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4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二期) > 正文

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研究的若干特点

作者:马开剑
阅读数:59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要:中小学技术教育是当前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教育正呈现出新特点,其概念内涵正在从传统的工艺训练转向当代的技术素养教育,追求平衡且统一的课程框架、倡导多样的课程实施策略并持续创新,正成为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技术教育;技术素养;概念内涵;课程框架

在普通中小学进行技术教育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教育研究中的又一热点领域。在我国,“技术”领域在新高中课程方案中已经被列入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并且于2004年秋季进入了实验阶段,目前正处于探索初期。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中小学技术教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甚至“技术教育”研究近于空白,技术教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有许多理论问题亟待研究。

国外许多关于技术教育的研究,指的并不是关于普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而是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或者继续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但是,随着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技术教育也开始成为普通中小学教育中的“新宠”。特别是自1988年英国在国家课程方案中为中小学设立了“设计与技术”课程以后,国际上关于在普通中小学进行技术教育的研究成为世纪之交国际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的研究论文和报告见于各种期刊。2000年,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出版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更是对于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技术教育体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通过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国际上关于中小学技术教育的研究,大致表现出四个特点:

一、概念内涵趋向技术素养教育

关于什么是技术教育,公众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研究显示,有些人认为技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在科学思维下来看待技术教育的,一些含义不清的概念如“科技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等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他们没有看到技术与科学的不同,或者眼睛只是盯着基于现代科学原理的那些技术;而有些人则认为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甚至认为技术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市场,原因在于从技术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技术教育在西方主要是侧重于工业或实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然而,技术教育具有它独特的品性和价值,技术教育既不同于科学教育,也不等于职业技术教育,更不为职业教育所独有。科学教育是侧重于教人认识与理解环境事物,而技术教育则侧重于教人掌握控制或者改变环境事物的本领。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的,而技术教育是指教育的一个独特方面或内容,它可以成为任何教育形式的内容或者部分,既可以发生于职业教育领域,也可以发生于普通教育领域,但在两个领域中,技术教育的目的并不相同。发生在普通中小学的技术教育与强调具体职业技能准备的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普通中小学的技术教育所着力培养的是关于技术的基本素养,包括敏锐的技术意识、具有衍生和通用意义的技能能力等,而不是单纯地强调针对具体职业的操作性训练。

追求技术素养的教育目的观体现了国际技术教育概念的内涵转变。罗杰·希尔(RogerB.Hill)等人研究了教师、管理者和咨询指导人员关于技术教育概念的转变,发现这些人士在技术教育的诸如“问题解决”、“创造性实践”等最重要的属性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意见,而且他们几乎一致地认为,技术教育的概念将在21世纪初,由车间传授“工艺”彻底转向新的“技术教育”概念。[1]与此形成呼应的是,1997年7月在日本召开的第42届全国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委员会出于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虑,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中将‘劳动技术教育’直接重新界定成了‘技术教育’”。[2]两相对照,可发现一个共同点,即都重新界定了技术教育的概念,不论是“工艺训练”还是“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向“技术教育”转变所体现的内涵变化,使我们能在一个更高的境界去认识和从事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中的“技术”不再仅仅是指工艺、操作能力,而是指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包括技术意识、技术理解、技术评价、技术反思和技术实践能力在内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是理解技术世界的必备素质。当代世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世界,技术已经使20世纪文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未来的工人将更多地从事技术工作而不是只在一个单位里从事重复性的工作,为了使青年成为技术世界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基础教育所要带给学生的就不能仅仅是读写算,而更应该让学生对变化中的、日益成熟的技术文化有一个宽阔的理解,实现这一目的,技术教育将起关键的作用。但必须清楚,学会使用计算机,这只是技术素养的一部分,技术教育包括一个有关技术的宽阔范围,设计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引向技术过程和概念的宽阔视野,以使学生理解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技术世界的复杂性。[3]通过技术教育,应该使学生养成如下的能力:手与知觉配合的灵巧性;自我控制;系统的思考能力、表现力、学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感悟性和创造力;对于现代技术的理解与评价,对于工业工作的适应性素质,了解技术发展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也是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看到,技术教育的概念早已不是传统上关于“手工劳作”、“工艺训练”的教育了,也不再是关于生产劳动的工艺教育,国际技术教育的概念内涵出现了纵向的发展与超越。超越传统理解,走向现代意义上的“技术素养教育”,成为国际技术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

