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0年 > 第6期目录(总第一百六十六期) > 正文

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2598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作者:程从柱

摘 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意义出发,在不断深化展开的历史唯物论立场上,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坚实的逻辑基点。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类本质,历史性地推进人不断地走向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活动,在现实性上固然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价值;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审视,劳动教育更为根本的价值在于全面提升每个个体的自由力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劳动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基础,当代人类劳动变革也有力印证了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劳动教育基于劳动的自由性实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是合乎历史运动的逻辑必然。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

关键词: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论题。当今教育理论界在人类劳动发展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背景下,紧密结合当代人类发展及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境况与教育实践面临的新课题,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育研究对于人的发展的时代性关切及其理论自觉。那么,伴随着当今科技革命引发人类实践形态与生活样式的急速变化,劳动和劳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代人类劳动发展与教育变革的要求,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劳动观以及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需要确立怎样的理论基础及价值立场?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来探讨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与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基点

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教育价值论命题的提出,其逻辑基点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所阐明的劳动观立场以及对于人的发展所彰显出来的理想价值指向。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自由创造性劳动”的肯定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来看,人是劳动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活动,不单单具有在自然生命意义上“活着”的自在性,还具有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更好更充分地活着”的自为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直接地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但又通过“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2]人的生命自然性,离不开大自然长期的复杂演化,而“有意识的”去追求“更好更充分地活着”,创造和享有美好生活,正是人的自为性的体现,体现在人的全部生活活动即“创造人类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的活动”[3]过程中,而这一人类创造性的生命活动过程也就是人的劳动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语境中,劳动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多学科视域以及不断深化阐释的思想发展历程,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必须有一个自觉的历史唯物论立场和多学科意识并加以整体性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以往旧哲学的劳动论以深刻批评的基础上,首先在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意义上,将对象化劳动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肯定了劳动的自由创造性。劳动被视为人的类存在方式,既总体性地确认了人的存在的“类特性”,又现实性地确认了人的存在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显现了劳动的自由创造力量

在人类生活实现的漫长进程中,劳动作为“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4]促动了人与动物的分化。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论述类人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时,就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这一著名论断。人类生活实现的标志事件是工具的制造、携带、保存与使用,即人的劳动能力获得与劳动经验传递。劳动能力获得和劳动经验传递显现了劳动的自由创造性。当劳动工具的制造、携带、保存与使用逐渐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成为一种特殊能力,并且成为一种精神自觉而具有了普遍的符号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的人类出现了。并且,在劳动促进人创造自身的过程中,劳动经验传递与劳动能力习得活动,也正是人实现种系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教育自觉活动。

通过劳动,人超越了作为物种生命存在的自然性,实现了对自由创造性的占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6]在此,马克思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上肯定了人是劳动的类存在。劳动的生命活动以物质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由此人既要学会克制、延迟自己的本能欲求,不能任凭本能欲求驱使而消耗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又要在本能欲求的基础上不断展开自为的、扩大的生产劳动。因此说,“劳动是一种自我限制与延迟,但它延展了人的生存尺度,扬弃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实现了理性自我的觉醒。”[7]人的自我克制与生产劳动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自由性和对劳动产品的创造性,劳动被赋予了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文化性内涵。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存在论肯定,表征了人的生命与动物生命的本质区别,彰显了人的存在所特有的自由创造性,确认了劳动是人的存在的类本质。

第二,人的存在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印证劳动的自由创造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性的视野,将劳动问题引入到人类社会运动进程中来揭示其历史性内涵,让人们在劳动发展中看到劳动推动人的发展与历史运动的自由力量。马克思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8]劳动的生产过程即人不断产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过程,人的社会关系不断确立和改变过程,也就是人不断创造共存的社会生活和占有自己本质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正是劳动的社会性确证了人的存在的社会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在承认人的一般本质的前提下,还要继续揭示不同的劳动条件下造就的不同的个人。”[10]这就是人的存在的“现实性”本质,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性本质。

人类劳动不仅是人现实的社会性本质生成的根据,而且是推进人类不断生长自由创造力量、改变世界和解放自身的历史运动动力。人类社会运动史从实质上说就是人类社会的劳动发展史。劳动创造与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1]同时,人通过劳动不断体现和生成自身的创造性本质力量,“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能量。”[12]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发挥和发展自身的创造力,进而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实现人的存在的真正价值,所以说,人类历史运动进程印证了劳动的自由创造性实质。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首先从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层面肯定人是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存在,自由创造性劳动即人以自由意志创造自身、创造环境、创造社会、创造历史的创造性劳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给予劳动以历史性的价值关怀。劳动作为人才具有的自由创造性活动,蕴含了发展人和发展社会的教育旨趣,进而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实践的逻辑根基。

