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科学》2020年第3期 作者:郝文武
摘 要:特色发展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农村学校在做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应通过凝聚、强化、凸显个性与优势来形成特色,展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活力。农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对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激发师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信和现代性活力有积极意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有重要意义;对充分发展师生个性、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素质有重要意义;对师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对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文化、校训、校风、学风有重要意义;对密切学校与乡村文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坚持特色化发展,要清楚认识学校特色的本质,厘清学校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自由发展的关系、学校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学校特色凝聚、强化与凸显的过程,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手段,找准学校特色的类型,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校特色;文化精神;现代性活力
现代化教育应该是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有特色的教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素质教育不断落实,许多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和发展特色。这对促进农村学校发展,特别是增强乡镇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信心、活力和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本质、价值、丰富性对促进农村教育整体发展,特别是乡镇和乡村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耳目一新的学校发展特色和积极向上的学校发展活力
多年来,我国积极而又艰难地推进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在德智体美劳基本素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自主和有个性、有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只重视考试能考高分的应试素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个别拔尖学生轻视全体学生的应试教育。[1]因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所以要积极推进和不懈追求。由于教育设施基础差、人口多、升学和就业竞争激烈等原因,20世纪80—90年代,素质教育推进得极为艰难,在广大农村学校尤其如此。所谓“素质教育看起来香,吃起来臭;应试教育看起来臭,吃起来香”,就是对当时的形象描述。即便是现在,一些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理念和信心等原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学校的特色发展虽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是能体现学校及其师生追求全面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乡村学校数和学生数大量减少,许多乡村学校成为教学点。但并不能因此就唱衰农村教育,对农村学校和教育失去信心。县城、乡镇和乡村的学校还是我国教育的大部分,学生数也超过城市。2015年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为25 618所,占全国学校和教学点的90.4%;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为200 199所,占全国学校和教学点的70.6%;农村学生66 213 029名,占全国学生总数的68.3%;乡村学生29 658 985名,占全国学生总数的30.6%。[2]不仅如此,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等条件明显改善,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学校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不仅能反映出学校特色发展的可喜局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通过这些现象从不同层面映射学校特色的本质特征。
凝聚、强化、凸显和发展文学、音乐、歌舞、书法、绘画、剪纸、体育等各种特色是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农村学校发展的特点,有的学校不仅有明显特色,而且还很有水平;有的学校除此之外,还根据学校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发展独一无二的特色。江西弋阳县和南昌市青云谱区在区县教育局和市区、县城和县镇中心学校的引导和组织下,许多学校持续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建设,形成自身的品牌。许多学校以跳绳健身为特色,一些学校依托飞机制造厂发展航模特色。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兴趣课堂练习跳绳和制作航模,在课间操全体师生做相关表演和技艺展示,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充分体现了学校发展活力和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的还在全国比赛中摘金夺银。跳绳健身也成为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黑龙江省宁安市等国内其他地区学校的特色发展项目。
乐器表演是甘肃省静宁县静宁三中的显著特色,学校提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至少要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艺。课余时间师生的主要兴趣是练习乐器的演奏技艺,在全校统一兴趣课上,几十个班级千余名学生,用大小号、长短号、大小提琴、风琴、萨克斯管、二胡、板胡等乐器集体表演,又是一次学校特色、活力和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展示。此外,甘肃省的静宁县、会宁县,广东省的中山市、珠海市和韶关市,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吉县和林海县,黑龙江省的宁安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和乌拉特中旗等地区的多所学校都把乐器演奏作为主要发展特色。
在社会普遍追求工业化、信息化的态势下,有的学校以农耕文化、文明为发展特色,实属难能可贵。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和甘肃省静宁县几所学校,以农业种植养殖、传统荆条编制和剪纸作为学校发展特色,设置了种植、编制课程并建设了专门的活动场所,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还开展了相关的评价和比赛,有的还在全国相关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陕西安塞许多学校的腰鼓特色、内蒙古许多学校的马头琴特色、黑龙江宁安一些学校的滑旱冰特色、河南卢氏一些学校的踢毽子和呼啦圈特色、黑龙江靖宇一些学校的靖宇精神传承特色和山东潍坊一些学校的红高粱精神传承特色等,都对凝聚学校文化精神、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和展示学校活力、提升学生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学校特色发展对学校文化精神和现代性活力的重要意义
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有着丰富的发展内涵、方式和途径;既有全国性、民族性的普遍要求,也有地方性与学校自身的独特表现。在重视和守正普遍本质、规律、理想目标、价值追求的基础上,重视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特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对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激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信和现代性活力有积极意义
