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二期) > 正文

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

作者:匡瑛 李琪
阅读数:65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3期

摘 要:职业本科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就业和教育的需求,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因此发展职业本科势在必行。直面当前对职业本科认识的局限性,要清楚认识到职业本科的不可替代性,即与其他本科在发展逻辑、发挥的社会功能、职业面向、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属性等方面具有根本差异。文章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职业本科发展策略:推进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与目录管理、促进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

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职业本科”)是我国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分化及追求类型结构合理化的共同趋势。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及“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将其视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改革任务;随后在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15所“职业学院”为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2020年1月,教育部又公布第二批6所新升格的“职业大学”。我国职业本科发展政策先导,势在必行。办好职业本科的关键是把握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摆正职业本科在整个本科教育中的位置。职业本科是与其他本科具有“同层不同类”特征的另一类本科,此本科非彼本科,它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类型本科教育。只有正本清源、廓清边界、稳固定位,才能切实发挥职业本科应有的社会功能。

一、势在必行:发展职业本科既是时代必需又是历史必然

(一)职业本科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代的必然产物,新时代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动迫切要求改善教育结构

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2019年8月,国新办在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指出,2019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成为支撑经济前行的重要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驱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升,同时也改变了原有劳动力的格局和需求。在智能化时代,原有科层制工作体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转向扁平化、网络型工作体系,工作复杂性增加,工作组织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主流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严”变革为“定制化(或单件制)生产”和“柔性化”生产。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详见图1,图略),规则性劳动大量被机器替换,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即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技术能力与工程能力复合。

由于这一变化趋势,岗位工作任务愈加宽泛且复杂,这些直接决定了原有高职高专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是不充分的,同时这些职业能力也是不可能通过普通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可见,我国人才供给结构面临着人才“层次”和人才“类型”的双重矛盾。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检测中心2018年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各技术等级或者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7。其中,高级技能、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39、2.01、2.01。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教育结构显然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与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根据斯宾塞对于有机体“功能主义”阐述的基本要义,教育结构直接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就目前而言:一方面,职业教育内部向上延伸的需求亟待满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也势在必行。

(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缓解教育焦虑、就业焦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满意教育追求的必然回应

近年来,随着就业规模扩大,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据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调查显示,本科生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高职高专生就业率稳中有升。由于普通咼等教育培养体系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导致普遍存在“毕业即失业”的就业焦虑。而缓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式就是引导其分流到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使其学有所用,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除了就业焦虑,愈发严重的教育焦虑也是当前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氛围下,如果学生想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通常会选择获取学历和学位。而当前能的实现这一梦想的路径极为单一,学生和家长无从选择,教育焦虑由此诞生并逐年前移到基础教育甚至学前教育阶段。与此同时,20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追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因此,让个体能按照自身意愿在多种选择中获得自己心仪的适合的教育,真正解决“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教育选择并授予相应的技术学位,既能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教育焦虑,又能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学习自由,使高等教育真正从“筛选的教育”走向“选择的教育”。

(三)发展职业本科是顺应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项必要举措

职业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职业化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在产业转型与教育普及的双重影响下,战后工业化国家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发达国家纷纷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包括德国专科大学、英国多科大学、日本短期大学在内,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兴起。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以分化为主的知识量倍增发展为以综合为主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智能全球化。技术发展速度的迅猛及其综合化、复杂化的趋势,使得职业岗位任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因此,各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以满足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如德国于2009年3月1日正式成立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日本也于2017年通过法案修订设立了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O可见,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经济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明确发出了一种信号,即产业对拥有掌握复杂技术知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只有中等层次和高等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及以上的职业教育尚属空白领域。因此,立足我国现状,开办符合本国国情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遵循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二、边界模糊:对职业本科本质的认识存在局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仍只趋于精英化、学术化的单一发展路径,无法满足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分类定位问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有学者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和我国实际情况,将中国高等学校划分为综合性研究型、专业型(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三类。[1]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探索构建了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理和政策层面被予以肯定,但在现实实践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只停留在咼等专科层次,未有涉足本科层次,对发展职业本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是否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存在一定争议。甚至有部分学者提出职业教育不一定要有与普通教育同样的教育层次。[2]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加之从2019年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职业本科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满足市场和个人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受到重视,[3][4][5]发展职业本科,将本科层次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本科试点的实践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对职业本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职业本科的内涵未形成统一认识