(二)劳动历史性地推动人走向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域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劳动的价值就在于人不断地改造、创造世界并推动人实现自身发展,其实质是人的自由性的不断展开和全面实现。因此说,人类劳动的发轫与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人以劳动的实践方式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生活和实现对自身生命本质性占有的历史运动过程,正是其自由性不断觉醒并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一,劳动在人的生命起源过程中促动人的自由性的孕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类人猿进化为人的标志是人脑的形成,不断进化的人脑机能促使生命逐渐发生了初步自觉的对物质生存资料的主动获取意愿,通过与自然事物发生直接的操作性关系活动来不断获得适应自然能力的进化,并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自然与自身的直接、浅显的感知性认识,由此激发了人的自然适应性的改变,即能够通过手工工具的改进和制造,逐渐超越自身本能的自然限定而生长出初步的自觉性和劳动能力,即初步的人的自由性。人逐渐具有了劳动能力,不再仅仅依从于生命种系的自然性束缚,进而加速了人的自然生命的进化,并且内向地推进了人的自由精神的进一步生长,使人不断具有人所具有的精神特质。所以说,劳动发生过程与人的自由性生成过程是同一的生命运动过程,劳动促动了人作为类存在的自由性的孕生。

不可否认,劳动由生命谋生的目的直接引发,这是极其现实性的生存需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特别强调劳动对于人的生存的初始意义,肯定劳动的自由创造性对“现实的个人”的地位和价值,把“被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成果。”[13]劳动孕育人自身的生命价值。

第二,劳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和人的自由性的普遍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确认,以劳动工具的变革发展为标志的劳动生产力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劳动形态的变革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因为劳动生产力的变革发展引发了整个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劳动的阶级性变革以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性改变。人作为劳动主体,是劳动价值创造与实现的主体,在不断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推进了人自身的自由性更普遍的扩展。人类劳动过程中由劳动生产力变革引发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现实性地推动了人作为创造历史的劳动主体的自由性的普遍发展。

劳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历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人通过劳动不断展开的对整个文化世界的创造,使得人的生活世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历史性地展现人的存在的普遍意义。人的劳动创造过程即人在劳动中不断创造属人的文化世界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过程也就是人类在劳动发展中不断发展自我与不断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改变人自身,使自身“文化化”并创造“属人”的普遍文化世界。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变革说到底是人造就的,是人作为劳动主体在与对象化的劳动客体发生矛盾性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劳动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之间交流对抗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之间的矛盾决定的。”[14]普遍的劳动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关系形态的转变,进而现实性地促进了人的本质的普遍生成。劳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其自身印证了人的自由创造性,其历史性变革显现了人的自由创造力量不断的整体跃升,推动了人的自由性的普遍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自由创造性劳动要求人的自由性不断实现全面而充分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肯定劳动既是合规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的活动,体现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劳动受制于一定的客观前提,需要合规律性;但同时,劳动更本质的是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意志行动,是人在寻求对“真”的认识基础上而达到对“善”的伦理目的和“美”的精神体验的价值实现活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肯定劳动是人追求和创造“真”“善”“美”的价值实践活动。“真”“善”“美”的价值不断实现过程就是人的智性、德性和审美性即自由性不断全面而充分发展的过程。在价值论意义上,劳动推动了人的自由性不断走向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从劳动内容与劳动能力的结构体系来看,人通过身心一体的劳动不断占有和发展自己的自由劳动能力。人的劳动能力发展,是体力劳动能力与智力劳动能力的统一性发展。在劳动能力的构成上,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5]人的体力展现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但更内在地蕴含了在其自然性基础上的深厚的精神性、文化性内涵。而智力是人脑活动的机能,作为人的内在精神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的思想、思维的本质力量。智力就其表现的范围来说,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马克思主义体脑统一的全面劳动观看来,人的智力作为一种劳动能力,直接体现在人对“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即全部的“精神生产”[16]领域及其过程中。劳动是对人身心统一的整体自由能力提出发展要求的实践活动。