二、平衡且统一的技术教育课程框架

技术教育的课程框架如何构建?从公民生活、个人生活和工作生活三个方面来构建技术教育课程的设想,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分析框架。麦凯德(JosephM.Mccade)和韦默(RichardA.Weymer)的研究认为,技术教育领域正在日益扩充,其内容结构至少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过程与内容,而且其结构内容必须在“动脑”与“动手”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技术教育只能是伴随着解释和思考的亲身实践,是“脑-手”平衡、双向互动的培养过程。[4]不仅如此,许多的心智习惯都具有独特的技术教育作用,诸如,运用系统模型解释技术现象;运用知识、技能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生活周期成本分析来平衡技术收益与成本;采取技术行动来解释技术问题等。由此,揭示了“动脑”对于“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告诉我们技术教育并不纯粹是“动手”训练那么简单,科学认知与技术操作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而为了规划统一且平衡的技术教育课程框架,在所有可能的技术教育课程中,我们就有必要寻找其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主题要素,因为这也是寻觅统一的技术教育理念的出发点,[5]而这对于构建平衡且统一的技术教育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按照在“动手”与“动脑”之间保持平衡和将技术教育课程建立在统一的技术教育概念基础上这样一种思路,依据每一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我们应该可以运用系统方法开发出包涵家政、生活、商业和工业技术等内容的技术教育课程框架,这样的框架既要保留从前的工业技术的内容,更要有当代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从而建立起统一且平衡的技术教育课程框架。这里,“统一”即是指对于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的技术教育要通盘考虑,设立一贯制的技术教育课程,“平衡”是指在总体上要把握“动脑”与“动手”之间的平衡。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技术课程的内容范围已经从20世纪早期的手工操作技能,如木工、金工、工艺设计,发展到了今天的诸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做工程和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教育内容,技术教育课程涵盖“家政”、“制图”、“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农业技术”以及传统的“打字”、“缝纫”、“金工”、“木工”、“手工”、“工艺”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技术教育课程的探索。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自1997年3月起,从幼儿园至12年级均开设了“技术”、“操作技能”课;同年,日本也在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阶段开设了“材料与加工技术”、“能源转化技术”、“情报系统控制技术”和“生物培育技术”课程;英国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设计与技术”课是5-16岁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且贯穿基础教育所有四个阶段,而对16-19岁的全日制学生则进行职业技术入门教育和职业指导;1993年,俄罗斯颁布《普通教育学校基础教学计划》,规定“工艺”课作为必修课从1-11年级连续开设,每周2课时。特别是美国2000年颁布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为开发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K-12)统一且平衡的技术教育课程框架提供了参照标准。

三、多样的技术教育实施策略

199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尔西(BrigitteGraudinsValesey)在其博士论文中,对马里兰州的中学校长关于技术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发现校长们在较高的一致性水平上赞成在技术教育中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技术问题与技术情境中。但是,在具体的技术教育过程中,究竟什么样的策略最为有效,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在所有关于技术教育实施的策略方案中,整合的思路颇为抢眼,不少文献提出了跨学科技术课程的设想,提出将技术教育与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等其他学科教育整合起来,甚至与人文学科、与日常学习活动相整合,这其实就是从STS教育思想的角度来看待技术教育,意指技术教育是个综合性的领域,这在理论上当然有其道理。但从实际实施的情况看,结论并不一致。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埃布拉希姆(YousefEbrahim)于2000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接受技术、数学与科学整合教育的学生,在俄亥俄州标准化熟练测验中,其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接受非整合教育的学生。然而,梅里尔(ChrisMerrill)进行研究后却发现,通过将数学、科学、技术进行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技术教育,在其有效性、价值以及对于改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并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说,整合的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能对于所学知识有更好的保持水平。[6]而支持这两种结论的其他相关研究都能找到,足见技术教育实施策略与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技术教育实施策略的多样性由此可见。

技术课程在设置形式上,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与学科结合式的;在实施方式上,技术教育既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也可以作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线。国际上对于技术教育的实施,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技术性课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project)的方式展开技术教育的活动。良好的技术教育活动,它必须要遵守十个条件:[7]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机器、思考各种解决办法、尝试与评价解决方法、设计问题解决办法、从其他的学术研究中整合信息、创造问题解决办法、从老师那里获得建设性的和概括性的反馈、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和草拟、利用设计或问题解决模型、评价技术的后果与影响。

四、持续地改革与创新

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于普通中小学的技术教育,一直在持续地进行改革与调整,以期使普通教育更好地与劳动世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提高学生适应技术世界的能力。国际技术教育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充分地反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出版的《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革新》系列丛书上,该系列丛书至2003年已经出版了8卷本,世界各国在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方面的动态发展与革故鼎新都能得到及时的反映。詹姆斯(EdwynJames)等人通过对经济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技术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技术以独立科目出现时,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要发生转变,由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同时,在技术课程实施中,要强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尽可能地在经验中学习,这些创新性的观点与做法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教育改革中的共识。不仅如此,技术教育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进行技术教育(包括对教师的技术教育),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应该在技术教育活动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并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总体来说,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甚至,对于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的出台,我们也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之,它只是建构技术教育体系的第一步,如何依据标准开发技术课程并实际地走进普通中小学的技术教育实践,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我国中小学进行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概念是“劳动技术教育”,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科技教育”概念,但它并没有成为强势概念,而由“劳动技术教育”旧语境所造成的思想樊篱,正是我们技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桎梏。对此,我们只有华山一条路:概念重建,抛弃旧概念,建立富有时代内涵的“技术教育”概念,并重建技术教育目标、重构技术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我国中小学面向21世纪的技术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Hill,R.B.,Wicklein,R.C.&Daugherty,M.K.(1996).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ransition: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Guidance Counselors.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Education,33:6-22.

[2]潘可扬, 潘卫东.跨世纪日本的技术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80-83.

[3]Sanders, M.E(1999)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he MiddleLevel School:Its Role and Purpose.NASSP Bulletin, 83(608):34-44.

[4]Mccade, J.M.&Weymer, R.A(.1996) .Defining the FieldofTechnologyEducation.The TechnologyTeacher, 40-46.

[5]Wicklein, R.C.&Rojewski, J.W(.1999) .Toward a Unified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Journalof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36(4):38-56.

[6]Merrill, C.(2001).Integrated Technology, Mathematics andScience Education:A Quasi-Experiment.Journal of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38(3):45-61.

[7]Engstrom, D(.2001) .Ten Components of a Good TechnologyEducation Activity.The TechnologyTeacher,6(13):8-13.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bout Technology Education of High and Primacy School

Ma kaijian

Abstract: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ecome a hot point and trend of inter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reform.Howev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quite feeble in our country.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displays its in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cepts are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s training to contemporary technology literacy educa tion.Seeking a balanced and unified curriculum framework and adopting variou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with on going innovation now becom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technology education;technology literacy;conceptual meaning;curriculum framework

责任编辑:董自程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