当前,国内学界对职业本科的概念内涵理解各异,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本科就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简称“技术本科”,[6]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本科是在高职高专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更高层次的办学模式,即“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7][8][9]还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本科职教”或“职教本科”。[10][11]这不仅仅是概念表述的问题,因为上述研究虽然在阐释各自概念时都有强调职业本科在教育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领域范畴、在教育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但是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概念的混用容易造成对职业本科内涵的理解含糊不清,进而难以深入认识职业本科的本质。

(二)对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关系认识存在混淆

国内已有研究通常较多关注职业本科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外在条件,并常常就职业本科谈职业本科,而忽视与其他本科的比较,造成职业本科与其他本科尤其是与应用型本科之间的关系存在混淆。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应将应用型本科纳入到职业教育范畴,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职业本科教育实施的主体,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统领职业教育;[12]或认为应用型本科是职业本科的办学形式之一。[13]这些将应用型本科与职业本科一概而论的观点泛化模糊了职业本科的本质内涵,难以凸显职业本科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要深入把握职业本科的本质属性,必须廓清职业本科与其他本科的边界,从自身内部出发,从更深层次的学理层面探寻职业本科的不可替代性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正本清源:职业本科与其他本科的本质辨析

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相比,主要存在三方面本质差异,即发展逻辑、发挥的社会功能和职业面向。基于这些本质属性的差异,三类本科教育在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属性、实现方式等教育特征方面也彰显出各自的特点,形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局面。与此同时,三类本科均指向个体本科层次学习力的培养(如表所示,表略)。

(一)职业本科与其他本科的本质差异

第一,职业本科的起点是职业和工作,遵循工作体系逻辑,因劳动和技术复杂性程度上升而生,而非遵循学科深化或分化的基本逻辑。普通本科属于传统的学术教育,其本质是理论性的。学术教育产生伴随着以知识性质为标准的学科分化,哲学、数学、物理等学科逐渐形成,[14]不断完善着学术教育的体系,学科是学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普通本科的逻辑起点是学科的发展,并遵循学科体系自身的深化和学科分支化的基本逻辑。应用型本科是具有应用性质的学术教育或工程教育,[15]究其本质也是理论性的,只是十分强调科学理论或规律在行业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其逻辑起点是行业领域的发展。行业是动态变化、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所以应用型本科遵循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体系,并指向行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发展逻辑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源头均来自学科的分化,遵循学科体系的发展逻辑。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的结果,是完全按照传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举办的本科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16]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围绕职业岗位变化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因此,它产生于职业发展中,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群发展,遵循着工作体系逻辑,指向岗位工作中劳动复杂程度的发展,重点是要能及时面对和处理更加复杂高深的工作问题。

第二,职业本科依据现实需要改造客观世界,积极发挥技术传承创新和技能迭代的社会功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就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根据这种社会功能类型,普通本科侧重于认识世界,发现科学规律,并因此实现理论突破;而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更侧重于改造世界。但应用型本科主要通过运用科学规律和原理改造世界,重点开展工程规划和工程决策等;职业本科则更多是基于现实的实际需求,通过技术技能创新改造世界,从而实现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与创新、迭代。

第三,职业本科主要面向非专业性职业。从教育学的角度对职业和相应教育类型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理论型职业与科学教育、工程型职业与工程教育以及技术、技能型职业与职业教育三类(如图2所示,图略)。[17]

