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4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二期)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百年历史经验

作者:吴德刚
阅读数:245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重大成就;历史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和党的未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把对下一代人的教育培养作为党和国家优先发展的根本大计,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事业的百年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2]。围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要任务,创立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关注青年一代的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和创建党的过程中,极力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主张。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分析了国际国内斗争形势和中国劳动少年的悲惨处境的基础上,提出“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3]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北京长辛店、天津、长沙、安源矿区等地组织工人夜校,旨在开展识字教育,提高阶级觉悟,锻炼战斗力。[4]1925年党的四大决议案指出,“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5]。1927年党的五大决议案强调,“在革命运动发展中,中国的青年们有很大的作用”[6]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7]。同时,苏区普遍开展了扫盲教育和工人补习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8]。8月,《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8]。1938年4月,毛泽东号召要“用教育来支持抗战。目前的抗战是规定一切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也要听抗战的命令,这就叫做抗战教育”[10]。他还明确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8]。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小学法》;1940年3月又公布了《实施普及教育暂行条例》,规定7~13岁儿童,不分性别、成分,均应一律就学,读毕小学课程,从而把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摆在重要位置。[12]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各地开展了扫盲识字和普通中小学教育。[4]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各解放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东北解放区、华北解放区,为了迎接全中国解放,开展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举办了城市职工学校、干部学校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14]。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6]。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在革命和建设中,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等社会事业有很大发展。

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任务,毛泽东指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18]。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14]作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扫盲运动和普及小学教育,同时工农教育也得以大力开展。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宽广视野,将青年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957年,毛泽东在与青年留学生见面时,生动地将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0]毛泽东的殷切希望,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同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8];同时,他强调青年的成长路径是“教育要与生产相结合”,理论学习要和生产实践相统一,目标要求是“又红又专”,号召广大青年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20]196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3年3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颁布。[23]三个条例的颁布,使大中小学的规范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首先是“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上半年及时进行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彻底推翻了所谓的“两个估计”,清除了极左思想在教育战线的影响。其次是及时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三是及时提出恢复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目标[27],并强调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18]。他还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指导方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明文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标志着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党中央提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决定》还提出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3]1986年4月12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为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和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30];“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30]。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3]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21世纪的新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进一步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性国家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变革,推进教育公平,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下一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33]。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34]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各地还形成了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即各级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带动下,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工作,逐步成为党和政府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力助手。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强调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37]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8]。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9]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40]全国教育大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谋划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国教育大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2]。这不仅是对青少年一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和鼓励,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百年历史成就

100年来,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既历尽曲折,又不断创新发展。最主要的历史性成就是,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促进教育公平并取得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服务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取得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形成了具有深厚理论造诣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

(一)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00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落实。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形成了大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各级教育相互衔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二)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的最大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依靠人民办好教育。经过100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的历史跨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全面落实,党和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不断完善,显示出明显效果。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到2012年实现并保持4%的目标。二是学校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各级教育相互衔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三是教育管理体制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四)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普及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的目标,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89亿人,专任教师1792.18万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42]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2]

(五)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

100年来,党始终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和人才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逐步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44]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两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过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45]

(六)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明显改善,教师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专家。[44]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增加到1792万人[42],是1978年的近两倍。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辛勤劳动、默默奉献,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百年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40]。“九个坚持”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全面总结我们党近百年的教育探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49],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教育工作历史经验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建党100年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化对建党10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围绕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主题,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44]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对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上来。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100年中,党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第一位,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儿童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贡献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历史以及国史等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党的伟大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51]

(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够顺利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好推进科教兴国的重要职责,始终保持教育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四)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办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办好教育,才能不断地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依靠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意识,调动全社会兴办教育的积极力量。[44]

(五)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44]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人才的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54]

(六)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10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40]。只有办好适合国情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44]

(七)坚持教育公平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主张实施平等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大大加强。教育公平成为广泛的价值认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教育公平,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八)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创新是一切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44]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的历史性成就。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改革开放后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形成,都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凝聚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九)坚持以教师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力量,特别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广大教职员工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是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才能保证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4]

(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

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结合,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教育和下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劳动教育观念的养成以及学生在实践中本领的增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引导少年儿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强调儿童在社会活动中锻炼成长。学校教育机构与相关社团组织的互动,有利于把引导少年儿童运动和全民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回顾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教育法治建设和政策设计也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依法治教和科研兴教也是十分重要的宝贵经验。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法决策的程序性更加规范。教育科学顶层设计方面,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保证了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以上宝贵经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必将对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44]

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教育工作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不仅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亿万青少年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走好长征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一)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将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0]。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的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加强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努力把亿万青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德树人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帮助青少年儿童解决思想问题,还要关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困难地区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儿童要切实给予关心和帮助。

(三)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灯塔。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志向、修炼高尚的品行、练就过硬的本领,始终牢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誓言。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让新时代青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更多实践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深刻认识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小确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四)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

“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让学生满意。最重要的是要从青少年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教育工作主动性。改进教育方法,用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让党的思想和主张、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精神,扎根心灵、深入心田。

(五)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一是围绕党和国家、人民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任何时候,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胸怀中国共产党的大格局,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助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要树立狠抓基层、狠抓落实的导向,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规落到实处。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继续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17][24][25][35][36][4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4-5,6,7,21.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9.

[4][13]陈元晖.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54-55,21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4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四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8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八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54.

[8][9][1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8,356,565.

[10]皇甫束玉,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13.

[12]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08-318.

[14][15][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86.

[1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18][21][2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65,188.

[20][2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66,278.

[23][29][3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270-272,630,842.

[26]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18-219.

[12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30][3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2,248.

[33]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27.

[34]《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2.

[3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11/11/c_1128055386.htm.

[38]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40][48][5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2][43][47]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1/content_5589503.htm.

[44][46][50][52][53][56][57][58][59]吴德刚.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学习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9(1).

[45]教育部: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N].每日经济新闻,2021-03-31.

[49]朱永新,罗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教育百年[J].教育研究,2021(7).

[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

[5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1.

[60]习近平.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指示[N].人民日报,2015-08-26.

责任编辑:张小刚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