生物的成长,无论其条件、环境甚至结果如何,人都希望看到根深叶茂、充满生机活力的状态。一所学校无论发展条件、历史文化、所处环境、实现目标和最终结果如何,都应该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发展状态。学校发展特色虽然不是学校发展的全部,但对体现学校积极健康的发展状态和现代性有重要意义,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认可、赞赏、支持和积极参与。无论哪一种特色都不是仅靠几次或几场展示就能够彰显出来的,都需要经过全体师生的长期训练、坚持不懈才能落实。无论哪一种特色也都不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和奖项,为特色而特色,而是基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特色发展。无论是否有特色都不能说明学校教学质量高低,但凝聚、强化和凸显特色,不仅可以变死气沉沉的应试教育状态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发展状态,而且也是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对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有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3]民族文化、文明是由不同时代、社会的优秀文化和文明延绵不断发展组成的,是由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多种多样的优秀文化组成的,同样也是由不同地域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的奋斗、抗争精神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支持精神组成的。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农耕文化、文明不仅是民族文化、文明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所有文化、文明的基础和源头。因此,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上,把握精神实质,根据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凝聚、强化和凸显农耕文化、文明及其文学艺术等特色,对学习、领悟古代先贤认识、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不屈不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人民,特别是热爱农业劳动、劳动人民的品质有重要意义。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应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握教育的精神实质,根据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凝聚、强化和凸显革命文化特色,对学习、领悟革命先贤、民族英雄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形成爱国爱党、坚持和追求真理、伸张正义、为国为民大公无私、视死如归、奉献一切的崇高品质有重要意义。
(三)对充分发展师生个性、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素质有重要意义
全面发展的意涵并非是让每个学生的素质达到完全均等的水平,而是在达到基本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都实现有个性、有特长和有特色发展。学校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兴趣、把潜在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趣,既有利于提升师生素质,活跃学校生活,也有益于学生适应、创造和丰富社会生活,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对师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
学习和接受教育是苦是乐,不同的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丰富和有特色的学校生活,既可以持续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文化,也可使师生的教学张弛有度、动静协调、苦中增乐,特别是与体育、农耕相关的学校特色活动,能使师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对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的文化、校训、校风、学风有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价值追求、审美旨趣、风俗习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为方式甚至设备等方面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和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对师生个人和社会都有长期、根本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校训、校风、学风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和反映,也是学校文化的不断升华和凝聚、强化和凸显。
(六)对密切学校与乡村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历史继承和最新体现,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4]乡镇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对学校参与乡镇和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乡镇和乡村文化生活,活跃乡镇和乡村文化气氛,密切学校与乡镇和乡村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利于新乡贤文化的重塑,有利于当代乡村治理。[5]
三、学校特色的本质及其与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学校特色的本质
学校特色是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的特色,所以学者们都强调它的共同文化特征。因为学校特色发展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个性发展,所以不同学者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校本化)理解与个性化(校本化)实践,并由此在学校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的独特理解与个性化表述,是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核,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集中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师生日常行为、师生所取得的成就等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弥散和扩展到学校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形象设计和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德育、学校活动、教师队伍、教学研究等整体性风貌。[6]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是国家继学校重点化发展和均衡化发展之后的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质不仅仅体现于学校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实现了特色化发展,根本标志是看学校有没有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学校文化。[7]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在于,学校在保证学生适度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有利于学生潜在优势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新的教育形态,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及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充分发展,是对“基础性全面发展+较高水平特长发展”的新的教育目的观和教育理念的实践。这是中国教育未来人才培养的诉求,也是高考科目设计和录取制度安排发生重大变革,为破解教育难题的坚冰打开一条新的通道。[8]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认识学校文化传统、风土文化和个体性特征,解决“共性不共,个性不个”突出问题。[9]还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改进的一种基本策略,是学校根据对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对区域、学校资源进行挖掘或重组利用,使学校形成特定领域独特风格或优势的过程。它以学校质量改进为根本目的,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支撑,以学校文化为价值前提和沉淀形式,以组织管理为基本保障”。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认为文化性是学校特色发展本质,整体性和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测评指标包括文化、课程、组织管理和质量改进等4个维度和15个指标。[10]
