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4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二期) > 正文

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

作者:张诗亚
阅读数:49

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期

我在谈民族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之前,先从一个报道开始引出大家对教育价值定位问题的一般思考。美国有一位教授,他是神经学家,遇到这样一件事。美国加州的一个小男孩,患上了严重的“失读症”(对书上的文字没有办法读出来)。后来多方求医无门,找到了这位神经学家,结果病很快就治好了。当问及疗法时,这位神经学家告诉大家,他是帮助该小孩在自己的书本上写上了自己能看得懂的汉字以及符号,帮助小孩理解,最后将它读出来。众人表示非常惊诧,他解释说,英文虽然有形状、有读音,但它的意义不是太明确。不像汉字,它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比如像“西北”这两个字,甲骨文中的“西”即放着的鸟巢,意思是“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了”;“北”字的意思是“这个人转过身来背靠另外一个人”,这个意思也形象,意思是说,人在冷的时候,绝对不会将自己的“怀”迎向西北风;挨打的时候也是一样,人绝对会首先保护自己前面重要的器官,把脊背给别人,母亲对保护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这个“北”字表明了我们面向西北风的态度。文字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鲁迅先生曾经为了倡导新文化运动,以简体字代替繁体字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字不亡,而中国人要亡”,观点很偏激,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讲的,但如果放在今天如何理解中国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时,却显得有点夸大其辞了。中国文字(汉字)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所没有的,这也正是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的汉字绝对不能被抽象地、简单地拉丁化。甲骨文虽然很繁杂,但每一个字都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中国汉字中“东方”的“东”字,“东”字本身是个“木”头,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太阳升起在东方,在树梢上,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而现代的汉字(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拆分、或割裂了汉字原来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比如在现在的考试中,让学生填上某个故意去掉或删掉的汉字,完全剔除了汉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诞生,是先人们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形象到半抽象化的思维过程。人类象形文字的演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保存的相当好。有些名牌大学校长在台上读不出汉字来,真叫人难以想象!我本人认为这不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中华民族文化堕落的表现!我的一个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是对我国百年来语文教学的定位研究,我觉得是挺有意义的。研究中也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成了政策的工具。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便“不自觉”地演绎出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这固然没有错,西方的马克思·韦伯将人类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为人的价值的提升,靠的就是教育。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民族教育,以区别于其他的所有教育。我们现在谈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很大程度上都是当成政治任务来谈的“和谐社会”。而没有把人放到社会发展的大坐标系中来谈人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民族教育的价值定位还很不准确!学校中的“早恋”,原来我们说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跟上,后来心理学家说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没有跟上,难道问题就能简单成这样?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被我们回避了,人的发展、学生的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是大大提前了!这值得我们深思。教育不是像种庄稼那样,我们用了多少化肥、多少农药,到时候返还我们多少!我们需要有更新的、更高层次的期望和追求。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这样的定位的话,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的彻底错误!此问题我不想在此展开,我的意思是说,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特色、优势和自己的文化结合起来,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来,这才是我们民族教育中核心的问题!民族教育的根在民族文化,多元文化是我国民族教育的基本特征。国外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我们需要在引进、借鉴的同时,又要发扬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们的民族教育任何时候都要有并强调自己的特色!人的发展绝对不是能依靠科学找到一个通用的公式的,人是有个性的,我们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个人个性化的能力。因此,教育科学应该吸收其他各门学科的营养,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人生道路来。因此需要彻底重新建构我们民族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只要这个价值定位有了,我们的民族教育才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我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安庆媛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