人的自由性的全面而充分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7]人类本性的改变是人作为劳动主体的身心完整发展,是人的智性、德性和审美性等方面的自由性不断得到激发和超越的全面发展。人类自由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即人类不断全面、充分发挥和发展主体自由力量的过程。自由性发展即人的主体性发展,其实质是人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走向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看作人创造和发展自我的根据,在劳动与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与历史的关系上,肯定了劳动对于人自身走向自由全面发展所发挥的根本性推动作用。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广阔的历史性视野,理论性地确认了劳动具有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性的教育意蕴,这就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生动的逻辑基点。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根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作为劳动的存在,劳动本身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必然关联,劳动内在地蕴含了丰富的发展人的价值意蕴,而劳动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社会体现以及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又历史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正是劳动所具有的发展人与发展社会的价值旨趣,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实践的逻辑根据。

第一,劳动教育: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

劳动教育问题,究其实质来看,是教育与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教育的全部合理性根据都是建立在教育与劳动关系的历史性建构中。劳动教育是教育与劳动的过程——关系性生成,其生成和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一方面,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劳动主体的劳动能力、基本素质及其发展要求需要教育特别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教育去培养和培训,人类劳动越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就越高与越充分;另一方面,劳动本身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劳动可以实现教育价值。劳动既是教育价值确立的根据,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且可靠的途径,劳动使得“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在产品的对象化中确证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18]所以说,劳动与教育在实现劳动主体发展价值上具有共通性。人类教育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正是建立在人类劳动不断发展基础上并与人类劳动发展不断发生关系性变革的历史。

教育究其起源来说,就与人类劳动密切关联。尽管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教育理论界有诸多不同主张,并且对教育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是争议,但是,从人类学来看,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的起源过程也正是与教育起源相伴随的过程,劳动、教育在初始的意义上与人类起源过程是一体的。“教育的必要性问题……从一开始起就必须纳入对人的存在的认识之中。”“人是一种可以教育”并且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造物。”[19]教育起源首先指向的是人类劳动活动中具有教育内涵的人类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的才是独立的形式化教育活动的出现。初步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发生,源自于为生存的劳动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一起。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产生学习意识,在劳动过程中学习劳动,劳动的生产与生活过程被赋予了教育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形式化教育活动。因此,在初始的意义上,教育也即是劳动教育。

教育在起源过程中与劳动的一体性,表明了人类教育离不开人的劳动实践基础,或者说,劳动价值实现为教育价值实现提供了实践支撑,同时也表明了人类劳动需要教育的引导。从人类劳动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价值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推动人的劳动价值创造力的不断提升中,并且随着人类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的进步,教育对于发展人的自由创造性价值也显得越来越充分与必要。劳动是劳动主体的劳动,是劳动主体的自由创造性的生成与发挥。人成为劳动主体并历史性地改变自身而又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教育对劳动主体的培养和劳动生产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20]因此说,教育在价值论上要直接指向劳动主体,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发展劳动主体的劳动教育。教育与劳动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劳动教育的实现确立了统一的价值根据。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人的发展观的思想实质。人的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确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生产劳动的精神要素及其产品日益扩大,个体学习、知识生产等智力劳动越来越凸显,劳动的专业性、创造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劳动者的劳动界限被打破,简单体力劳动和复杂脑力劳动的关系日益紧密联结,生产劳动发展成为关涉一切价值创造活动的普遍劳动,人的生存与发展也被纳入到普遍的社会劳动体系并被引向更全面的素质发展要求中,因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劳动对人的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结果。把劳动教育视为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切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劳动的类本质存在及劳动发展的思想旨趣,反映了现当代教育与普遍的生产劳动形式相结合的实际状况。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具有实践的逻辑合理性,确保了劳动教育具有确切分明的内容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以发挥不同劳动形式特定的教育功能,凸显不同劳动过程独立的教育价值,也使得全面发展教育的逻辑体系更加自洽明晰。通过具体劳动过程促进人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要求和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因此才能够真正地落地生根。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能直接地体现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让人真切体验到劳动对于创造生活的生命意义。通过不同形式的持续性的劳动,磨练人承受、接纳以至热爱、献身于劳动的意志品质与精神品格,帮助人激发自由创造的潜能和趣味,提升人生产和创造劳动价值的能力,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与尊重的价值观念等。

第二,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根基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我们从历史唯物论的视域确立了教育的劳动价值指向。劳动源自于人的生存必然性,但不是仅限于生存必然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考察劳动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中,肯定了劳动的生产性、谋生性等工具基础性,但更深层次地赋予了劳动以实践的普遍意义。劳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不断融合且发展了人类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普遍文化成果及其价值意涵,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和人类自身自由性的普遍发展。

