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19年 > 第12期目录(总第一百六十一期) > 正文

文明与社会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88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2019年11月30日讲座 作者:巴登尼玛

一、文明的涵义

文明是人对生命及其关系的理解与处理方式。生命的理解就是生与死的答案,这个是文明,它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文明是人对生命的理解,“生命的理解”就是信仰。简单的说,我们每个人对生命都有一个理解,这个理解就是生和死的答案,你相信这个答案就是相信、仰慕这个答案中所设定的那种未来的境界,这就叫信仰,所以信仰就是生命的理解。这个生命的理解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成仅仅是生与死的答案,这个生与死的答案是我们社会构成的原点,它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入世”,一类叫“出世”。只要是人,就一定有信仰,但是在英文里面,信仰有两个词,汉语只有一个。英文两个词,一个叫“belief”,另一个叫“faith”,而“faith”实际上是来自于belief,即每个人的幸福的境界和理想的模式来自于对生命的理解。但是我们说的信仰往往指的是未来的境界,实际上叫faith,而基础是生与死的答案,生与死的答案分成“入世”,“入世”是以世俗的、现实的物质身体的需要作为生命的答案,身体没了,生命就没了,身体存在,生命就存在;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生命就特别有意义,身体出了问题,生命就开始萎靡不振。“出世”说生命不仅仅是身体,它包含着比身体更重要的。身体是基础,它还有精神,它还有灵魂。所以生命是灵魂和躯体的结合,那么这个灵魂的大小,决定着“出世”的程度。“入世”就是进入现实世界,有的人“入世”到当下,只管及时行乐,它不管明天、后天怎么样,越是“入世”的人越讲究当下的快乐。“出世”的讲生命不仅仅是身体,他还有和身体相关的更重要的灵魂和精神,于是,每个人的信仰就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荡游,人们做事就是在这样的判断中来设计我们的行动,这个叫信仰,我们很多人就是中间阶段。

它为什么是社会构成的原点呢?因为信仰是生成世界观的核心,世界观就是空间和时间。作为不同层次或者不同区域的人,精神世界的构成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后面的空间,想想我们的思想空间有多大?是什么元素来充斥我们评判事物的空间?那么时间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何开始或结束?

二、人类文明类型

社会的类型就是文明类型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是什么?是身体还是精神?这样的一个结果投射出来对待别的生命就是如此的态度。信仰是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是生命的群体结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大家看图(图略),这个家庭在高原,男性的地位很高,但是男性的寿命很短,会因为泥石流、滑坡而失去生命;另一幅图看起来家庭成员地位平等,生活环境好,性别关系、人类生命理解的关系、等级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正在慢慢消失。图片上(图略)人的模样、人种不一样,但是人人平等。人都一样,都是从非洲出来,但是出现了进化,皮肤等样貌体征出现变化。进化不是弱肉强食,而是生命的适应。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一样,没有优劣之分。

社会结构有差异,人类文明就有差异,像瑞士这样的国家,生命关系不是由上而下的结构,这是第一种人人平等型社会;像美国,在主体性方面讲生命平等,也就是每个人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是自由的,这是第二种自我奋斗型社会。这样的结果使社会很活跃,进步很快,但是贫富分化拉开了,矛盾比较多,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的社会也在讨论福利问题;第三种是等级型国家,比如东南亚地区,他们往往背着包袱,在出生的时候,身份就划定了,身份一种是天赋身份,是等级的,各种等级在生命中各就各位。这种血亲传统,是遗传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等级在消减,过去贵族人可以享受的事情,现在平民也能享受,典型遗传传统的国家是印度。另外一种是利益传统,是权力等级的结构,人们都在思考权力归谁比较安全,这种社会也是等级社会,但也会有各种通道,比如说考试、察举。还有一种类型的是不丹,这是第四种众生平等型社会。过去这个国家是血亲等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血亲等级得特权被消减了,对生命的理解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人们收入不高,但是都很平静,人与自然关系比较和谐。以上大致就是这四种社会类型,很多国家也是基于这四种类型的中间阶段。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差异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差异。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进步的工具,具有空前的挑战,人该如何利用它?比如:权力等级的文明,科学技术可能促进这种等级,让其更加固化;也可能让这种等级消减,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它,这就是智慧的问题了。人类从来没有遇到像现在这样不断的超越人类自身发展的科学技术,人类如何用智慧使用科学技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人类的智慧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控制住了,那么教育问题就来了。理性思维不够所以对事物的理解和境界不够,如此一来,人们很可能被科学技术所消灭。

