反对父母安排的婚姻。这在当时的社会绝对是不可理喻的,毕竟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仍然是当时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随后他执意进入学校并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组织者。之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生产斗争等这些斗争纠缠在一起,伴随着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判断其处境和时局,从而去把握该进行什么样的斗争,这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原则活的典范,也是生成其儿童保育思想的源泉。

三、时代造就思想——毛泽东儿童保育思想发微

(一)革命作为目的的儿童保育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当时最大的实际情况就是革命风起云涌。在这样一个革命时代里,毛泽东的儿童保育思想也是基于革命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当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成为主要的革命任务,其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封建地主阶级以及部分资产阶级,而革命的力量主要是工人、农民。要对敌人进行革命就需要教育团结需要团结的力量,不仅要采取军事斗争,还要采取文化斗争,即对广大的工农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教育。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7]。对工农阶级的团结这是现有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教育培养革命的潜在力量——儿童。对儿童进行保育,既是教育培养未来革命和国家的接班人,也是对现有革命力量的激发。如前所述,对儿童进行保育也是为了解决革命将士在子女方面的后顾之忧,这无疑也是对革命力量的促进。另外“中国共产党对儿童的保障是伴随着对妇女的解放运动发展起来的,并将儿童保育作为妇女的解放措施提出来”[8]。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解放女性、男女平等也是其斗争和实践的具体内容,毛泽东本人也是解放妇女运动的倡导者。正是基于革命的考虑,儿童保育问题摆在毛泽东和共产党人面前。

毛泽东正是从革命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儿童的当下处境及其重要价值,尤其是未来的价值,所以他重视儿童保育工作,并主导对儿童进行革命的教育。从延安保育院成立时其题词“儿童万岁”足见其对儿童价值与力量的认识以及对儿童的期许。在革命的残酷环境中,不管你想不想,儿童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的斗争中。正如他在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青年运动中组织娃娃也是一个重要任务……日本帝国主义正在那里训练我们的娃娃,叫他们当小汉奸,我们还可以不去联合娃娃吗?……娃娃们组织起来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捉汉奸,可以查烟鬼,可以抄麻将,更可以放哨查路条”[9]。因而,从现实的革命情形出发,当时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教育总方针是:“以适合抗战的需要,实现三民主义,争取民族之独立自由及儿童身心的发育,实施抗战的教育,启发儿童的爱国思想,培养儿童民族精神,以养成儿童的独立精神为主”[10]。所以,革命既是毛泽东儿童保育思想发生之背景,继而又成为其儿童保育之目的。

(二)人民作为主体的儿童保育思想

在革命中,广大的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中间力量,他们之所以能够支持革命,是因为他们受压迫最深,这是当时毛泽东对当时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正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其所领导的革命就是为了解放广大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以及同情、支持无产阶级事业的人,所有这些就是所谓的“人民”。革命就是为了反抗压迫者的反革命,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从实际分析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说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11]。由此可见,他意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人民既是革命的力量也是革命的目的,既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体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儿童不仅是当下的人民,更是未来的人民。毛泽东几次题词都希望儿童能够作为未来新中国的“新主人”。所以,他的儿童保育思想根植于人民作为主体的思想,他把儿童当作主体,意识到儿童作为历史主体的重要地位与价值,肯定了儿童作为人民必将未来当家做主人。为了儿童将来能够当家做主人,就要对当下的儿童进行好好保育,不仅保育他们当下的安好,即在革命战火中生存下去;还要教育培养他们如何做新时代的主人,即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所以基于现实与未来的考虑,“毛泽东始终把人民教育事业看作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12]总而言之,“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儿童寄予殷切的期望。陕甘宁边区在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始终把保育和教育儿童放在重要地位,花大力气,为中华民族造就优秀的后代。”[13]

(三)生活作为内容的儿童保育思想

那么该用什么样的内容对儿童进行保育才可以造就中华民族优秀的后代呢?在《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就指出:“以民族精神与生活知识教育儿童”[14]。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是以生活教育作为儿童保育的主要内容。陶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15]。当时的儿童生活是以革命为目的的,应对革命就是其生活的最大需要,其生活教育必然有着革命的内容,尤其民族革命的内容,所以民族精神必不可少。在革命中,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甚至是主要受害者,如何能够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必然决定他们需要在革命中学会生存。这就需要前面所说的关于民族斗争的精神与知识,还需要有自然的生活知识。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生活自理,能够在革命斗争中生存而不迷失方向和丧失斗志与希望,这就是其生活教育。