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启示我们,理解劳动教育绝不能畛域自囿于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别教育活动,不能仅仅从劳动的外在工具价值出发来看待劳动教育对于劳动力培养的基本价值,还需要从劳动的内在价值层面以及放眼于人类劳动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历史视野中,全面审视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根基。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且突出劳动教育特别的地位和价值,是我们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立场。然而,在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及其实践中,往往更多地偏向于强调生产生活中物化劳动方式与劳动内容的社会性教育意义,“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21]这很难说触及到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价值根本。劳动教育需要从全面的、发展的劳动观出发,深入到劳动的内在价值层次上来彰显对人自身作为劳动存在的价值关怀,突出劳动在释放人的自由天性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性中的根本教育价值。因此,从劳动的根本价值立场出发,劳动教育还应该确立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人的价值立足点,“劳动教育命题的着眼点就在于培育在体力、脑力上均获得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等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22]

劳动教育有着深厚、深远的价值意蕴。理解与实践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工具价值的教育活动形式,还需要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立场上深层地、历史性地把握其整体性、全面性的促进人性升华的价值内涵。劳动教育根据不同的社会境域以及劳动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及其特点,对人的一般劳动素质和一定劳动能力培养的工具价值实现是必要的,但不是根本性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来审视,自由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活动,需要我们把握到教育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内在统一性,把教育与劳动在促进人的自由性全面生成的价值根基上统一起来,也就是把全部的教育活动与人类全部的劳动活动融合起来。由此,劳动教育过程成为了人全面地、历史性地占有自身劳动本质的教育过程。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发展人的自由性的事业,而“劳动是创造人性、又促进升华人性的根据”。[23]所以,教育在更内在的意义上就是以实现全面自由劳动为目的的劳动教育。

随着人类劳动发展,劳动也越来越走出其偏狭的结构,劳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内容结合越来越往“普遍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劳动的精神要素及其要求的不断提升日益增加了社会平均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其产品的享用度,体现在服务劳动、知识劳动、数字劳动、创新劳动等方面的社会劳动形态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越来越占据主导位置。这就意味着创造“更智能化,更可交流化,更情感化”的“非物质产品”的“非物质劳动”[24]日益成为当代人类劳动鲜活的发展方向。由此,劳动教育也越来越走向属于全体人的全面劳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体系中。同时,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教育活动本身也越来越凸显其劳动价值属性与意涵。劳动教育不能没有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能力以及一定劳动品质等基本劳动素质的教育,在现实性上,劳动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独立的工具价值,但劳动教育更为根本的价值在于全面提升每个个体的自由力量,培养个体真正成为自由创造的劳动主体,进而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的劳动意识、劳动方式、劳动关系、劳动文化和劳动价值的变革发展。劳动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与人类劳动发展统合起来,将教育的全面性与劳动发展的全面性融合起来,而这必须植根于人性发展的深处,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根基。

三、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社会基础

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的一个根本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根本价值指向,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其全面性上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全体人的自由性的发展,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性的发展;二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部自由性的发展。所以说,自由全面发展是每个个体的自由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自由性不断走向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实现的历史进程。

教育与劳动共通的价值逻辑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的价值遵循。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赋予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使命担当,是人类劳动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历史使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

第一,从劳动发展的内在社会动力机制来审视,劳动对自然必然性限制及其异化的克服并不断提升为更充分自由活动的内部矛盾运动过程以及劳动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必然关联,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根本动力。

劳动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天职,本应是有目的的、自由的,并由此创造人类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共同发展。然而,私有制出现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被异化。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劳动被阶级性地歧视,被看作为劳动者所从事的“苦役”。统治阶层占有和享用物质劳动产品,但却把劳动受必然性制约一面以思想性强化,否定了劳动本身在冲破自然性束缚中展现的自由力量。近代以来,虽然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价值被理论性肯定,但主要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近现代个人主义的思想宣扬,将“个人自由”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这对于人性解放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机器生产模式下的劳动分工,使得劳动个体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构成了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日益普遍的社会分工,造成了普遍的劳动异化和人的发展异化。

