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10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七期) > 正文

关于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思考

作者:陈·巴特尔
阅读数:41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摘要民族教育研究具有教育学和民族学双重属性,民族教育研究自20世纪末走上制度化道路以来,比较重视自己的民族学特性,而相对忽视自己的教育学秉性。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借鉴我国教育学元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于民族教育学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对象

一、背景

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制度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标志是全国性研究组织的成立、全国性学术研究刊物的创办、国家级规划课题的设立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1983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在延边成立,1984年、1985年召开了两届学术会议。1986年创办全国性民族教育综合类研究刊物《民族教育》,1989年中央民族学院创办学术性、理论性刊物《民族教育研究》,1987年民族教育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规划课题的重点项目。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民族教育研究沿着学科体系构建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微观单个民族教育研究这样的纬度全面展开,开始有了较为自觉的学科建构意识,出现了诸如《民族教育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这样的研究成果。正如程方平所概述的那样,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也在逐渐经历由现象描述走向本质分析、由低起点向较高目标迈进、由比较微观和实用向宏观、集中概括和理论升华的发展过程。[1]总之,这一时期民族教育研究成为专门领域,并具有了学科化的倾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使民族教育研究更加完善,步入规范化的渠道。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民族教育研究课题单列出来,组建了民族教育学科组,民族教育学科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与此同时,民族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与国外同行交流逐步增多,1995年昆明“少数民族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民族教育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许多学者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来进行民族教育研究。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逐步完备,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教育系、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培养民族教育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民族教育研究范围沿着纵横两极和宏观微观两个维度不断扩展,成为我国教育研究、民族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比较重视各级各类民族教育机构及其活动、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民族教育政策、国内外民族教育理论、不同民族教育历史的研究,相对忽视对民族教育研究自身的反思性研究。反思的主要成果有彭亚华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滕星与彭亚华的《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综述》、程方平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述论》、常永才的《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反思》、安雪慧的《〈民族教育研究〉学刊所载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龙攀和季媛媛的《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李成东的《民族教育研究“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等。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关注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但是对于诸如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结构及特殊性等问题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反思,而这些问题又是民族教育理论成熟和民族教育学科从自在走向自为必不可少的逻辑起点。

二、民族教育研究对象及其范围

人们进入某一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活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明确研究对象。“任何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特殊的对象,每一个领域的对象又都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正是这两个‘特殊’,决定了各学科之间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2]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民族教育研究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明确研究对象,对于研究者把握民族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理清民族教育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差异,对于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民族教育学者对于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界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是采用类推方式,借用其他研究领域的定义,认为任何研究的领域都是研究某种现象及其规律,不同之处只在于这些领域的名称。如哈经雄、滕星认为民族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对象是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民族的教育现象与规律;狭义对象是研究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由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现象与特殊规律;[3]第二是采用同语反复状的外延扩大式的模糊表述,认为教育研究就是研究教育,虽然去掉了现象与规律,但是对象边界却更加模糊。如常永才认为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客体,他反对前面广义的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指出民族教育研究就是研究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教育。[4]上述两种观点都有相对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教育研究的现实。但是在逻辑概括上值得商榷,第一种界定“窄化”了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因为除了民族教育现象之外,民族教育的观念性认识成果如民族教育历史、民族教育理论也属于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内。另外,民族教育规律不是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而是民族教育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我们研究民族教育,就是为了认识、理解民族教育实践中的规律,从而影响并指导民族教育改革。第二种界定造成了研究对象的可能范围和现实的研究对象之间的混淆,模糊了研究对象的“整体”与“部分”的界线。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学科倾向,把建立民族教育学作为自己的学术使命。1990年孙若穷、滕星、王美逢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的出版,标志着民族教育学开始以一个独立学科的机制运行。民族教育学是由教育科学与民族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边缘学科,它兼有教育科学与民族科学双重性质。可是,如果我们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一向重视学科倾向的民族教育研究却不太重视元研究,学科反思与批判的自觉性不强;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具有双重属性的民族教育学研究由于重视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多样性而偏向民族学科属性但忽视教育学科属性,对于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不足,尤其是对学科建设与研究方法等元研究的成果吸收不够。对于这点笔者曾在论文《历史与比较中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作过专门讨论。这里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来尝试思考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问题。在我国,概括地说,民族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指少数民族教育存在,这里的“存在”是相对于“无”的“有”。从形态上看,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民族教育活动性存在,指少数民族传统与现代、不同种类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民族教育中最具体、生动、丰富、多彩和基本的存在,是后面两种存在的基础;第二类为民族教育观念性存在,指在民族教育的认识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民族教育的意见、观点、思想、理论、学科等认识成果。它不仅包括人们关于民族教育的经验性、常识性乃至政府部门的决策性认识,而且包括这些认识的物化形态如关于民族教育的舆论、讲演、讨论、文章、论文、报告、文件等;第三类为民族教育研究反思性存在,是对民族教育研究活动及民族教育学科本身发展性问题的研究的产物。它与第二类存在即观念性存在在物化形态上有相同之处,但在内容层次上有差别。观念性存在是对所有民族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它直接与民族教育实践活动发生联系;而反思性存在是对民族教育研究及其系统化成果的再认识,虽然它不与民族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对民族教育研究发展内在机制的形成,对研究者自觉有效地进行民族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民族教育存在,我们可以把民族教育研究分为民族教育活动研究、民族教育观念研究和民族教育研究之研究(或称为民族教育学元研究)这样三类,如下图(图表省略)。

