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教育》2018年11月15日 作者:檀传宝
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也存在若干发展的短板。劳动教育就是教育领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亟须努力补齐的短板之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由于学校教育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为升学做准备,一些高考、中考不涵括的领域如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日渐边缘化。其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尤为突出。比如,一些学校只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完全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另外一些学校则根本没有任何劳动教育活动的安排。
第二,劳动教育的异化。一些存在某些“劳动教育”的学校,其劳动教育也已严重异化。其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培育孩子的劳动价值观,而是已经蜕变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手段(孩子犯了错误似乎就要用劳动赎罪)、休闲方式(毕业班需要休息了,学校就组织“劳动”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才艺秀场(将劳动基本等同于陶艺、剪纸等技艺的学习与展示)。
除了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家庭溺爱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再要求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其结果是,培养了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
由于学校教育及家庭生活中劳动教育的严重弱化、异化,当前社会生活中年轻一代因为劳动价值观缺失导致的好逸恶劳、嫌穷爱富、追求不劳而获等人生倾向日益明显,而“炫富”、靠低级趣味赚快钱的“网红”等丑恶现象则已成为令全社会侧目的公害之一。
二、劳动教育弱化异化的主要原因
劳动教育之所以被严重弱化、异化,首先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一些人通过不当手段得以一夜暴富、一掷千金,而另外一些辛勤付出、诚实劳动者却常常待遇、地位极低。这些社会问题是劳动价值、劳动教育日益被轻视的根本原因。但若就教育本身而言,劳动教育弱化异化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由于错误的教育观念,许多家长、学校、媒体实际上都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长的唯一标准。而未列入考试范围或者难以列入分数评价的教育如德育、美育、劳动教育也就难免被边缘化。对劳动教育的轻视愈演愈烈,与目前应试教育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第二,对劳动教育的错误理解。
一是许多人并未从确保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地位就势必边缘化。
二是许多人将劳动、劳动教育等同于某些具体的劳动技能及其学习,忘记培育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等劳动教育应有的核心或本质目标,其结果当然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将劳动作为一种教育的惩罚手段,更是让儿童厌恶、远离劳动,因为“光荣”的劳动已经与痛苦、耻辱的体验联系在一起。
三是将劳动概念狭隘等同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也就被等同于参与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样,劳动教育就成为与脑力劳动、日常学习生活无关的额外学习项目而在心理上遭人拒斥,同时劳动教育本身也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新时代特征、创新性与吸引力。
三、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势在必行。今后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从确保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高度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强调劳动创造历史、创造人本身等哲学命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强调劳动价值理论,倡导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培养在体力、脑力上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一直是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重要指针。苏联及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以及相关教育政策中,劳动教育也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对劳动教育的强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人们只有从这一高度理解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才能从战略上真正重视劳动教育的实质开展。
第二,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劳动教育当然包括具体的劳动教育形式,学习某些劳动技能也应该成为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但是,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确立劳动价值观,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劳动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生进步的重要意义,以热爱劳动为荣、以不劳而获为耻,尊重努力劳动、贡献社会的不同阶层的劳动者,愿意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建设祖国、贡献社会、服务人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通过劳动教育的加强有力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三,努力建构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劳动从来都不等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当然也不等于简单的体力劳动锻炼。当代社会劳动形态不仅包含更多脑力劳动,许多复合的崭新的劳动形态,特别是存在于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新兴劳动形态正不断涌现,日益改变着劳动形态的旧格局。当代劳动教育应当密切注意劳动形态的演变,与时俱进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具有更多的当代性、创新性、主动性,成为孩子们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有益成长平台。
第四,形成全社会加强劳动教育新风尚。当代教育,早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狭隘范围。鉴于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家庭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传媒教育等社会教育领域,都应当采取不同方式更多关注、支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而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风尚等,更是学校劳动教育健康开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唯有将加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劳动教育的加强与改进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李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