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7、8、9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四期)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直过民族”教育发展概况及对策

作者:向齐 宋淑华 向思龙
阅读数:402

来源:《教育科学发展科研学术国际论坛文集》

摘 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经过数百万人努力而完成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一年,是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的起步之年。由于历史、环境及交通等因素,云南“直过民族”以其特殊的身份在社会发展中面临不同的困难与任务。在党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政策下,“直过民族”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距离其他区域还有一定的差距。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专项助学力度;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升学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适应地区发展人才;三是加强与外界合作,完善交通、信息等渠道,建设开放教育。

关键词:“直过民族”;教育发展概况;对策

一、引言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全国56个民族的郑重承诺,从全面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加快农村建设,云南“直过民族”以其特殊的身份显得尤为重要。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最大最艰巨的任务在贫苦农村,而“直过民族”地区是影响进程的最大短板,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过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成果显著[1]

二、云南“直过民族”概念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云南边疆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分化不明显、土地占有不集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一系列照顾政策,提供长期有效的帮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地区。这种过渡在云南成功地解决了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2]。其中涉及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聚居区和部分拉祜族、哈尼族、瑶族等居住的共66万余人聚居的地区(涉及现在行政区划的8个州市、24个县、17个民族)。这些地区也称之为“直过民族地区”,简称“直过区”,这些民族也称之为“直过民族”[3]。所以,“直过民族”并非一个单一的民族团体,而是众多民族构成的统一体。由特殊的历史时期、环境以及政策所衍生出的一个特殊群体[4]

三、云南“直过民族”教育发展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交通闭塞等因素,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并未冲击到云南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依旧停留在原始形态的教育形态,大部分“直过民族”地区没有学校,接受教育人群是上层的少数民族人群,教育形式依旧是家庭教育以及农耕社会教育,以口相传为主要方式,内容多为少数民族文化及生活生产方式,没有固定的场所及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才开始迈入发展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国民党手里接管了学校,团结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组织教育工作者把旧教育事业逐步改造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事业,党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扶持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财务物力的支持,设定了“扫盲”计划等目标,为“直过民族”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教育发展起步晚,开展教学条件不足,教育发展缓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以后,全党把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教育拨乱反正,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云南省提出了到20世纪末全省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省基本实现这一目标,128个县(市)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以下。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通过书信勉励独龙族同胞齐心协力,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迈入小康生活。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重要手段,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等政策促进了“直过民族”教育发展。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直过民族”地区受教育情况分析

(一)云南“直过民族”部分地区入学率情况

据2019年云南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2019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8.02%,比上年提升0.61%,初中阶段升学率90.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33%。被誉为“云南最后的秘境”的独龙族所在地贡山县,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战中最为艰巨,但当地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帮助及自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坚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住条件。牢固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成果,依法控制辍学率,从严落实有关教育惠农政策,严控义务教育阶段的因贫失学,小学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3.6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2.89%,大学本科录取率达27.6%,在全州名列前茅。

(二)“直过民族”识字率情况

识字率是指一个国家当中,十五岁以上的合法“劳动人口”中能读写文字的人的比率,识字率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重要的条件,决定一个人能否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原因。21世纪以来,云南“直过民族”扫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十年以来,“直过民族”文盲率都有明显的降低,2000年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傈僳族下降了10.25%、独龙族8.57%、佤族3.82%、布朗族7.11%,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怒族,从2000年的29.68%降到2010年的15.05%。

(三)“少数民族”在校生情况

(图表略)分别为2015—2019年云南省“直过民族”小学在校生数、普通初中在校生数和普通初中在校生数的资料。

(图表略)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构成“直过民族”的8个民族在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的人数变化,总体上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反映出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率的降低以及入学人数的增加。说明在教育方面的扶贫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提高,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步增大,人口的文化构成逐步趋于合理。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尚未入学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还是特别艰苦的边远地区及深度贫困的人口[5]

(四)云南“直过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

高等院校是培养当代社会人才的主要阵地,持续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近年来对“直过民族”教育扶贫的大力帮扶下,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预科班等特殊的民族政策照顾下,云南“直过民族”学生走入大学的殿堂的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顺利就业就随之解决了“直过民族”根本性的教育贫困问题。在渐增就业压力面前,2015—2017年,云南“直过民族”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含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分别为2898人、3061人、3446人,就业率稳中增长与云南省平均就业率呈持平,平均就业率为97.4%,面临着困难的就业形势,“直过民族”毕业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五、云南“直过民族”教育建议

(一)法律保障受教育权利,加大补贴力度

出台相关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法规,鼓励“直过民族”教育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并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加大少数民族专项助学力度,尤其对现今还未达到脱贫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面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给予专项补助[6]。加大少数民族住宿条件建设,扩大寄宿学校规模,解决边远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双语教育,在课程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在培养本地少数民族教师时,注重科学理论知识及汉语教育,培养合格的“六有”好教师,在培养非本地教师时,要安排本地语言及当地风俗文化的培养。在汉语学习困难的民族地区,大力开展汉语辅助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学校的人员补充,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对“直过民族”的教师加大在编范围及人数,针对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给予补贴,在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培养专业全面的教师。

(三)建设当地特殊的教育体系

实行分支型学制,即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通识课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开设适合地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校本课程,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学术型学生进入高中及大学继续进行文化深造;职业型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中,学习技能学习[7]。注重教育的效益,现阶段“直过民族”学生的人数等发展的迅速,不能仅只追求速度的发展,需要更加强调教育的质量,可利用远程数字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王烽.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J].人民教育,2020(10):1.

[2]那金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兰良平.云南“直过民族”研究述评[J].文山学院学报,2019,32(2).

[4]宋媛,张源洁,胡晶.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9(4).

[5]朱学良.云南:构建教育脱贫攻坚大格局[J].中国民族教育,2019(5).

[6]张帆.学校教育视野下云南“直过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3).

[7]聂琴.全纳教育视角下“直过民族”教育支持服务系统建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2).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Yunnan “Directly-entering-socialism Ethnic Groups” Education Development General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y

Xiang Qi Song Shuhua Xiang Silong

Abstract: The year 2021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 great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effort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t is the starting year of the first stage for China to build a strong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Due to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factors, Yunnan “directly-entering-socialism ethnic groups” fac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and tasks in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its special identity. Under the Party’s polic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directly-entering-socialism ethnic groups” educ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irst, introduc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special student assistance; seco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cultivate talents suitable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r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other channels, and build open education.

Key words: “directly-entering-socialism ethnic groups”; education development general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杨静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