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4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三期) > 正文

为乡村教育振兴而大力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

作者:郝文武
阅读数:266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

摘 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共同本质和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有特色、先进性和高水平的国家教育现代化本质和目标在农村有特色的普遍化。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基础上充分体现的学校精气神的个性,是教育理念特色与教育形式特色的统一。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优质教育必须振兴乡村教育,结合乡村文化、地理等特点,努力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和乡村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学校特色发展;乡村教育现代化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共同本质和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有特色、先进性和高水平的国家教育现代化本质和目标在农村有特色的普遍化。虽然农村城镇化使得乡村人口、学生和学校大量减少,但是乡村还有不少学校和学生,而且近几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通过有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城镇化速度明显放缓,乡村学校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有些地方乡村学生还有所回流。不仅如此,不少学校加强特色发展,既充分体现、展示了学校发展的活力和信心,也说明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对乡村学校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主体间教育科研团队”2018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振兴乡村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前后,在西部、中部、东部实地调研了18省区市,问卷调查了140多个县、600多所学校,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优质教育必须振兴乡村教育,需结合乡村文化、地理等特点,努力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和乡村教育现代化。

一、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优质教育必须推进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现代化。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概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19年我国第一个标题含有“教育现代化”字样的教育远景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战略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这使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迈出新步伐,进入新阶段。

现代化有国际标准,是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任何现代化都是在主权国家发生发展的现代化,是本国人民创造和享有而后影响世界的现代化。中国的国家及其教育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创造和享有的现代化,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以中国方式推进,不是其他什么现代化和推进方式。中国的现代化当然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优质教育有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特色。

中国教育的特色除了有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根本的和总体的特色外,还有许多具体特色。学校教育特色是教育特色的核心。学校特色既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特色,也有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等特色。中国教育的特色或者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既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总方向、总方针,也充分体现于各级各类教育的特色,甚至来源于各级各类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具体特色的概括。

“农业大国”的农村教育不仅在整体数量上是国家教育的主体,而且乡村教育在数量上也是国家教育的主体。可是对于在振兴乡村教育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来说,虽然农村教育在数量上仍是国家教育的主体,但是乡村教育在数量上已不再是国家教育的主体。有些县市虽然还有不少近两千学生的乡镇学校和三四百学生的乡村学校,但许多县市更多的是几十名学生的乡村学校。乡村和农村不仅不可能截然分开,而且相互包容和促进。然而农村的乡村教育还是不同于县城甚至乡镇的农村教育。布点少,规模小,质量高,有特色,方便上学,安全可靠,城乡均衡,是现代化乡村学校的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化及其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建制和人口的不断减少,乡村学生和学校也必然减少,小规模学校自然会增多。然而乡村及其人口的减少,学校和学生的减少不等于、也不应等于乡村及其学校的破败衰落,小规模乡村及其学校也可以、也要推进并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必须有新学校、新教育。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必须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现代化。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乡村建制和人口不断减少、乡村学生和学校逐渐减少和小规模学校增多这一过程中和状态下的振兴和现代化,是不同于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的教育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无论从对象或者地域还是从目标说,都是两个层面。农村教育包括县城教育、乡镇和集镇教育、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部分。农村教育现代化包括县城教育、乡镇和集镇教育、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县城教育、乡镇和集镇教育无论是以前还是目前还是未来都将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及其教育在萎缩,甚至空心化,距离现代化越来越远,所以,乡村及其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振兴,然后才是现代化。

二、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是充分体现学校精气神的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

多年来,我国积极而又艰难地推进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和国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的教育,是在德智体美劳基本和基础素质发展基础上,积极主动自主和有个性、有创造性地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只重视考试能考高分的应试素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个别拔尖学生轻视全体学生的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所以要积极地推进和不懈地追求。由于教育设施基础差,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素质教育推进极为艰难,在广大农村学校尤其如此。学校特色发展是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基础上和过程中有个性的发展,学校不能很好推进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就很难推进特色发展。所谓“素质教育看起来香,吃起来臭;应试教育看起来臭,吃起来香”,就是当时的形象描叙。即便是现在,在一些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和信心等原因,推进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但由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城乡均衡发展,大部分学校不仅有现代化的实验室、电脑房、图书室,还有琴房、画室、舞蹈房和大小不等的塑胶操场,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等,完全改变了以前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的局面,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学校特色发展虽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也不只是跳跳唱唱画画,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充分展示、反映学校及其师生追求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等精神面貌。近年来,凝聚、强化、凸现和发展各种文学、音乐、歌舞、书法、绘画、剪纸、泥塑、体育、农耕等特色是全国许多农村学校的特点,有的学校不仅有明显特色,而且还很有水平;有的学校除此之外,还根据学校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发展其的特色。

江西弋阳县和南昌市青云谱区在区县教育局和市区、县城、县镇中心学校的引导和组织下,许多学校持续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成为学校的亮丽风景和著名品牌。跳绳健身是江西弋阳县和南昌市青云谱区、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黑龙江省宁安市以及全国其他省区市许多学校的显著特色,一些学校还依托飞机制造厂发展航模特色。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在兴趣课堂练习跳绳和制作航模,在课间操全体师生做跳绳体操和技艺展示。做航模表演和技术展示,其场面宏大、令人震撼,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活力和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的项目和学生还在全国比赛中夺金摘银,屡创佳绩。