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统治下的异化劳动,一方面体现为劳动主体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成果享有的分离,劳动的片面发展,劳动者的尊严缺失等;另一方面是统治者的异化,统治阶层在资本竞争中人性扭曲,被物欲所牵制,资本逻辑统治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变为利益关系,导致社会阶层的分裂。统治阶层视自身操控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治理等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活动为真正的自由活动,阶级性地遮蔽了劳动的自由本质,并制度性地剥夺了劳动者更充分和更全面发展的自由权利,人的自由性被分化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

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来审视,人类劳动并没有在私有制度下因思想性否定和阶级性占有就失却了其固有的创造性力量,并没有在社会对抗中放弃人的本质力量发挥对丰富劳动成果的历史性创造。劳动异化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内在矛盾不断运动过程。在劳动内部,生产力特别是不断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最活跃、最积极的社会前进推动力,必将冲击并最终瓦解导致劳动异化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使劳动从束缚和异化的物质生产领域中不断解放出来,并将把劳动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一般活动,使劳动逐渐升华为真正符合人的发展要求的自由活动。

对劳动主体来说,异化劳动虽然背离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却现实性地为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劳动性质的改变创造了客观条件,为教育和劳动教育重塑劳动主体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以不断培育和生产出新生劳动力,这就为消解劳动异化客观上催生了变革教育与劳动的力量。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价值必然要面向生产力发展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求,为劳动发展和为劳动者冲破异化的劳动束缚发挥引导作用。劳动主体在教育中不断觉醒并获得自由的精神力量,成为变革社会关系的主体,而教育也随着劳动发展不断演化为面向全面劳动的教育。面向全面劳动的教育与劳动教育走向了共通性,通过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不断克服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中,历史性地成为冲破劳动的阶级局限性、克服劳动异化、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力量。

劳动教育对于克服异化劳动下人的片面发展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其内在动力机制就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教育与劳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关联。

第二,从劳动发展的外在社会基础与历史趋势来看,劳动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充分的社会条件。

劳动发展、社会发展把劳动主体从必然性劳动束缚中不断解放出来,为劳动教育发展并深入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创造了社会条件。劳动教育以现实劳动为基础,并在既有的劳动解放前提下进一步促进劳动解放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解放实质是解放劳动主体——人,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劳动发展与劳动解放过程中,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交往关系不断得到拓展,这为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更充分的社会交往活动基础。人的交往环境、交往模式对于人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说,劳动解放意味着更广阔的人的发展格局的解放,因而也是一种走向更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解放。

人的解放就是人拥有真正的主体间交往关系,因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人自身”。[26]人类劳动发展本身历史逻辑性地推进了作为劳动主体的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和接受更充分教育的可能性。劳动发展就是不断扬弃劳动异化而走向人的劳动本质真正实现的解放过程,也是对教育提出全面提升劳动主体的自由力量并促进教育本身发展的过程,是劳动及劳动教育中的压迫和被压迫矛盾关系被不断消解的过程,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在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生命的劳动中产生的:再也没有压迫者,也没有被压迫者,只有正在获得自由的过程中的人。”[27]让劳动真正托起人性之美和创造美好生活,不断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

劳动解放绝不仅仅是止于物的满足的充分实现,如果在物质劳动解放中不能实现更深刻的人的精神发展,那么物质劳动解放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精神空虚。所以说,劳动解放意味着人肯定和实现自身更丰富的价值生活,意味着更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教育价值实现。劳动解放本质上是劳动的自由创造性不断增强,体现为劳动的精神性内涵与技术性手段的不断提升和丰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和大工业生产,既为劳动和劳动主体本身走向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又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创造了社会条件。同时,随着科学及其技术的更大进步,使得劳动获得了克服必然性支配的更强力量,劳动主体能够从对物的依赖中获得相应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在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中获得更自由的发展机会和发展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劳动解放,使得劳动教育更能够以劳动的方式展开,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上更能够灵活自由地满足个体自主发展需要。

从当代人类劳动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是获得了生动的时代印证。

当今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劳动越来越向自主性、创造性和智慧性提出了要求。数字化的智能劳动以及越来越个性化的劳动选择为劳动解放和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与自由时间,为人类走向全面的自由劳动和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展现了可期待的图景,劳动教育也因此在未来性、理想性的维度上获得了更充分的价值期许。