对于儿童保育来说,一日生活皆课程。当时儿童的一日生活是残酷的革命斗争,是恶劣的自然生存斗争,所以他们的生活教育内容必然包含着革命斗争的内容,也包含着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活知识、方法与能力的内容。这都由那时的实际环境所造就,都是从那个实际环境出发所进行的教育。所以生活也实乃生存,即为了当下的生存,又为了持久的生存,更为了将来的生活,即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其生活作为内容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当下的生存生活教育,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作为新主人生活的生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希望与指引方向,共同作为内容保育儿童。

(四)劳动作为方法的儿童保育思想

儿童作为人民主体的地位确立,儿童生活教育的内容厘清,那么该怎么进行儿童保育以确保儿童能够成为当家做主的新主人呢?这个方法就是劳动。劳动作为儿童保育的基本方法,是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具体化。劳动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儿童认识、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这不仅是狭义上的劳动,而且是一种认识世界、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和途径。毛泽东特别强调劳动教育,从其对子女的教育可以窥见一斑。毛岸英当年从苏联回到中国,毛泽东就对他说:“你还需要上另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6]

回归到儿童保育,劳动作为方法的保育是生活作为内容的保育的显现方式。生活从其动态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劳动的过程,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更何况是在那个战乱纷纷的革命年代,生活更是一个生产劳动和革命劳动的过程。儿童的生活教育就是让儿童在实际的劳动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能够生活,这也贴合了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17]。所以说,劳动着的儿童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从而具有了作为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新主人的基本品质。劳动作为方法的教育,既是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儿童保育中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同时又不断造就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代新人。

四、余论——毛泽东儿童保育思想的现代境遇

源发于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儿童保育思想,首先重视了儿童的历史主体价值与地位,同时看到了儿童作为未来政治主体的重要意义。其次直接影响了当时乃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儿童保育实践与思想。就像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保育实践“不仅为建国储备了人才,而且其探索、实施的儿童集体保教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他和共产党内外关心、热爱儿童保育事业的同志们一道努力创设的儿童保育组织与机构为当时的儿童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儿童保育思想和实践也为之后乃至现代的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三,现代的幼儿教育发展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坚持“一切出实际出发”,进而“理论联系实际”。如今我们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仍要居安思危,仍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现代幼儿教育一定是从时代出发,在实践中开展。这里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即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开展实践,进而实现梦想。

回到儿童保育也就是现代幼儿教育,我们首先需要分析清楚现代幼儿教育所处的时代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因为,能够从时代的实际出发,就有了正确的立场与态度,正确的立场、态度是必要的但不充分。能不能把握住时代脉络、能不能准确地把握实际也是形成正确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关键。也就是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不变,但是实际情况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改变,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认清、认准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充分分析、认识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然后正确把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实际情况,由此出发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现代幼儿教育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宏伟目标而对儿童进行保育。

注释:

①此文中的“儿童保育”所指涉的儿童主要是0-6岁学前阶段儿童,是现阶段所谓的“幼儿阶段”。其实毛泽东时代“儿童”概念比文中所指宽泛,因为当时经常少年儿童合用,“儿童”不仅包括0-6岁幼儿,还包括小学阶段的儿童,而本文则主要在于指涉前者。另外,沿袭毛泽东时代在涉及0-6岁儿童教育的时基本都使用“保育”,故用作“儿童保育”,而不用“幼儿教育”这种现代称谓,但二者基本相对应。

②主要参考《毛泽东十六次为少年儿童题词》一文,因为文中既有少年也有儿童,所以笔者主要提取了与幼儿相关的题词。详见周方苗.毛泽东十六次为少年儿童题词[J].新湘评论,2009(06):10-11.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组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01.

[2]广泛开展“三面红旗万万岁”的教育活动[J].江苏教育,1959(23).

[3]赵嘉麟,葛万青.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72.

[4]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70517/30534701.html.

[5]迪克·威尔逊.毛泽东传[M].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3.

[6]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上海:三联书店:1979:10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

[8]于美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21.

[9]毛泽东.在延安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J].中国青年:延安第二卷,1939(5).

[10]张晓梅.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工作概况[N].新华日报,1939-11-11.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69.

[12]韩红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民教育实践[J].党的文献,2005(06).

[13][14]阎树声,胡民新,李忠全,等.毛泽东与延安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90、92.

[1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10.

[16]南新宙.革命伟人教子篇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孩子的故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3.

[1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8.

[18]张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保教实施及历史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责任编辑:唐家莉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