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二期) > 正文

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作者:朱贤友
阅读数:329

来源:《决策探索(中)》2021年第1期

摘 要: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协调发展,而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环境下,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并从提高教育地位、丰富教育形式、融通教育资源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人才培养;劳动教育;育人路径

对于师范生教育而言,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如何教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优化自身能力结构,怎样发挥教育作用、彰显教育价值。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应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中,认知异化、保障体系匮乏、教育地位弱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劳动教育工作难以有计划、有深度地稳定开展,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高校及教师还需为此做出更多探索与努力。

一、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

(一)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德育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基本遵循,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体系,也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与能力。劳动教育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是学生验证知识、深化认知的有利途径。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能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轻松实现,更不能停留在口头层面。中华民族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发展,劳动人民也在这一进程中证明了劳动实践在创造历史、塑造体魄、丰富精神世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师范生作为日后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整体素养不仅决定了自身发展高度,还将对年青一代形成深刻影响,所以在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肩负人才培养职责的有益实践,也是整个教育体系聚焦立德树人目标、推动立德树人发展的积极探索。

(二)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追求,劳动教育无疑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而劳动教育充分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教育要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教育,也是贯通各类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获得运用知识、检验知识的宝贵机会,也能拓宽自身视野与知识面,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劳动实践需要学生分配个人时间,付出体力精力,能使学生身体机能得以充分调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加强体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二、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提高劳动教育地位

在全面育人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教学课程,还是由学校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共同构建的人才培养网络,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意义。一方面,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要和立德树人工程全面融合,即劳动教育和德育工作一样需渗透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所以全体教师都应积极树立劳动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劳动教育内容、设计具有劳动实践要素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师范生人才培养需规范劳动教育过程。高校可探索设立劳动教育通识类必修课,或在现行通识类必修课程体系中加入劳动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成为覆盖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组成部分,并根据课时安排对应设置1~3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应全面融入学生教育之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扩充劳动教育载体,使劳动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协调。一是学校要组织大量劳动教育活动。高校要在校级层面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督促各学院积极开展“学习劳动模范月”“劳动实践活动周”等主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在劳动节、青年节、国庆节、雷锋纪念日等重要节日期间,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学习工匠精神、体悟劳动价值,使劳动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别是在教师节这一特殊节日,高校需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学生对教育价值的认知,也要倡导学生向优秀教师学习,使学生立志成为业务出众、品德突出,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二是学校要将日常教学实践活动转变为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载体。学习理论知识最终要为升华思想认知而服务,为指导生活与工作实践提供支撑。高校需深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深化劳动教育内容、掌握劳动技能技巧,同时不断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扩充劳动教育载体。

(三)融通劳动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引导与影响也不可小觑。基于此,师范生人才培养中践行劳动教育,还需积极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及参与。在具体实践中,高校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家长逐步树立起主动参与劳动教育、积极创造劳动教育机会的思想意识。此外,高校可与街道社区、公益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单位展开沟通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与专业发展、道德成长、品行锤炼有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不易,感悟成功的难得与喜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本质和劳动教育的意义,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优化劳动教育路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不可否认。高校在培养师范生人才过程中,需认识到劳动教育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复杂教育活动,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定推进劳动教育优化创新的信心与决心,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才能为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劳动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浩.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功能及有效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03).

[2]白玮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3]李刚,王旭,梁晓崴,等.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73).

[4]陈建波,游宗英.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

[5]郭晓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9(06).

责任编辑:王云霄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