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19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五十四期) > 正文

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现代精神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30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9期 作者:褚宏启

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不能表浅化、表面化,教育现象纷繁复杂,教育类别各种各样,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教育表象、不论什么样的教育类别,只要涉及“现代化”其背后必须具有一以贯之的共性的、本质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现代精神”。现代精神是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的灵魂,也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抓住教育现代化的灵魂。从学理上讲,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教育现代性,就是教育的“现代精神”。从字面上看,现代化是个过程,“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是指“转变成为现代”(tomakemodern),“教育现代化”是指“转变成现代教育”。教育现代性则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是现代教育区别于非现代教育、前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如教育的人道性、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专业性等。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是不断增进教育的现代性,让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越来越具有现代精神。离开了现代性或者现代精神,教育现代化就成为没有实质的空壳、没有内容的形式、没有灵魂的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就失魂落魄。

在某些区域和学校,过于重视教育的“表层现代化”,认为现代化学校就是建设高标准的豪华校舍、配备性能最先进的计算机、运用最前沿的监控设备,但是其目标是培养“会考试的人”而不是“会创造的人”学生片面发展严重,主体性不彰;课程内容的设计只是为了应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社会需求;教学方式呆板陈旧,满堂灌、题海战术盛行,为了追求考试高分“只要没学死,就往死里学”学生负担沉重不堪;教育管理中,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还是学校内部管理,都以追求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政绩观有偏差,而且管得过死,使教育缺少“活力”一些地方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干预过多,越位缺位错位严重,学校缺少自主权,同时,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也管得过多,师生缺少自主性。总体而言,在不少地方和学校“考”是目标,学、教、管皆围绕考试而展开,为考而学、为考而教、为考而管,各种各样的严管也往往是为考试服务的。“考(烤)糊了”“管死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即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提升,罔顾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教育的现代精神背道而驰的。

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要谨防“新瓶装旧酒”“瓶子”即校舍、设备、信息技术等是“新”的,但“酒”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却是“旧”的。办学条件当然很重要,但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不是教育现代化最本质的东西,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教、学、管)的现代化是更为关键的方面。简言之,教育现代化要求确立具有“现代精神”的教育目标,并构建现代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现代化的最后目标是通过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即具有人道、理性、民主和法治精神的人,建设现代社会,即具有人道、理性、民主和法治精神的社会。如果对于教育现代化何去何从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必定是肤浅的、短视的,是没根没魂没境界的。

其中“教育目标现代化”是重中之重,必须对于现代教育目标有一个正确和明确的认识,目标统帅教育的方方面面,统帅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教育现代化要培养的不是传统人,是现代人,而且是21世纪的现代人。当前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能无视和脱离21世纪这个大背景。教育现代化必须积极应对21世纪的挑战,要求教育所培养的现代人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这些素养事关个体能否更好因应21世纪的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关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

另外,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不仅教育的目标和结果要反映现代精神,培养人的过程(教育教学和管理)和提供的支持也要反映现代精神。据此,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课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

总之,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现代精神,不论是教育的目标(培养什么人)还是教育的过程(怎样培养人),都应该洋溢着现代精神。

责任编辑:康晓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