就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而言,其中,理论型职业人才主要由学科性质的普通本科教育承担培养;工程型职业人才的培养既由科学应用性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承担,如工程规划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又由技术应用性质的职业本科教育承担,如工程技术型人才;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由职业本科教育承担,其中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同时涵盖部分高技术产业对理论知识要求高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可知,普通本科面向的职业类型以理论型职业为主兼有工程型职业,应用型本科面向的职业类型以工程型职业为主兼有工程技术型职业,职业本科面向的职业类型以技术技能型职业为主。

根据《教育学名词》(2013)的提法,理论性职业与工程性职业均属于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al occupation),所谓专业性职业是指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主要运用特定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及创造性工作的职业,通常需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如医生、律师、建筑师等。而技术技能型职业通常属于非专业性职业,主要基于职业本身的需求、基于一定的理论开展工作实践和工作创新的职业,有些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并非所有职业)。所以从职业属性来看,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均面向专业性职业,而职业本科面向非专业性职业。

(二)教育特征差异

第一,从教育属性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属于工程技术类和复杂技能类教育。美国教育家福切克(H. A. Foechek)提出:大学在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 technology)。其中科学类和科学工程类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工程类属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工程技术类属于职业本科教育。这四种基本类型虽有交集,但在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中主攻方向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技术类教育只停留在中低层次,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工作方式的发展,更多复杂技能出现,复杂技能类教育随之产生,它们也应该被纳入职业本科的范畴之内。

第二,职业本科主要采取针对职业能力体系的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而非传统的精英主义人才培养模式。普通本科教育沿袭传统古典主义、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模式,开展精英主义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对应用型本科而言,因为其在很多方面和普通本科相像或一致,所以很多人对应用型本科存在误解,认为它就是普通本科。但其实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学术教育或工程教育内部分化的结果,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和普通本科一样都是理论知识,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更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际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之后面临诸多困境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其基因还是传统学术教育,仍然采取传统的精英主义人才培养模式。而职业本科不仅仅打破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养的逻辑和面向上与其他本科存在差别。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遵循的是工作实践中职业能力的要求,符合工作任务的组织逻辑,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理实一体,面向技术技能型职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职业本科是通过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的应用学术。普通本科教育的核心表征为科学发现和理论突破,应用型本科教育表现为科学应用、工程规划、工程决策,而职业本科教育则体现为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其背后的学术支撑分别为基于科学规律发现的科学学术、基于科学应用的应用学术和基于技术应用与研发的应用学术。由此,延伸出职业本科在发展方式上与其他本科存在差异。普通本科教育通过理论假设与推演以及跨学科碰撞等实现科学规律的发现和原理;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领域科学理论运用与产教研发等实现科学的运用,进行工程规划和决策;而职业本科重在面向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以及工作导向的技术技能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

(三)共性特点

职业本科和其他本科同样注重本科层次的学习力的培养,只是载体和方式有别。职业本科教育与其他本科教育都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范畴,虽然在本质上有着类型属性的区别,但“高等性”是其永远一致的根本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本科的“高等性”不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体现于职业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技术使用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无论是职业本科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即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总和。通过不同的载体和模式培养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应具备的最为本质的能力,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是所有本科层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旨归所在。

四、守正创新:发展职业本科的若干策略

(一)推进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本科在类型上区分于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类型特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避免简单的复制移植。首先,在人才培养内容方面,要始终坚持行动导向培养模式,完善基于工作本位的学习制度,遵循工作实践中职业能力的要求,注重面向工作导向的技术技能创新。其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倡导产学研一体,坚持校企合作育人,丰富并拓宽合作渠道,注重与产业学院、产业大学、产业研究院等进行长久、深层次的联合,实现互利共赢。再次,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方面,要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基于能力标准的资格制度,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切实发挥资格证书在教师准入、晋升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建设一支符合本科层次教育需求的职教教师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本科教师的特殊性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创新职前分类培养模式,完善职后培训体系,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双向挂职制度,促进教师校企同一体制内的双向流动和基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双向流动。最后,在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方面,要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设立专门的技术教育文凭和技术教育学位,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的建立健全,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遵循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健全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如恢复建立八级技工制度等,提高职业本科的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同。与此同时,理顺职业教育内部衔接通道,推进中本贯通和高本贯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建立自成体系的内部升学通道,从而有效保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独立性。

