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5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四期) > 正文

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者:杨小微
阅读数:73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3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早期更多使用“效益”或“效率”来表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追求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逐步扩大到制度体系、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就是说,时至今日,高质量发展不再只是专属于经济领域的理念,它已经扩展到社会其它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以来,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开始步入快车道。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是为整个教育界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了未来15年的蓝图,而刚刚开过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那么当下需要明确的是: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来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

如果说,中央强调的中国当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那么,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则是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优质而公平的教育需求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在具体经济形态上是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供给体系,那么教育现代化也是意在提供一个优质且公平、高效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供给体系。

过去经济是以增长为主的核心概念,而今在增长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增长”和“发展”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明智的学者意识到,“增长”可以用GDP等数据来描述,但这种增长未必带来了真实的“发展”。人类学上有个术语叫“内卷化”,最早是人类学家格尔茨总结爪哇岛的农业经济时提出的,解释的是为什么农耕经济越来越精细化,每个(土地)单位上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然而产出并没有增加(增加的产出被增加的人力消耗)。“内卷化”在教育上也可理解为“过密化”,知识过密化意味着教育结果在表面上表现出“量的增加”,而实质却出现了“质的停滞”。教育中的“内卷”指的是目标上、价值评价体系上和竞争方式上的高度单一化。比如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现代化投入之大、教学改革关注之重、各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之多,却并未真正扭转升学主义导向的偏颇,实现从机械被动学习转向自主主动学习的希冀,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不自主、不主动、无深度、无创新的。这就是典型的“内卷”或“过密”,是我们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特别要警惕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

教育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不唯增长的、内涵丰富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具体来说,教育现代化发展要体现“教育供求更加平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机会获得上更加公平、教育生态更加和谐美好”等多方面特征。

教育的供求平衡不仅表现在教育系统要满足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的“刚需”、人民群众期待优质教育的“普需”以及适合学习者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特需”,还包含着对人民群众正当合理教育需求的引导,从前述教育的“内卷”现象即可反观到不合理的过度需求的存在,需要纠偏和引导。合理正当的教育需求反过来可以引领教育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而供给变革又可以不断催生新的需求。

教育资源配置上的高效,除了物质条件类的资源要素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类的如教师的有序流动则至关重要,更要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创新及先进智能技术的支撑作用。教育结构上的优化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人口增长规律和特征合理增减学额学位,还要特别注重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上的公平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及人群之间的教育差距,有意识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持续增进人民福祉,这其中就包含着教育以其优质、公平、高效的教育供给来满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合理需求。不仅如此,教育生态的美好还更多地体现在:宏观层面,教育与社会与生活和谐共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中观层面,学校或学习中心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经由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和有效行动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温馨的学习共同体;微观的图景则是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每位教育者的公正对待,从而使教育过程充满平等、尊重和爱。

责任编辑:李晨程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