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1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一期) > 正文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作者:陈含笑 徐洁
阅读数:1589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2020年第12期

摘 要:劳动教育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新时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然而,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仍存在评价内容单一刻板、评价方法简单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功利性取向严重等问题。为了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相关主体需要坚持综合性、发展性原则,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评价;劳动素养

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1]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当前,劳动教育评价在学术界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我们亟须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研究,进而建构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价值意义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系统搜集有关信息,对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的价值判断。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对于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新时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树立新时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诚如有学者所言:“新时期学校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坚持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和其他各育处于同等地位。”[2]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能够发挥育人导向功能,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引导中小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期劳动价值观。换言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正面价值召唤,发挥其激励作用,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生活方式,突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与责任性”[3]。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新时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深层次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

劳动教育实践是提升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无论家庭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还是社会劳动教育实践都存在“窄化”“弱化”“异化”“物化”等问题。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能够正视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积极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为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与思路,发挥评价导向功能。这是因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方面关注当前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突出劳动教育实践的内涵要义和时代性特点,致力于解决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问题。另一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可以预测劳动教育实践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就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为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规避与解决提供支撑与保障。

(三)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劳动素养。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首先,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学生既是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也是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劳动教育评价可以诊断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直接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此外,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能够测评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诊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引导教师调整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方式,从而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再者,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能够为非专业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指明方向,使一名非专业教师逐渐成为专业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从而间接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困境

进入新时期,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党和国家更加强调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也存在诸多困境。

(一)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单一刻板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4]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只注重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劳动行为的整体性关注。例如,成都市某小学开设了“和美少年趣”劳动课程,其中的认识劳动工具的评价主要内容有说出所用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在30秒内将劳动工具摆放到正确的位置,等等。这种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无疑是单一刻板的,仅仅关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劳动知识,是否学会了相关劳动技能,对所有学生执行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须知,劳动知识与技能并不等于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劳动的知识与能力等维度”[5]。这一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忽略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劳动自觉性等,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中小学生良好劳动素养的培养。

(二)劳动教育评价方法简单量化

评价方法是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检验劳动教育的成效,有助于评价者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然而,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方法过于简单,评价者倾向于在单一量化的基础上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由此,劳动教育结果仅以简单的等级或分数呈现,劳动教育评价也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科学性,这对于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目标无疑是不利的。具体而言,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多以量化的方法来进行,量表评价成了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每个量表会附有一个所谓的量化标准。例如,有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标准是“完全达到标准”5颗星、“基本达到标准”4颗星、“偶尔达到标准”3颗星、“无法达到标准”2颗星、“总数”达到150颗星合格,以此来检验劳动教育的成效。劳动知识与技能可以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衡量,但是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等内容是不能简单进行量化评价的。只根据固定标准进行简单量化评价而忽略质性评价,将降低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三)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是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劳动教育评价主体需要对整个劳动教育过程做出价值判断,因此要使评价准确和有效,评价主体必须了解并积极参与体验活动过程。劳动教育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的过程,自然劳动教育评价也需要将各个参与主体纳入评价主体的队伍中,这样形成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有效。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掌控整个劳动教育评价的权力,而其他主体较少参与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某学校曾开展暑期劳动教育线上评价,在这一网络平台中,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操作界面。各班级学生要根据教师发布的家务劳动内容,每天及时打卡,上传劳动活动内容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这一平台中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家务劳动打卡进行管理,对学生在这一过程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对未及时打卡以及完成度不高的学生进行批评。可以看出,教师是整个劳动教育评价过程的唯一评价主体,学生的角色只是被评价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他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进而影响劳动教育评价的成效。

(四)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功利性取向严重

任何劳动活动都有结果,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结果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集合。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取得的成就,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折射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价只关注静态的总结性评价结果,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定范围,作为学生评先评优的依据,使得劳动教育评价结果走进了只为评奖评优的功利化误区。比如在低年级,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对学生“整理内务”劳动活动进行评价时,会根据学生文具盒的干净程度、书包收纳整齐程度、抽屉干净程度,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高分,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较低分数,同时将得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作为此后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这种只关注结果的劳动教育评价,割裂了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参与劳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即为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参与劳动,这势必影响中小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三、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对策

走出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面临的困境,构建真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我们需要坚持综合性、发展性原则,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发展性和差异性相结合,体现评价内容全面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我国的教育目的,而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劳动教育对象,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差异性的独立个体。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要兼顾发展性与差异性,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促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达到劳动教育目标。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发展性与差异性的结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观念上,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要树立新时代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要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为导向,尊重学生在不同评价内容上的个性化表现,激发劳动意趣和劳动创造能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第二,在实践上,要以促进学生发展,鼓励个体差异性为核心构建多维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内容。评价者在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时,要将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全部纳入评价内容中。例如,在“值日”劳动活动中,评价的内容要涉及学生参与卫生打扫活动的积极性、热爱卫生劳动的情感、分工合作的态度、使用劳动工具的基本技能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二)质性和量化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

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都是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各有特点,在劳动教育评价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量化评价注重数据分析,质性评价注重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结合。”[6]二者的结合更能准确反映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成效,为劳动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信息。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中,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劳动教育评价中,既要注重对中小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量化评价,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之进行质性评价。同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也要尊重学生差异性,认可学生在劳动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体独特性,避免用分数或等级的形式直接呈现评价结果,保护学生自尊心。第二,采用劳动成长记录袋评价。“自学生入学开始对其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记录,将记录一直延续到高中,为学生建立一体化的、持续性的劳动情况成长档案。”[7]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本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成长记录袋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材料将学生的持续性进步呈现给教师、学校、家长,将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有利于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实时记录,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事实依据。

(三)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家长和其他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人员等都是劳动教育的参与者,他们都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参与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也需要将教师、家长、学生等主体考虑在内,使得参与者也成为评价主体,这样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按照学生年龄阶段与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自评与他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时理性思维较弱,因此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评价应以他评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为辅。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较为成熟,也具备一定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因此在中学阶段,评价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第二,吸纳不同主体积极参与评价。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时,我们可以将劳动教育评价的权力适当下放,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例如,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合作完成劳动活动,这时同伴间的评价更能反映学生在这一劳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知识获得的根本价值在于实践运用,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后为学生适当布置劳动作业,如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家庭日常生活劳动,由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这也不失为检验学生劳动教育成效的一种好方法。

(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提高评价有效性

“我国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使用功利化突出,直接与教育对象的利益诉求挂钩,决定着评价对象可欲求利益的有无和大小。”[8]为克服这种功利化取向,我们应该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如此既可以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实践过程和努力过程,又能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提供依据。劳动教育本身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教育过程,静态的评价结果不能代表全部劳动教育结果,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结果才能真实反映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效。为实现静态与动态、结果与过程的结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前,评价主体要观察研究学生,尽可能体验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过程,只有与学生经历同样的过程,才能在评价中做出客观的判断。第二,在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和进步,这样才能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第三,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后,相关主体要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分数和等级只是一种形式,坚持从评价促发展思想出发,正确看待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不以分数定高低,而是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0-07-09.

[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3]刘茂祥.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0(2).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

[6]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6.

[7]戴家芳,朱平.论对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J].中国德育,2017(9).

[8]刘继萍.基础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反思:人的异化与回归[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3).

责任编辑:王云霄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