(二)学校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一般寓于特殊、规范特殊,特殊承载一般、显现一般、鲜活一般、丰富一般、落实一般。事物不可能没有一般特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一般属性和本质的特殊,否则就没有同类事物及其共同、相同的规定性,就没有人类及其国家、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更谈不上人的思维对事物本质、人类本质、共同理想、价值追求的认识。世界上不仅不存在没有具体和特殊样态的一般,而且人们感觉到的一切存在都是特殊、具体的事物,否则,一般就会无所存放、依托,不能鲜活展示和不断发展,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工业化的产品目标、标准、制造流程、结果样态甚至操作程序都是统一的,农业性和生物性生产的目标、标准和总体流程则既有统一性,更有独特性。教育的特色发展既然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要求、目标、标准甚至过程。既然是为了深化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那么,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抓手、起点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过程、抓手、起点也是一种特色。
(三)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自由发展的关系
虽然不同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都愿意追求自由、快乐或愉快。社会应在经济文化和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并引导每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追求需要。一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应该在多层面基础上有主流、主导兴趣和追求。不怕有一百个不感兴趣,就怕没有一个感兴趣。没有一个主流兴趣或尤为突出的兴趣,虽然可能比没有一个感兴趣要稍好一些或好得多,但这也是可怕的,因为这也预示着某个人很难有更好的发展。多元智力应与多元兴趣基本一致,要把潜在的兴趣转变为真实的兴趣,否则人的全面发展就会走向失败。任何学校的教师和设备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学校在努力增加和尽心调配、尽量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基础上,应集中优势资源,精选特色项目,引导、培育和发展、提升学生优势兴趣和才能。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特色。
(四)学校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重视主流学科和高考能取得高分科目的教学,轻视音体美等未纳入高考的学科教学。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则特别重视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及其特色发展,但素质教育不只是音体美科目的教学及其特色发展,也不能把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规定必须开展的音体美学科教学内容都当作特色。每个家长都不愿意使自己及其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都愿意使自己及其孩子既赢在起点,又赢在终点。但赢在起点未必会赢在终点,输在起点也未必会输在终点。真正高素质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充满自信心,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厚德载物、宽容大度、笑对人生和世界。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哪怕是打工者,只要有这种素质就是高素质的人,也是幸福和值得赞赏的人。相反,即便是赢在起点的神童,在后来的成长和发展中,也会悲观厌世、毫无欲望和追求,毫无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兴趣、乐趣,最后忘恩负义、极度利己甚至自绝于世。这既是人生也是教育的悲哀,虽不能说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但肯定与它有密切关系。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问题,也是引导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四、学校发展特色的类型和凝聚、强化、凸显的过程、方式
(一)学校特色凝聚、强化、凸显的过程
学校特色是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备等条件,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凝聚、强化而形成和凸显的。学校特色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学校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与风貌,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种学校发展战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国家或地区对所管辖学校如何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安排。”[11]学校特色也不同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可理解为学校的总体特色,也可理解为学校的某些特色,而特色学校就是指学校的总体特色。一般来说,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是指学校的总体特色,教育教学内容、过程和方式特色既可能是学校的总体特色,也可能是学校几个重要项目的特色。学校有几个特色项目不能说成是学校的特色,更不能将学校称作特色学校,但学校特色许多也是从一个或几个项目开始并逐步普遍化为学校整体特色的,没有某些项目的开始谋划、探索和长期组织落实可能就没有特色的形成。谋划、探索的愿望是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原因都与是否符合国家、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与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备等有关。所以,把握国家及其教育发展的步伐和脉搏,满足社会、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历史文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备等条件的可能甚至创造条件的可能,精准确定理念、选择项目,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经过一定时间的孕育、凝聚,通过长期的组织、落实、完善、强化、巩固,才能最后凸显特色。学校特色发展是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特色化学校或学校特色化发展的过程。
(二)学校特色凝聚、强化、凸显的方式和手段
学校特色发展与国家、社会为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紧密相关,但更关键的是校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谋划执行能力。过去有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农村学校,但其中也有一些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发展特色。多年来推进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近年来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对学校特色发展也有了普遍关注。所以,不少学校就有条件、有信心邀请专家指导谋划、提炼特色。利用丰富优质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兴趣小组、运动会、文艺晚会以及各种展览活动来展示学校特色,这都是凝聚、强化、凸显学校特色的重要方式。
(三)学校特色的类型
学校特色可以按不同角度和标准分类,从教育教学理念角度和标准划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可形成学校特色,或者说教育教学理念是贯穿到国家、地方和校本全部课程中的理念,否则就不能成为学校各种课程、活动的普遍理念。教育理念可成为号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则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的应试教育的标签,也可成为既具科学性,又有个性的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各种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实在在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质是规律的本质,规律是本质的规律,要形成什么样的本质就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本质。目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是目的的内容和形式,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就要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和应用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就形成什么样的目的。[12]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形成特色教育,也很容易僵化为应试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各种艺术修养、身体素质的形成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砥砺教育等特色教育都缺乏各种实实在在的具体实践活动,只在课堂教学中和黑板上进行,这样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达到形成特色的目的。学校特色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绝对不可缺少的。
