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既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基于大农村教育观和宏观教育质量观视阈来衡量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则以其发展目标是否提质保量、发展动力是否创新驱动、发展形态是否协调均衡和发展指向是否开放共享为主要指标。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要将潜心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深化教学改革作为中心环节,将实施分类发展作为基本政策,将加强师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将推动治理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将实施智慧教育作为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质量教育公平;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进路径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人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所需人力资本素质,为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性前提。那么,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何时代价值意蕴?如何构建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如何有效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也是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三个基原性问题,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育领域一个具有深刻时代意蕴的新课题。它既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既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
(一)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导致当下阶层、城乡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等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存在的不平等问题更加严重。[1]较之城市儿童,农村儿童所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及自身家庭文化资本均比较差,致使接受质量较差的教育。有机会入学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前提,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体现在教育质量公平上。没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或者低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失却内在本质的教育公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唯有促使全体儿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并且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受到平等的对待,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展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方能称为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使农村儿童能接受优质教育而不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切实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
(二)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诉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既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更突出表现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办学硬件的不均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才是根本所在。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教育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其中农村教育发展质量不高则是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突出表现。为了缓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诉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诉求,必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必须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加大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子弟“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愿望,缓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三)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渠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在于培养与造就一支懂农村、懂农业、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但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知识精英涌向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剧了乡村人才流失,乡村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又难以吸引乡村人才回流。当下,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尤其是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非常匮乏。这种严峻的现状严重困扰与阻滞乡村社会的长远发展,影响与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步伐。据此,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养和技能的现代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要课题。乡村振兴战略所需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广大农民群众素养和技能的有效提升,是新时代农村教育肩负的重大文化使命。以加快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供的人才支撑作用,着力打造高素质农民、高技能乡土人才和高水平乡村治理人才,一定会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步伐。简言之,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渠道,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要依靠人才带来创新,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做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加之以更加合理的分配体制机制,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而人才是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去培养的,如果教育落后就不可能培育出一批批优质人才拉动高质量发展,就很难实现共同富裕。简言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的提升。但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农村教育质量偏低,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成为我国整体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则没有中国教育的高质量。补齐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块“短板”是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农村教育在服务农村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人口向更高文明形态的进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当全面启动农业人口的现代化,大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而现代新型农民主要靠高质量的农村教育赋能。因此,农村教育自身应当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深刻的转型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旅,这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对农村教育发展提出的时代诉求。为了呼应这一时代诉求,农村教育必须以质量核心价值为追求目标,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义不容辞地迈向高质量发展大道,充分发挥推动城乡富裕的基础性作用。故此,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根本目标,也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
二、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厘清了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后,紧接着要探讨的问题是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哪些。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基于大农村教育观和宏观教育质量观的视阈,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图表1略)。
(一)农村教育发展目标:提质保量
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质”与“量”的关系,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就农村教育发展而言,衡量其是否高质量发展,则要看其是否以人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发展目标。若是农村教育扎根农村,立德树人,培养出大批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适合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现代化人才,则表明其是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基于此,本文所构建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一级指标“提质保量”,包含农村教育所培养人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个二级关键性指标。就农村教育培养人才的“质的稳步提升”这一指标而言,主要从农村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方面来评价,强调农村教育的旨归是促使农村儿童能有学习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力量感,具体包括“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乡土情怀”和“乡村建设能力”6个三级指标的稳步提升。就农村教育培养人才的“量的合理增长”这一指标而言,由于新时代单一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民和农村社会的多元发展需要,基于其价值取向要走向多元、多样和融合的考虑,则要从其向上级学校输送的人才数量和农民培训的数量来衡量,具体包括“向上级学校输送的人才数量”“为农村青年包括成人流向城市就业培训数量”和“为留守在农村的人口能够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训数量”3个三级指标的合理增长。
(二)农村教育发展动力:创新驱动
新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学校教育必须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教育质量飞跃,实现超越现代、走向未来的目标。[3]就农村教育发展而言,衡量其是否高质量发展,则要看其发展是否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本文构建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一级指标“创新驱动”,包含“课堂教学创新”和“教育治理创新”2个二级关键性指标。课堂教学创新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高低好坏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好坏。就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创新”指标而言,具体包括“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3个三级指标。决定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教育治理创新。教育治理创新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种教育要素的积极性,使各种教育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以较少的消耗获得更大的教育收益。因此,要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进农村教育治理创新。就“农村教育治理”指标而言,具体包括“农村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农村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2个三级指标。
(三)农村教育发展形态:协调均衡
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均将协调和谐作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形态。然而,当前我国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反映在农村教育领域,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和群体间仍存在较大的教育差距。如何在共同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区域均衡发展是农村教育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4]另外,在农村教育内部系统层面,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之间不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基于此,本文所构建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三个一级指标“均衡协调”,包含“区域均衡”和“系统协调”2个二级关键性指标。就农村教育“区域均衡”指标而言,着重于系统论视阈下的“区域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2个三级指标。因为农村教育自身是个系统,同时又是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单纯地就农村教育来讨论其质量的提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缘此,应当促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共同受益为切入点,形成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5]此外,系统论视阈下的农村教育诉求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6]因此,就农村教育“系统协调”指标而言,着重于“农村学校实现多样态特色化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协调发展”这2个三级指标。
(四)农村教育发展指向:开放共享
