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0年 > 第4期目录(总第一百六十四期) > 正文

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的应然选择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167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教师教育学报》2020年第3期 作者:蔡文伯

摘 要: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为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并珍惜生命,教师应完善自身核心素养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怀品质是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旨、家国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思想升华等价值取向,习得生命教育的知识理念,培养生命教育担当意识,训练生命教育技能,切实提高知识敬畏素养、科学探究素养、教学信息素养、健康生活素养和劳动实践素养等生命教育所需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命质量;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危机;教师核心素养;价值取向

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发生在公共领域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并需要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应对的事件或状态[1]。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产生及危害的蔓延,各治理主体既要以自身的利益为取向,也要以协同治理的方式寻求在公共安全危机应对中的共同利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生命教育和生命安全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与共同诉求,需要教师率先担责,并与学生协同作用。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贯穿生命始终的整个教育过程其实质即在于精进个体的生命质量。或者说,我们应该把生命教育看作永恒的教育主题。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三个层次。生命意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教导人们要珍惜生命。生命存在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础,如果没有生命,所有的发展也将归于零。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揭示:不管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性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2]。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会及学校需要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而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在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其自身作用: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尊重自然规律,遵守法律规则与公共秩序,具有社会担当与责任感,致力于促进人类与大自然这一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

一、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形态,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要义。生命教育不仅体现在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敬畏层面,也涵盖了社会生活多个实践领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更应心系学生、关爱社会,具有家国情怀。

(一)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

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关注学生安危应当是教师行为决策的首要任务。教师应采取恰当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动向及心理状况,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公共卫生安全加以重视,学会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因为有时无心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生命不复存在。此即落实生命教育中的首要任务———生命意识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在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价值观念,既要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还要持有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更要拥抱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3]。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关注其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即使在重大危机面前,也应注重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其在保护自己、珍爱生命的同时,仍然能保持从容向上的态度面对当下的生活及学习。

“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灵魂,需要贯穿始终。对于教师而言,其实质即是“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做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充当生命教育的先行者,帮助学生领会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与内涵要义。这既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诉求,也是生命教育的本质所在[4]。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美好追求,而学生的发展首先是要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其次是将这种幸福创造力应用于美好社会的建设之中。

(二)关怀品质是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生命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战略决策。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乃当代教育的一大重要举措。学生生命教育获得感越强烈,对于生命本身及未来人生越充满激情与希望,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自我与他人的生命,而且可以缓解自我负面情绪,乐观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准确理解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是关涉生命教育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始终,使其彰显人文精神,是学校及教师需要担负的重要使命。

在社会面临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挑战的形势下,关怀社会及社会责任感应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关怀社会,才能影响学生不被利己主义思潮所侵蚀。目前,在功利化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教育关怀表现出过于片面化与形式化的趋势,师生互动成为政策、文件的硬性要求,关怀的本意被功利化气息所污染[5]。教师关怀应是德育的重要手段,不应使学生品格出现扭曲与异化。教师是学生言行和品德的榜样,怀揣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培养具有公平正义品质学生的重要条件,也是引导学生懂得关怀、善于关怀、乐于关怀的重要前提,对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拥有关怀品质的学生也是美德链的一环,环环相扣、环环相依,将关怀之心延续、传递,有助于促成和谐社会。

(三)家国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思想升华

推崇生命教育是升华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人性向善”是生命教育的基本信仰,要以生命温暖生命、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3]。作为教师,只有将同情心与正义感融入教育生活当中,才能唤醒、促进人类心中的“善根”,使道德教育获得恒久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对人及人性充满信任感,这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意识的关键所在。

面对社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在这个紧要关头向学生展示生命教育的力量,把热爱生活、关怀他人、关注生命存在、注重生命质量的教育理念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向善”的生命价值取向。如今,不乏教育工作者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将生命的价值内涵融入教育实践中,他们既拥有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有着脚踏实地的草根情怀[7]。在此次新冠病毒之战中,他们无畏无惧冲向前线。正是这样一批富有家国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推进着生命教育理念在全国各地的践行,成为社会中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平台,学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最终目标。学生生命教育的传递,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尊重生命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而且也将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传播者与引导者,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更要让学生懂得“爱人”的意义,使学生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生命教育中的教师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而教师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纽带,在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评价等教育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种专业能力,能在教师教育实践和情感活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推动和保障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活动时,也能进而促进教师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在生命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先具备以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一)为生命而教:习得生命教育的知识与理念

台湾学者蔡明昌把“生命教育”定义为:从对生、老、病、死的观察与感受中,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培养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情愫[8]。2020年2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日期临近,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停课不停学”,加强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而存在,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来丰富和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线上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与理念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在传授生命教育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教师应有的专业性。即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要从生命本真的角度去认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应基于人的生命,把原有的知识与生命教育中的新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和传播。当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和引领者时,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的同时,还应将学生的生命视为主体,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中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

(二)从生命中学习:培养生命教育担当意识

作为人类永远的追求目标———知识与道德,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类的发展不仅是自我知识的进步,更是高尚品德的获得。当今,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步伐,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等,科技与知识成为人们探索的目标,人文教育缺失尤其是对道德的敬畏之心的缺失,打破了知识与道德的平衡,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生命异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应由工具理性转向或回归人本情怀,如此才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但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与社会良知更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教师对生命困顿与生命问题的理解,其本质源于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影响和培养着学生的思想与性格。相比于知识理念的习得,关于生命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缓慢得多。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而疏忽他们的情怀培养,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更应借此机会培植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关爱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情怀时,不仅要重视发展人的自然生命,还要重视人的社会生命和精神