(二)优化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与目录管理

作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本科层次的教育,职业本科在专业设置方式、专业范围大小、专业内容深度等方面与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存在本质区别。优化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和目录管理,不仅有助于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有助于理顺职业教育各层级之间的专业设置,构建具有贯通性、凸显职业性的专业目录衔接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培养路径,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职业教育的专业从本源上与社会职业紧密相关,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因此,在对职业本科进行专业设置时应满足现实性、独特性、层次性、发展性等基本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的专业层次提升、产业内涵扩充引发的专业复合交叉、智能化趋势与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发展引发的专业内涵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引发的职业新变化所对应的专业和普通本科无法培养而市场稀缺的职业人才为判断依据,仅需符合其中一条即可开设相关的职业本科专业。在制定职业本科的专业目录过程中,应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专业目录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在参考已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设置现状和专升本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确定符合需求、成熟、稳定的专业;同时,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远景,及时淘汰过时陈旧的内容,注意现代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规划一批新专业,使专业目录保持一定前瞻性和适度超前性。二是中、高、本专业目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专业目录之间的衔接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专业范围之间宽窄关系倒置、不同层次专业内涵之间交叉重复、不同层次专业之间跨专业类、不同层次专业缺少续接专业等。因此,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衔接体系,必须重新梳理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三个层次在专业范围和专业内容深度方面的关系,实现三个培养层次的专业目录之间的纵向衔接,注重一体化目录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生涯路径,并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化发展。

(三)促进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

对于职业本科而言,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推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如何科学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本科的课程开发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化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系统研制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求的课程标准,指导课程规范建设迫在眉睫。在制定职业本科课程标准时,不能照搬普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标准,要坚持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以对接职业能力标准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建立健全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从而为提高课程开发质量以及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提供保障支持。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受学科中心观的影响,常常按照学科知识逻辑构建课程模式、组织课程内容。因此,在进行职业本科课程建设时要深刻认识到职业本科的教育类型属性,课程改革必须突出“职业性”。在课程开发主体上,坚持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指标,保证职业本科所培养的人才始终适应技术进步升级、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在课程模式上,职业本科课程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根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课程建设和革新的关键一环。教材作为承载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质量高低直接关乎课程实施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职业本科教材建设,提升教材质量,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保证教材编写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此外,还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

[2]郭建如.职业教育本科的相关争议探析——兼论高等教育双轨体系构建与职业教育本科的发展空间[J].职业技术教育,2020.

[3]陈群.新时期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

[4]陆素菊.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19.

[5]梁艳清,杨朝晖,侯维芝.关于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

[6]刘文华.技术本科教育:构建职教体系的有效衔接[J].职教论坛,2012.

[7]钟云华.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

[8]张明杰.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高职本科教育试点高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

[9]程忠国,李玉春,刘丹青.高职本科: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J].教育与职业,2007.

[10]方泽强.本科职教课程方案的开发逻辑与行动策略[J].职教论坛,2020.

[11]杨开亮.工程技术类职教本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以A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

[12]郑文.本科应用型教育还是本科职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J].高教探索,2020.

[13]孟瑜方,徐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

[14][17]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5][16]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is not the So-called One: the Essence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Kuang Ying & Li Qi

Abstract: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can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respond to the changes of people' s demand for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and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o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To fac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we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irreplaceable nature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hat is, it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other undergraduate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logic, social function, 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type, talent training mode, academic attribute, etc. Based on deep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ptimizing the specialty setting and catalog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Keywords: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李睿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