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6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五期) > 正文

论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及其正效应

作者:黄静静 王帅
阅读数:16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4期

摘 要:在普遍追求确定性的同时,教育知识体系也存在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有其正效应。从知识论、系统论和冲突论三个角度来看,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在普遍重视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性的负向效应时,更应看到其正效应,即以实质理论弥补形式理论之不足,在规避和博弈中创造教育回应现实的契机,为教育的发展变革提供空间,通过挑战教育知识体系的权威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性;正效应

教育知识具有广博性、复杂性、多样性、关联性以及迫切性等特征,其促使教育理论工作者构建一个确定性的教育知识体系,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但是,这种努力似乎难见成效,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宏观的教育知识体系能够包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于是,教育者对于教育知识体系本身的确定存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教育知识体系本身似乎就具有不确定性。倘若如此,教育理论知识今后的指向性该是什么呢?换言之,教育知识体系的这种不确定性是否一定是负向性的呢?它是否有其正效应,从而为教育理论提供更大的发展与提升效力呢?正视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不仅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不确定性所包含的种种正效应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需要将其挖掘出来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一、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

千百年来,人类在追求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孜孜不倦,最终将确立一种适用于整个教育领域的体系架构,可以说,教育知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确定性寻求”的历史。我们需要寻求这种确定性的普适原则,从而给社会尤其是教育带来更多的理性预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人类发现教育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普遍。事实上,彻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不存在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教育知识体系之中,它们是教育知识体系必然面对的张力,只是在确定性周围存在着广阔无垠的不确定性海洋,而且随着教育知识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深入研究,这种不确定性将变得更加明显且无法避免,辩证地看待不确定性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一方面,教育的复杂性是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的根源之一。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知识体系就是把与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其属性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平衡系统,使教育知识都融汇到这个教育知识体系中,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教育永远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还需要考虑不断变化的情境,而且变化的朝向、变化的幅度等也是不同的,最终导致了教育的纷繁复杂。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每个人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性格脾气,不可能将教育与每个具体的人的关系做一个确定的界定。同时,教育体系内部包含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评价系统、教育内容等许多不同的子系统,必须将它们都固定地归属到同样的一个教育知识体系中去。

另一方面,人类本身的局限性也使得教育知识体系无法确定。由于人类经验过的教育世界非常有限,人类认识过的教育世界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人类没有经验过的教育世界可能更广阔,这是人类的局限性之一。也就是说,由于人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不足,导致无法确定统一的教育知识体系。同时,人的认识还受教育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制约,这是人类的局限性之二。也就是说,由于时代的限制致使我们无法给予教育知识体系一个确定性的架构。

二、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

从上述论述不难看出,教育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客体(教育)与主体(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显然源于建构的客体(教育的复杂性)和建构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局限性)。除此之外,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知识论的角度——知识的生成过程

单就教育知识来讲,其生成过程是不确定的。这一生成过程极其复杂,除了必然、逻辑、理性因素外,还充满了偶然、不可控因素和非理性力量,如直觉、灵感、顿悟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此外,教育知识的生成还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得出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教育知识的获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从教育实践到教育理论、再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经过这种自发过程生成的教育知识体系是客观的、符合知识的生成规律的,但这个过程是不确定的。任何教育知识都是符合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现实,一旦进行了时空变换,它就可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它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导致绝对真理,只是一种相对真理。任何教育知识都需要从当时当地的教育实践中搜集素材,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取舍、分析、整理,得到一个一般性认识,这个一般性认识再被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进行验证,看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对不合理之处进行否定后,再进行修改,进而再否定,再修改……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扬弃,或许会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但如前所述,这种教育知识也只是符合当时当地的教育现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教育知识也必然不会统一地固化下来,否则就是一种倒退。正因如此,人们会不间断地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不断生成新的知识。所以,从教育知识的生成过程来看,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就显而易见了。教育知识是构成教育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而基本要素的生成都是如此不确定,那么,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也就不可避免。

(二)系统论的角度——体系的发展规律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它的形成也是不确定的。教育知识体系作为一种系统,必然会涉及到系统论的有关理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当前,系统论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诸如耗散结构理论、突变学、模糊系统以及混沌理论等科学理论,不仅丰富了系统论的内容,而且为揭示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譬如耗散结构理论,它是由比利时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普里戈金提出的,并把复杂系统的自组织问题当作一个新方向来研究。它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从而揭示了不确定性在系统事物演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该理论认为,系统的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从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系统的失衡及其后续的转变方向,这就是著名的“分叉理论”,意即系统在分叉点失衡,而失衡后系统究竟如何转化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则受系统内部微观因素变化的决定,这种变化偏离了原来的稳定状态,并且有多种可能的演化倾向,其中任何一种微观因素的起伏都可能决定其后续的方向,所以,可以说,系统处于分叉点的微观状态的多种可能性导致了不确定性。这一理论对于教育知识体系来讲同样也是适用的,在教育知识体系的演变过程中也充满了这种失衡状态,每一次失衡后的方向倾向都具有多种可能性,都是不确定的。包括后来的混沌理论以及所谓的“蝴蝶效应”,更能说明体系的随机性、敏感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冲突论的角度——系统的本质属性