生命。在自然生命情怀方面,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努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在社会生命情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人;在精神生命情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生命教育情怀还可以和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在一起,如:在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自然生命,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在德育中发展学生的社会生命,使其更好地维系和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在智育中发展学生的精神生命,使其拥有智慧的头脑,能用富有逻辑的批判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

(三)以生命影响生命:训练生命教育技能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一个个鲜活生命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一切作为在于促进生命力的发展。”[9]教育要产生直抵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教育者本身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启迪生命、以生命激励生命的教育。学生作为生命成长的主体,对于不同时期自身生命的价值理解有限,而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怀,具备自救和应急处置本领,不断提升自身生命技能,这样才能去影响、启迪和激励学生。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也带来了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民网课”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了师生传递知识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协同者和创新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生命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活动,要让“生命元素”凸显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生命活动训练,让学生学会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如何自保、如何自我解压、如何正确与家人和朋友及他人相处,并让他们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学会感恩。同时,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利,反对一刀切教育模式,而这些教育理念与行为也是生命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生命教育核心素养建构

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教师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融入课堂,应当根据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适应个体发展与生命质量提升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知识敬畏素养

1.知识积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注重实时主动汲取多样性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师,对公共卫生事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要对所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到遇事沉着、冷静、理性,才能够高效准确地提出应对策略。这是作为教师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的能力自信和生命素养,也是带给学生的一种正能量。

2.敬畏之心

实施生命教育时,教师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并敬畏生命,要让学生懂得生存、发展和幸福的意义,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敬畏它赋予我们品味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的能力,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敬畏它提供给我们探索人生极限的机会,让我们能体验生命的发展;敬畏因为它的存在, 才能让家庭温馨、圆满、幸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人权与自由的尊重和合理使用,而这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现。

(二)科学探究素养

1.理性思维

教师对公共卫生事件要有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与方法;要尊重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实和证据,尤其对当下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要有科学而严谨的求知态度;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如面对重大疫情如何自我服务、自我防护,如何科学有效地加以防范,等等,都需要教师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和高度的防控思维。

2.批判探究

恩格斯曾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安全危机的产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但是也唤醒了人与人之间难能可贵的责任与关怀,一批又一批的普通人秉持职业操守与信仰,以生命的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同样,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教师更要具有问题意识,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能够辨别各类信息的真假虚实,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要以辩证的思维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和决定,从而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要保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探究精神,开拓性地寻求问题的解决之策。

(三)教学信息素养

1.勤学善教

“互联网+”教育给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契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熟练掌握媒体操作技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对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积极的认识态度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要对公共卫生事件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善于分析和总结问题,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状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时期,灵活调整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2.信息意识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时代,教师应尽快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准确、高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能对所需信息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能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各类数字化学习和有效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具有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四)健康发展素养

1.珍爱生命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应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教师,不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重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自信、保持乐观,让生命具有一定的长度。

2.发展生命

生命教育不只是对生命内涵的传播,更是对增加生命厚度的一种尝试。生命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而这一切的产生与实现,必须有教师教育智慧的引领与扶正。故此,教师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具有一定的抗挫、抗压能力,遇事沉着、镇定,能够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洞察力。能够正确评估自身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减压方式,合理调配时间与精力,具有努力达成既定目标的持续动力[10],让生命达到一定的宽度与厚度。

(五)责任担当素养

1.勇于担责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尊自律,对自己和他人负责,顾全社会大局,热心公益事业,并自觉从小事做起,感恩他人的默默工作和无私奉献。教师要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要有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的意识。要教导学生敬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与意义。

2.国家认同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国情历史,使其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能在国家危难时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能在各种辱华、排华、反华事件中,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尊严和利益。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要让学生抱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10]

(六)劳动实践素养

1.劳动技能

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担负着不平凡的职责,引导学生尊重和珍惜一线劳动者及其成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学生劳动习惯与技能培养的很好试验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体会父母、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懂得感恩,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特长,会进行自救并维持正常的生活。

2.实践应用

面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环境和有限条件下,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素养。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也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的最好检视。

教师要注重自我主体性。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只是对知识进行单一传递,更重要的是使自身的道德、情感等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也就是要增强对于自我角色的认同。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开展生命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超越生命,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通过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以及他人的关系,学会保持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最终实现生命的亮度。

参考文献:

[1]李雪娟,邓梦阳.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公共危机治理措施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

[2]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04).

[3]佘海舟,曾勇.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蕴与课堂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

[4]郝云峰,张炬.论高校教师关怀的异化与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

[5]周俊武,孙岳兵.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和要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01).

[6]陈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立体审视与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

[7]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44.

[8]庄可.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与落实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01).

[9]孙耀胜,葛青.论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

[10]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Life EducationThe Teacher' s Inevitable Choice of in the Occas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CAI Wenbo

AbstractIn the public health security crisis, as the common mission and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whole soc1ety, lite educat1on requires cooperation bet 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order to correctly guide student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risis and cherish life, teachers should enrich their own core quality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core value of people first, the morality of caring others and the motto of loving both the country and the family. In life education, they should learn more knowledge, cultivate life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train life education skills and other literacy capabilities. Teachers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life education in public crisis, including the awe of knowledge scientific inquiry, teaching information, healthy life and labor practice.

Key wordsquality of life;public health event;public safety crisis;teachers' core competence;value orientation

责任编辑:王慧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