三、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结构

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结构是指在民族教育研究对象范围内,不同层次之间形成的层间关系和各层次内不同要素之间形成的层内关系。我国现有的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结构是在考察现有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而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分法,从纵横两个纬度对民族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从横向上把文章内容分为民族教育总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心理、民族教育课程与学科建设、民族教育管理、民族教育师资、民族教育史和宗教教育、外国民族教育及其他等十个方面。在纵向上,又从民族教育体制角度对文章内容加以分类,分为民族学前教育研究、民族初等教育研究、民族中等教育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民族成人教育研究和其他七类”。[5]常永才在上述两个类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它们分别是类型研究领域,诸如民族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等方面;独特问题研究领域,是指和一般教育相比,民族教育研究特有或民族教育中显得更突出的问题,诸如双语教学、民族教育与宗教、牧区教育、民族认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具体民族教育专门研究领域,诸如“藏族教育史研究”、“回族女童教育”、“维吾尔族汉语教育”等课题;元研究领域,即对民族教育研究和民族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4]它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基本涵盖了我们在上面提到的三类民族教育研究。

首先,我们看看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层间结构。历史上,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三个层级是从活动型存在到观念型存在再到反思型存在依次产生的。后一个层级的产生,以前一个层级的存在为前提。尽管如此,每一个层级产生后并非稳定不变,它们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其中,民族教育活动性存在是最基础、最原本的层级,是民族教育研究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个层级,观念型存在和反思型存在根本无法产生。民族教育观念型存在产生后,会逐步超越经验性与常识性的思考,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和成熟学科,从而对活动形态的民族教育实践产生引导、指导或渗透性的影响。而第三级民族教育反思型存在则具有调整、检验、修正民族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功能。它虽然最后一个出现,但是一旦成型并成熟后,就可能会对民族教育研究和民族教育学的发展产生有意识的调控和反馈作用。由此可见,这三个层次的对象不仅相互区别、层次不一,而且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共同组合成一个独特的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群。

接着,我们来分析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层内结构。按照管理层级的变化,民族教育活动性存在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政府行政部门(国家、省市自治区、区县(旗))统筹管理的民族教育活动;中观层面是各级各类民族教育机构统筹管理的民族教育活动;而微观层面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直接或间接交往进行的民族教育活动。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包涵关系,它们因民族教育活动性质、主体及功能的不同而相互区别。其中,最基础的最频繁的是微观层面的具体的民族教育活动。比较成熟的观念性民族教育存在根据反映活动性民族教育存在的认识逻辑及其特征,分为整体和部分两个类别。整体性观念性存在分为民族教育概论、民族教育原理和民族教育哲学三个类别;部分类别也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性学科分为两大类,即研究民族教育内部管理活动的民族教育政策学、民族教育行政学和研究民族教育与外部社会环境关系的民族教育经济学、民族教育生态学、民族教育文化学、民族教育社会学等;中观层面按民族教育机构的不同分为民族家庭教育学、民族学校教育学、民族社区教育学等;微观层面按教育对象分为民族儿童教育学、民族青年教育学和民族老年教育学,按教育活动及任务可以分为民族学校教学论、民族学校德育论、民族学校课外活动论等。此外,根据时间和空间纬度不同,民族教育学科分为民族教育史、民族教育未来学和世界民族教育研究和外国民族教育研究等。处于最高层级上的民族教育反思性存在主要由民族教育研究论(包括民族教育研究方法与民族教育研究方法论)、民族教育学和民族教育学科发展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还可以做进一步分解。

总之,通过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上的相互关系和各层次内部逐层衍生的相互关系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民族教育存在是一个整体的生存发展的有机系统,它随着民族教育活动形态的发展和人们对民族教育活动形态认识的变化,围绕着民族教育活动这一本体日益形成一个具有多层、多级、多维的综合学科落群。

以上是笔者根据我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对象进行的思考,可能存在“搬套”之嫌,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同时呼吁民族教育学科重视和鼓励反思性研究,因为“反思性存在的出现、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科学发展内在机制形成的标志,也是该学科群发展走向自觉、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6]作为教育学分支的民族教育学应该具有反思和批判的性质。

注释:

①作者简介:陈·巴特尔(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

②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提高内地重点大学‘民考民’学生学业成就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为10YJA880008)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为08JA84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民族教育研究述论[J].民族教育研究,1993(1):33.

[2]叶澜.教育研究及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

[3]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4]常永才.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反思[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04,105.

[5]彭亚华.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文献统计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12.

Reflections on Object of Study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Chen bateer

Abstract:The study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is related both with pedagogy and ethnology. But in this fiel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ut on ethnology rather than pedagogy since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object of the study,as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ers in their selection of research topic and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concerned in ethnic education studies like object,range and structure in order to arous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on reflective studies of ethnic education.

Key words:ethnic education;study on ethnic education;object of study on ethnic education

责任编辑:王丽红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