三、社会的含义

基根斯说社会:“是共享同一种生活方式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彼此交往的个体的集合”。我对社会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生存而结成的某种利益关系”。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社会学往往把社会当作整体去研究,如何从个体入手去分析社会,这是社会学的一个弱点,基根斯立足从个体去分析,如何从个体去分析,我认为是“信仰”。怎么理解生命,就怎样对待其他的生命,生命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于是社会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构,社会结构有三角形的、平行的、也有弧形的,不管什么类型,要分析社会结构往往是这样的:人,作为生命的答案,是思想的源头、文明的源头。产生的需要,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情感:需要的满足的体验就是情感。生命的理解有“出世”的也有“入世”的,两个情感需要不同,价值就不一样。价值是外部事物对我的需要的满足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某种需要的满足接近或者一致,这就是价值。情绪就是生理方面的需要,一个人没有了生理和精神性的需要,这个人就是狭隘或者情绪化的人。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越大,他的情感就像大海,情绪就只是波浪了,再大的情绪也会回到大海中,这就是人性的差异。情感是力量,价值是方向,就出现了行动,所有人的行动都是在组织机构中进行的,社会就是各种组织机构的集合。那么,作为人类社会,哪个组织机构最重要呢?家庭、家族、部落?

四、社会支柱

教育将以下几根支柱立起来:第一个支柱是宗教:宗教与其他组织机构不同,人们认为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所组成的统一组织体系,将所有共同信奉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或寺院”的道德共同体之内,是社会情感的库房。最重要的就是关于信仰的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要超越家族的社会,我们要维持在一起,就一定要有共同的价值。为生命的答案服务的组织,就是社会的第一组织机构。“社会情感的库房”的深浅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是清廉还是腐败。丰富的信仰机构是利己的,各个领域都有神明。有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交托于他人,自己不负责任,这是愚昧的。动物和人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所谓理性是超越现实来思考的另一个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和健全,它直接涉及到现实社会的布局和生命关系的处理。西方为何走出来了呢?它的精神世界在远古时期是一个立体世界,而奥林匹斯山上面有各种神灵,是世俗世界的精神反照。但是,随着历史进步,随后出现了耶稣基督,他把古代犹太人的思路重新解释了一遍,把传统变成了禁忌,让人们去遵守,讲人人平等,这个理解加上古希腊的民主制就是狭隘的地方选举制。还有古代日耳曼人的群体意识,群体的利益大于任何个人,王权高于个人但是小于整体,这样的过程过来之后人就是神的阶段,变得人人平等,于是出现了文艺复兴。

第二个支柱是经济,也是“欲望的控制水平”:它的横截面是生命答案、需要、价值、情感、行为,宗教是一个不赋予具体内涵的工具性概念,是术语是形而上的,不是具体的行为活动,承载体一般是寺庙、教堂、清真寺、帮派……那么经济是指对物资的管理,是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用最少的资源满足最多的人,最早的经济是节约。经济对应的是产业,产业的细化是行业,行业的尽头是企业。经济微观是指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是指国家的财务管理,包括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过程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经济有两大相辅相成的要素:物资(自然万物);管理(共同认识的使命)。

第三个支柱是政治,孙中山将“政治”分开来讲,“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就是把大家的事情管好。这个事是大家的安全、福利……政治是文明的道德展示,涉及到“Power”和“Right”,“Power”是不是因“Right”而存在呢?还是相反的呢?中世纪的1000年前,人们就在讨论这个事情,从传统的权力归于谁到划分权力的边界,然后再到权力为了每个人的“right”而存在,是不断变化的。最后从愚昧的时代变成了探讨每个人的尊严,权力为尊严服务而不是服从,这是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区别。

第四个支柱是法律,我们原来叫“律法”,“律”是皇帝的规定的纪律,“法”是实施,而真正的法律应该是由下而上的,法律是被发现的,不是创造的,发现哪些人的权力需要保障,于是就出现了什么样的法律,发现的法律的意义是保护人的权利。

这是四大支柱,其中信仰、需要、价值不一样,情感、行为就不一样。所以任何社会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群体的问题,是每个人生活在这个文化中的共同价值问题、共同生命答案的问题,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就业和吃穿,它应该承载整个文明,这四根支柱里面都由教育作为支撑,同时这四根支柱撑起来了整个社会,包含安全、医疗、卫生、福利和没有进入生产行业的未成年人的智慧提升的生命事业。

责任编辑:王慧,王明慧,王云霄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