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0年 > 第12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期) > 正文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西南大学
阅读数:926

来源:西南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增刊 作者:左亚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在多年研究并实施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校发展中,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筹资源,开发劳动课程,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的参与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实践探索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出了“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仁勇合一的教育”“生活教育,手脑相长”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参与劳动,经受锻炼。凉亭子小学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该校充分发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追根溯源,把当年陶行知先生在合川境内创办育才学校的一系列办学思想,融入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打造“生活力教育”的办学理念,挖掘劳动教育内涵。本文是我校充分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手脑相长”的育人理念,开展“以德立人,以劳育人”的实践研究与探索的成果。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理念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抗战时期曾在合川地区创办育才学校,并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因此依据地域教育文化优势,我校组织团队研究并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择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建构“生活力教育”的学校主题文化,并以此作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办学方向。所谓“生活力教育”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生活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成长创新的能力。在细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研究中,我们把“生活教育”中“手脑相长”的劳动教育理念提炼出来,作为学校开展“生活力教育”的实施策略之一。

教育独特的含义有两层意思:其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二,教育就是社会改造。“生活即教育”,即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育,生活提供教育素材,生活提供教育契机,生活也提供教育实践机会,人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并成长。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就是希望教育者要基于儿童的具体生活来开展儿童教育。激发孩子的劳动潜能,还应当认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陶行知曾把生活教育的基本形态高度概括为:“农夫的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他把对学校师生的劳动教育分为七大类别,包括:改造社会、教育儿童、干农事劳动、科学的常识常能、医药卫生、艺术、学校杂务等。

二、定位学校课程目标,构建学生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合川区凉亭子小学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启发和指导下,以“生活力教育”为学校文化主题,以劳动实践为载体,建构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建构劳动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评价体系。

(一)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奠定学生成长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享用好习惯和人类思维创造力的益处;培育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一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现代科学与艺术的最新成果,熟悉1-2门科学、艺术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实践和互动交往的积极态度;关注欣赏身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美,体验现代科技与社会文明成果,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素养。

(二)科学建构生活力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要素融汇贯穿于各学科之中

从生活力课程理念角度出发,在学校课程的具体开展中,应融入劳动课程的共同要素以及个性要素。共同要素体现劳动课程的基本价值,个性要素体现劳动课程的学校特色。尤其要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劳动课程开发切入点,把劳动教育统筹整合在地方课程与部分国家课程中,特别是个性化课程对应陶行知生活教育的“23常能”,我们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提出了“新23常能”,适应当下和未来教育。我校的课程体系统称为“生活力”课程,分别由“齐步课程”“拓展课程”“荣誉课程”三个类别组成。

“齐步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构成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包括:“自学课程”,是开阔学生视野、分层分类学习的社团及学科拓展课程;“潜能课程”是提升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优势潜能的个性课程。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劳动要素,利用班级劳动和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自觉;“自觉课程”主要采用主题式、项目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比如校园劳动篇中“自家自留地”,学生在自己班级的劳动工地和廊道花盆、飘书台的盆栽等自己亲自劳作,开展“春种”比赛,评选种植能手,养护能手等;“荣誉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从领事课程、责任课程、创造课程和策略课程四个领域进行开发建设,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建立合作共建的课程评价机制

基于劳动教育的“生活力课程”教学目标,要思考如何整合多元评价、多维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等科学评价方式,形成一种促进合作学习以及劳动共建为特色的生活力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着重从多个角度出发,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并且采用评价方法多样,积极探索新的评价体系与制度,从课程开发水平、课程实施质量、学生课堂表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成长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三、手脑相长,积极拓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搭建师生劳动实践平台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使劳动教育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凉亭子小学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构建师生劳动实践平台,目前学校劳动课程分为三个篇章:校园劳动篇、家庭劳动篇、社会劳动篇。

(一)校园劳动篇

课程名称为“劳动最光荣”——争做每日劳动小能手;“勤劳动、有担当”——班级劳动教育主题队会课;“节节高”——劳动种植课程。课程形式为每日下午放学,每周二下午大扫除的劳动教育,实践做班级、校园清洁。(自编劳动儿歌,跟随儿歌一起劳动)。坚持每月一次劳动队会教育课。比如,每年在“3•12植树节”这一天举行“节节高”劳动种植节点课程,学生带着种子、铲子、水壶等小工具与家人一起种下植物。课程内容为每日劳动,教育目的在于使孩子们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这与凉小为孩子们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生活力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班级劳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安排值日,负责打扫卫生、摆放物品、清理讲台讲桌、维护保养绿色植物,以及定期擦洗教师玻璃,清洗教师地板等。在课程效果方面,学生每天放学时收拾书包、对齐桌椅、分区劳动、洁具摆放等环节步骤整合,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成长为“会整理、会自理、会种植”的三会劳动小能手。

(二)家庭劳动篇

课程名称为“劳动最美丽”——争做居家劳动小达人。本课程结合一些节点具有仪式感地开展。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课程形式为书包整理、房间整理、厨房实践、穿衣洗衣、花草打理等篇目。课程内容为分年级分主题每月学会一项生活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在课程效果方面,同学们主动学习整理技能,分担家务劳动,快乐地做着不同类别的家务。

(三)社会劳动实践篇

课程名称为劳动最伟大——争做文明劳动实践者。课程形式为公益活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将公益与劳动教育合理融合起来。课程内容为践行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形成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效果方面,培养劳动意识,发展劳动技能,也促进家长和学生亲子关系进一步深厚。

总之,学校实践陶行知劳动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建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学生劳动实践,形成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巧,在劳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生活教育特色,拓展劳动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劳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发扬劳动奋斗精神,成长为中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喻剑,杜学元.论陶行知的儿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7(1).

[2]康伟平.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乡土地理教学[J].科技风,2020(8).

[3]吴志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教学的启示[J].福建陶研,2020(1).

责任编辑:李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