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7、8、9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六期) > 正文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坚持四个导向

作者:邓建中
阅读数:339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5期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导向。育人导向。一是整体育人、系统育人,推进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充分认识五育并举的内在协调性和有机统一性,强化五育的各有侧重和深度融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以劳育人、综合育人,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无论是大中小学各学段,还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均要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目的。

目标导向。一是把握阶段性目标,明确学生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培养要求,按需施教,给予学生适合的劳动教育;二是把握发展性目标,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到高等教育,劳动教育层层递进、步步加强;三是强化结果性目标,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切实加强诊断性评价,使用好结果性评价的反馈改进功能。

需求导向。一是强化协同育人,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中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回归真实世界,通过不同场域真实情景的切身体验,认识、接纳和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处理好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三是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学习、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形态的发展变化,具备适应未来需要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问题导向。针对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等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理论依据,聚焦劳动教育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知识技能等关键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显性施教方式和效果,达成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隐性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责任编辑:张小刚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