开放发展,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与全球深度互动的阶段,我国的发展与全球发展走向息息相关、命运相连,我们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反映在农村教育领域,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社会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与更好满足广大农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问题。新时代农村教育要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突破农村学校与乡村社会之间的藩篱,开辟农村学校服务乡村社会的广阔空间,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共享农村教育资源。基于此,本文所构建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四个一级指标“开放共享”,包含“向乡村社会开放”和“与农民群众共享”2个二级关键性指标。就农村教育“向乡村社会开放”指标而言,主要衡量农村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愿与能力,引导农村教师走进乡村生活,热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无私奉献乡里,具体包括“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参与乡村社会治理”3个三级指标。就农村教育“与农民群众共享”指标而言,着重基于民生视角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衡量农村教育是否以民生改善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根本指向,以农民群众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测度,具体包括“联结农民进行家校共育”“指导农民进行生活改造”和“推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3个三级指标。
三、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回答了“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哪些”这一问题之后,最后该回答的是“新时代如何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潜心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深化教学改革作为中心环节,将实施分类发展作为基本政策,将加强师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将推动治理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将实施智慧教育作为重要手段。
(一)潜心立德树人: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高质量教育发展首先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就是要立足乡土大地,厚植乡村情怀,砥砺奋进,积极担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需要,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面向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培养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新时代的新气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概言之,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以潜心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扎根农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深化教学改革: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环节
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化农村学校教学改革,为实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找到突破口和增长点。[7]一是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化与改进农村学校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探索跨学科、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8]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二是促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助力农村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农村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9]三是倾注在地化教学。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学日益脱离农村儿童经验、本地自然生态和社区文化实际,切断了学校课堂与农村社区的联系。实施与一方水土相联系的在地化教学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10]强调教学要以一方水土为依托,人要与一方水土的生灵进行对话。尊重农村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认知基础,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改造、生态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地方与环境贯穿于教学的过程语境中,使之形成主动式、参与式、倡导生态关怀并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学校教学新样态,[11]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文化变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最终促进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分类发展: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政策
农村原是一个地域概念、一个产业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对“农村”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有差异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是就当前我国县(市)、乡镇和村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及城市化发展水平而言,县城与传统农村是有很大差距的,县城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已与城市非常接近。二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县、乡、村已经形成以工业为主体产业的小城市,这些“农村”在性质上更像城市,而不是农村。三是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农村也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农民聚居程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差异性明显。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村也可分属于不同的经济文化圈。基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的现状,探寻高质量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就需要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的复杂性。在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则需从不同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状况、文化生态多维角度出发,认识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的复杂性,从而实施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分类分区推进政策。譬如,东部、中部、西部农村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平原、山区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市郊、乡村教育分类发展政策,中心校、村小分类发展政策,等等。尤其对贫困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则要制定与实施特别支持政策,保障贫困地区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故此,新时代在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出发,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分区推进,精准施策,实施农村教育区域协调均衡发展,以满足农村教育高质量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师资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没有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核心,也是农村教育的灵魂。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12]一方面,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涵养深厚的乡村情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不忘初心,铭记扎根农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热爱、忠诚、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观念,着力培养“守望信念、扎根农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农村教师师德新风尚;增强之于乡村知识分子的公共意识,注重发挥农村教师的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一是在吸引高学历高质量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同时,实施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培养院校范围,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有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二是职称评聘向农村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从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三是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科教师,同时鼓励地方探索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转岗机制,并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化的转岗培训,缓解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短缺矛盾;四是深化师范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转型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培养知识结构合理适应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未来卓越教师。同时,建立农村教师高质量发展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培训,从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概言之,既要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培植农村教育情怀,充分激发农村教师奉献农村教育的内生动力,又要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农村教师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这样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才有根本保障。
(五)推动治理创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治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新时代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农村教育治理创新,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由农村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农村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组成。[13]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立足农村教育治理实践,从农村教育的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手段等向度推进。在理念之维,要立足于农村教育振兴、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促进农村教育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在目标之维,要统筹考量目标设定,对农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体系进行重塑;在主体之维,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等责任主体的作用,促动农村教育善治模式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机制之维,要科学设计决策机制、协同机制、责任机制、监控机制等;在手段之维,需借助大数据平台,推动农村教育治理走向民主化、科学化、精准化。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革,是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农村场域中基于现代化理念所展开的教育治理创新实践,它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实施智慧教育: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是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农村教育质量偏低,现代化发展水平滞后,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进程中的一块“短板”。补齐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坐标。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有利于加快区域教育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有利于扩充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为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故此,当下在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赋能农村教育优质均衡高品质发展,使智慧教育成为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2]潘涌.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转型[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杨志成.迈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伐[N].中国教育报,2021-01-07(05).
[4]刘善槐.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重挑战与改革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
[5]盛连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8(3).
[6]王一涛.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J].教育科学,2006(1).
[7]陈如平.紧扭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J].人民教育,2019(Z3).
[8]吕玉刚.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人民教育,2020(Z3).
[9]邬志辉,张培.农村学校校长在地化教育领导力的逻辑旨归[J].教育研究,2020(11).
[10]丁学森,邬志辉,薛春燕.论我国乡村教育的潜藏性危机及其消解:基于在地化教育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6).
[11]秦玉友.师资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战略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04/content_5540386.htm.
[13]赵垣可,刘善槐.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形态变迁及实践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
初审:王远琦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