乐器演奏技艺是甘肃省静宁县、会宁县,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和韶关市,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和林海县,黑龙江省的宁安市等地学校的显著特色。静宁三中提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至少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艺。课余时间师生的主要兴趣是学习和练习乐器技艺。在全校统一的兴趣课上,几十个班级千余名学生,用大小号、长短号、大小提琴和风琴、萨克斯管、二胡板胡等乐器集体表演,展示出耳目一新的学校特色、活力和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的项目和学生也在全国比赛中屡创佳绩,有的项目还出国在国际舞台上比赛、展示,取得好成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和乌拉特中旗等多所学校都把乐器演奏作为主要特色,陕西的安塞县许多学校把腰鼓表演作为主要特色。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社会普遍追求工业化、信息化的态势下,学校以农耕文化为发展特色,实属难能可贵。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甘肃省静宁县、陕西省汉阴县、四川省广汉县几所学校,以农业种植养殖、传统荆条编制作为学校发展特色。有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设置小农场,许多学校设置种植编制兴趣课程,在兴趣小组,学生认真快乐地学习种植养殖、传统荆条编制作,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校还开展种植编织技艺的评价和比赛,有的项目和学生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汉阴县一所学校不仅有比较大的空闲土地,让学生从事农耕种植和插花剪枝知识、技艺,还充分利用毗邻废弃不用的老粮库,建设农耕文化、文明展示馆,展示前人用过的锄头、镢头、簸箕、风车、纺车、磨盘、碾子、水桶、锅碗瓢盆勺等,让学生感受农耕文化,认识农耕文化的丰富多彩、历史发展与积极意义,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四川广汉等一些幼儿园也利用一些空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儿童观察植物生长,学习种植和收割等技艺,体会劳动过程和劳动的艰辛。过去乡村学校每到农耕和农收季节都要让学生帮助家人、农民耕种,还有做一些增加学校收入和减少浪费的勤工俭学活动,这也是重要的劳动教育。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没有这些劳动教育了,但在青海玉树地区的学校仍然在开展这类活动和劳动教育。每逢挖掘冬虫夏草季节学校就要放假,让学生帮助家人、父母挖掘冬虫夏草,这既是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也是一种劳动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全国学校都放暑假期间,课题组才有机会于2020年7月调研了玉树市和囊谦县20多所学校,对高原教育有了亲身体验和一定了解。

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传承是许多学校的重要特色。黑龙江靖宇县一些学校以传承“靖宇精神”为特色,江西弋阳一些学校以传承“方志敏精神”为特色,山东潍坊一些学校以传承“红高粱精神”为特色,四川北川一些学校以传承羌族文化为特色和广汉一些学校以三星堆文化为特色,黑龙江和吉林一些学校以传承朝鲜族文化为特色,都不仅对提炼、凝聚和发展学校特色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学习和弘扬革命文化、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发挥了积极作用。

古诗文诵读、书画、剪纸、泥塑和陶艺制作是全国农村许多学校教育的特色。我国地域广大,古诗文诵读、剪纸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个地方的许多学校尽管都在开展古诗文诵读、剪纸等教育活动,但只要过程和内容不是雷同,那么也是一种特色。还有些学校在重视基本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特点、教师特长和学校经费状况形成学校特色。黑龙江宁安市一些学校以滑旱冰和传统武术文化为特色,河南卢氏县一些学校以踢毽子和呼拉圈为特色,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一些学校以心算为特色,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一所学校以茶艺为特色,这些特色发展都对凝聚学校文化精神、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和展示学校活力、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对乡村学校发展的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是教育理念特色与教育形式特色的统一

特色是在普遍性、一般性基础上的特殊表现,人的特点是在人的一般、普遍本质基础上表现的特殊性,教育和学校的特色是在教育和学校的一般、普遍本质基础上表现的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和决定特殊的本质,特殊寓于一般,是事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表现。

(一)学校特色的本质

学校特色是在国家全面发展教育和教育发展特色基础上的学校精气神的个性,是学校精气神的统一,即学校发展的有形或形式与无形或理念和活力的统一。学校的理念和形式有普遍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独特性互为基础两个层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历来是我国教育共同的、普遍的目标和理念,也有全国统一的普遍标准和实施要求,应该是理念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没有理念和理念偏离既不是全面发展,也不是学校特色,但有理念而缺乏多姿多彩的有特色的活动过程和形式,也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和读书死,不可能真正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非面面俱到、整齐划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而是在此基本目标和要求基础上的多种多样。因为学校特色有许多不同层面,所以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理解、解释。

彭钢认为,“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校本化)理解与个性化(校本化)实践,并由此在学校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表述,是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核,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集中既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师生日常行为、师生所取得的成就等教育教学实践,也弥散和扩展为学校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形象设计和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德育、学校活动、教师队伍、教学研究等整体性风貌[1]