在当代人类科技文化发展的推动下,社会总体劳动的智力要素、特别是创新性智力要求越来越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及其普遍使用,使得非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显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劳动价值。当代人类劳动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对劳动本身以及劳动教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更高发展方式和发展内涵,人的自由创造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强烈,劳动越来越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劳动多样化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个性化意味着人的个性化发展,劳动因此也更鲜明地指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在劳动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当今时代,教育与劳动将在个体性、全面性与创造性的高度上逐渐实现融合统一,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中,分化的教育形式在劳动价值取向上不断走向内在统一,体现为更深层、更全面综合和更具自由价值精神的劳动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和自由美好生活构筑坚实基础。所以说,劳动发展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普遍教育意义,为劳动教育承载全面教育和个性教育不断展现了人类性的社会条件。

余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劳动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质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劳动发展过程即人类以劳动的方式发展劳动和发展自身的历史过程,内含了以教育活动来促进劳动发展的历史运动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解放理论性地落实在通过消灭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以实现劳动解放进而走向更全面、更充分的人类自由活动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哲学并不能给劳动与劳动教育应有的位置,意识形态性地遮蔽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价值。给劳动和劳动教育以价值性肯定并上升到作为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类特性高度,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劳动是“最光荣”的、“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和“最美丽”的[28],因而,劳动应该是最具人性的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关于人的劳动发展思想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劳动升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

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在人类通向更高发展阶段上的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人作为劳动存在通过全面的劳动教育以促进劳动文化整体发展和人类自身不断解放的文化价值使命。“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且证明了一种新的力量的存在,即建设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29]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类在任何时候从精神到行动都凝结了对人自身价值及其目的的创造和超越,人类总体性的自由与解放在不断地走向新的阶段、新的高度。人类克服劳动异化和获得劳动解放的劳动发展过程,既是人类通过不断提升自由劳动能力以摆脱劳动必然性和社会性束缚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并通过劳动教育越来越以合乎人性的方式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人类对劳动实践活动的需要和拥抱,将越来越冲破其工具价值的限制而凝聚其在自由全面发展方面的目的价值,人类针对劳动的需要将在更高发展阶段上实质性地显现为一种“教育性”的需要,即历史性地凸显劳动在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而不是其在满足物质追求方面的价值。即便是直接指向物质生产领域以及需要付出一定体力的劳动形式,也更加凸显其作为一种自由自主的生命体验过程在人的身心发展品质方面显现的特别价值。人类超越“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而走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0]的发展阶段,正是马克思为人类解放及自身发展所描绘的理想价值引领。

人作为不断追求自身完善的“目的主体”,正是“‘人的发展’构成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31]而劳动则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的发展的“首要目的”就是“扩展自由”,由此,“我们必须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社会承诺”,[32]并在劳动与教育不断融合发展的社会运动过程中,历史性地通向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高度。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发展,必然是‘有个性的人’,即是自由个性。”[3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在于每个个体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自由个性发展不是唯个体的发展,而是个体在全面的、自由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作为其他“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同发展,是整个人类联合体的共同且全面发展。

因此,直面当今时代的劳动变革,必然要求劳动教育站在新的人类发展起点上,激活劳动教育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在教育变革中契合新时代劳动发展要求,并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立场上,发掘和实现其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以突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不断培养解放自我、全面发展和创造历史的人类主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0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6][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7]张义修.从“劳动塑形”走向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重释[J].哲学研究,2013(9).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10]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1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3.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14]钱津.从劳动的角度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J].求实,2005(8).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90.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2.

[18][英]肖恩·赛耶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贺来、刘福胜译[J].哲学研究,2007(9).

[19][德]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

[20][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25.

[21]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2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

[23]刘永佶.劳动主义(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26.

[24]A. Negri&M. Hardt, Multitude: War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mpire, New York: The Penguin Press, 2004:108.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27][巴]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6.

[29][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88.

[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31]贺来.“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2.

[32][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4.

[33]冯建军.类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性假设[J].教育研究,2019(3).

How Can Labor Education Promote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Marxist View on Labor and Human Development

CHENG Congzhu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and existentialism g the Marxist view on labor has established a solid logical base for labor education to promote human's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Labor as a free and creative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constitutes the essenc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historically promotes human beings to approach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Labor education as a kind of process unifying both education and labor has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instrumental value in reality. However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rxist labor view and the theory of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more fundament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lies in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free power of each individual and promoting hi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human labo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 internal motive mechanism and social foundation for labor education to promote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contemporary human labor reform also strongly confirms the necessity of labor education to promote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freedom of labor labor education takes promoting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its value objectiv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logic of historical movement. It is the Marxist view on labor and the theory of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at provide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bor education to promote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labor education; Marxist view on labor;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王云霄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