全国农村许多学校长期通过全校性的古诗文学习、诵读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形成文学艺术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各种乐器、歌舞的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音乐歌舞艺术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书法、绘画、沙画等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书画艺术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泥塑艺术、剪纸艺术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传统手艺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足球、篮球、武术、击剑、跳绳和滑旱冰雪冰等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体育健身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农业种植养殖、传统荆条编制和剪纸等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农耕文明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航模制作等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现代科技型特色;有些学校以革命先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为依据,长期通过全校性教育活动,形成革命精神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的传承红高粱精神等,形成地方历史文化型特色;长期通过全校性教学和兴趣活动,形成心算等学校校本型特色。
(四)重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特色发展
乡村学校的发展定位趋同于城市,创新性和探索性被抑制[13],更加需要特色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少,一般都在100人以下,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甚至有学校的学生数不足10人。并且许多乡村小规模学校没有相应素质的教师,也缺乏规模性特色设备,不少学校只能通过踢毽子、呼啦圈等简单的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有不少地区通过教育共同体、中心学校等网络直播、跑校教师进行必要的音体美学科教学,但学校特色的形成存在很多困难,应努力加强与中心学校的联系,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形成一定特色,使学校充满活力、满怀信心地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文武.浅谈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郝文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民族精神——孙喜亭先生素质教育思想研讨[J].当代教师教育,2019(1).
[4]曲延春,王海镔.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意蕴、当前困局及突破路径[J].江淮论坛,2018(5).
[5]俞秀玲.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新乡贤文化的重塑[J].江淮论坛,2019(6).
[6]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8(2).
[7][11]邬志辉.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新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8]傅维利.论当代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
[9]杨九俊.学校特色建设:“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J].教育研究,2013(10).
[10]范涌峰,宋乃庆.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
[12]郝文武,郭祥超,张旸,等.教育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5.
[13]范会敏,陈旭远.内源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困境突围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9,35(4).
Highlight the Culture and Vitality of Rural Schools in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Hao Wenwu
Abstract: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s the common goal pursued by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China since the 21st centur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ural schools should form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hesion, strengthening and highlighting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advantages to show their positive development vitality.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spiring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modern vital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virtue,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red gene of Chinese nation; for fully developing the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as to activate their cultural life and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for exercis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dies and enhance their physique; for consolidating, strengthen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school culture, school motto, school spirit and school atmosphere; and for clo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village culture. To persist i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between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fre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between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us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s and means, and identify the type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pay attention to small-scale rural schools and teaching points.
Keyword:rural educ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spirit; vitality of modernity
责任编辑:徐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