邬志辉和傅维利认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是国家继学校重点化发展和均衡化发展之后的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质不只是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实现了特色化发展,根本标志是看学校有没有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学校文化。”[2]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在于,在保证学生适度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有利于学生潜在优势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新的教育构成形态,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及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充分发展,是对“基础性全面发展+较高水平特长发展”的新的教育目的观和教育理念的实践。这是中国教育未来人才培养的诉求,也是高考科目设计和录取制度安排发生重大变革,为破解教育难题的坚冰打开一条新的通道[3]

杨九俊认为,学校特色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认识学校文化传统、风土性和个体性,解决“共性不共,个性不个”突出问题,“以核心价值观为传统,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心,以新型交往关系为纽带,‘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走校本发展之路”[4]

范涌峰和宋乃庆认为,“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改进的一种基本策略,是学校根据对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对区域、学校资源进行挖掘或重组利用,使学校形成特定领域独特风格或优势的过程。它以学校质量改进为根本目的,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支撑,以学校文化为价值前提和沉淀形式,以组织管理为基本保障。”[5]

(二)学校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统一目标、标准和要求甚至过程、方式,特色发展是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其具体过程、抓手、起点就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过程、抓手、起点也是一种特色。

(三)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多层面兴趣和自由发展的关系

虽然不同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既有一致层面,也有不一致方面,但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追求自由、快乐。有条件的学校,在全面发展理念和目标基础上,应尽可能地挖掘潜力、创造平台,发展、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教育适合学生,使学生多才多艺地发展,使学生成为愿意成为的自己。

四、结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特点,努力推进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

(一)学校特色凝聚、强化、凸显的过程

学校特色是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备等条件,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凝聚、强化而形成和凸显的。一些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可能是通过几个相互紧密联系的重大项目长期形成的,但不断变换理念和主题的项目很难形成特色。学校特色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学校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与风貌,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种学校发展战略,或者更上位地说,是国家或地区对所管辖学校如何发展所做出的战略安排。”[2]学校特色也不同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可理解为学校的总体特色,也可理解为学校的某些特色,特色学校就是指学校的总体特色。特色学校只有通过学校特色长期发展形成,两个层面发展相互联系,都必须长期坚持,精心培育,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好高骛远。

(二)学校特色凝聚、强化、凸显的方式和手段

学校特色发展与国家、社会为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条件紧密相关,但更关键的是校长和师生的教育理念、态度和教育管理者的谋划执行能力。过去有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但也有一些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发展特色。多年来推进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近年来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得农村和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明显改善,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对学校特色发展也有了普遍关注。所以,不少学校增强信心、利用创造条件,或者学校自主设计和提炼特色,或者邀请专家指导谋划和提炼特色,坚持不懈形成特色,使学校特色内涵明确,外延扩展,表里如一,精气神统一蓬勃发展。

(三)学校特色有许多类型,但都应是具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特色

学校特色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分类,从教育教学理念角度和标准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可形成学校特色,或者说教育教学理念是贯穿到国家、地方和校本全部课程中的理念,否则就不能成为学校各种课程、活动的普遍理念。教育理念既可以成为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的应试教育,也可以成为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而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和理想目标。

(四)结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教师特长等特点形成学校特色

结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教师特长等特点形成学校特色是全国各地学校努力推进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共同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全国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优势,学校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特点,发挥教师特长,形成特色,不仅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而且是挖掘、培育和传承中华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五)重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特色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许多在百人以下,有的只有十几名甚至几名学生;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素质的教师,也缺乏规模性特色设备,不少学校通过踢毽子、呼拉圈等很简易的器材在很简易的场地开展文体活动。有不少地区通过教育共同体、中心学校等网络直播、“跑校”教师进行必要的音体美教学,但学校特色的形成存在很多困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应努力加强与中心学校的联系,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形成一定的特色,使学校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地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尽可能生动活泼、自信自强、拓展素质、有特长地发展。

总而言之,“特色发展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农村学校在做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应通过凝聚、强化、凸显个性与优势来形成特色,展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活力。”[6]乡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对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激发师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信和现代性活力有积极意义;对充分发展师生个性,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素质有重要意义;对凝聚、强化和凸显学校文化、校训、校风、学风有重要意义;对密切学校与乡村文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正视和反思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特色发展形式化表面化、学校特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7],要结合乡村文化、地理等特点,要关注学校特色凝聚、强化与凸显的过程,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手段,找准学校特色的类型,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努力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和乡村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8(2).

[2]邬志辉.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新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3]傅维利.论当代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

[4]杨九俊.学校特色建设:“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J].教育研究,2013(10).

[5]范涌峰,宋乃庆.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

[6]郝文武.在特色发展中彰显农村学校文化和活力[J].教育科学,2020(3).

[7]郝琦蕾,常梦.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5).

Revitalizing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Actively Promoting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s

HAO Wenwu

AbstractIt is the common essence and goal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o develop theworld's advanced quality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advanced and high-level nature and goal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rural are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school is the character of school spirit fully reflected on thebasi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and it is the un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educational ideas and educational forms. To develop world-class modern and high-quality education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we must revitalize rural education,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ulture and geography,andstrive to promot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s;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王云霄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