从教育知识体系的本质属性来讲,它也是一个不确定的系统。这里面包含着许多教育知识,这些知识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因而也就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确定性状态,这是知识存在的恒常形式。此外,每一教育知识的变化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都与其他教育知识相互作用,这样,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冲突的不平衡,也就是矛盾。矛盾双方之间不断相互对抗、磨合,从不平衡到平衡,随后,两种教育知识又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新的不平衡。可以说,一个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一个寻找平衡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单次的,而是多轮的;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波浪式的;不是笔直上升的,而是螺旋式的。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要达到一种平衡化的状态,必然要对某些知识进行取舍,取谁舍谁,这是一个比较、较量的过程,于是,二者都会寻求适合于自身理论的方面来壮大力量,使得比较的过程更加难以操作,也更加难以进行取舍。但是,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它们更适合向教育知识体系中融入。这种冲突与矛盾一直持续着,这样,这种进步就一直进行着,人类的发展与升华就一直伴随着,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才一直变化着,日新月异、永不停滞。这就是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本质的原因。这种冲突与矛盾使得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一种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或许某一部分出现的不和谐都会使以前所作出的努力白费,但这种白费决不是完全彻底的无用废弃,而是为教育知识体系的构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和补充,使得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有路可循。

三、辩证看待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

当前人们的一种普遍倾向是重视确定性,忽视或反对不确定性,甚至认为不确定性是一种错误的存在状态。他们只愿追求确定性的东西,对于不确定性的事物不是回避就是排斥。诚然,这与人们期待确定性的教育知识体系会带来理想的预期结果有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确定性是不存在的,只有不确定性才是现状,且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不确定性也是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种状态、一种特性,否定这种不确定性就违背了知识发展的客观实际和本真面目,目前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几乎都体现了这一特性,所以,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拥有一种自我超越与自我创造的态度,

饱含一种无所畏惧和敢于否定的精神,才是知识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反映着人们对整个教育知识所达到的一种总体水平,决定着教育知识发展的未来趋势。那么,我们必须承认,既然知识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它可能对教育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我们只有面对它、认识它,才可能找出对待它的正确方法。

这种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是否一定就具有完全的负效应呢?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从这一角度来看待它,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看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冲突、矛盾、自发等不确定性因素,它们之间进行着斗争和较量,才能彰显出它的价值,它才会具有活力,不致成为固守陈规的不变事物。因此,这种不确定性非但没有完全的负效应,反而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正效应。我们不仅要辩证地看待不确定性,更要重视其正效应,并使之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地发挥正效应,从而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四、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性的正效应

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四个方面来。

(一)教育理论:以实质理论弥补形式理论之不足

可以说,教育知识和教育知识体系之间就像砖瓦和建筑、枝叶与大树的关系一样。教育知识是构成教育知识体系的元素,是一条条具体、明确的知识,但是它们在组合成为一种理论体系时就变成了一种动态的、不确定的结构形式。当前需要用丰富的实质性教育知识来构建形式化的教育知识体系。正是因为教育知识体系的这种不确定性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不足,于是他们转而去追求更为具体、确定、明确的教育知识,从而在理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育知识。内容决定形式,这些教育知识决定着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形式又依赖并反作用于内容。也就是说,教育知识体系依赖于教育知识,并随着教育知识的发展而变化,还会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教育知识。在教育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新的教育知识体系与之相对应,而教育知识体系在形式上又是如此的不确定,使得人们不断追求实质性教育知识的脚步从未停下,于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步伐也未曾落下。正是这种以实质理论来弥补形式理论之不足的过程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使得教育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二)教育实践:在规避和博弈中创造教育回应现实的契机

人们在规避教育知识体系不确定性的同时,会对各种教育知识进行重新审视,此时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知识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它们会有一种内在的博弈与较量,于是就会不断地从教育现实与实践中寻求基础来验证自己、完善自身,那么,在这种寻求过程中就会发现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就会使教育理论的发展更能针对教育的现实。教育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学科,教育知识体系表面看来关注理论体系建设,但其真正意义是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与教训是教育回应现实社会的必需,而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对已有教育知识的重新检验,得出经验可以证明原有的教育知识有其合理性,可以进一步发展,作用于现实生活;吸取了教训则证明原有的教育知识不合时宜,需要规避它,以免对教育事业造成损失。但不论是正确与错误教育知识的较量,还是经验与教训的博弈,都是由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因此,可以说,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使得教育知识必然会以实践为导向,从而为教育回应现实创造契机,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三)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变革提供空间

教育改革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而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必须有所创新。而这种创新正是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所提供的,因为教育知识体系的演化规律主要是非线性规律,仅将线性规律作为极少数的特例。非线性规律是指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关系。因为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补充、修改、重构的,既要吸收原有的有益成分,又要摒弃以前的无益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因此,创新的过程就是要遵循这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复杂的非线性规律,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教育知识体系结构。这种联系的特点就是多样性,使得教育发展变革的方向无法用统一的模式去阐释清楚,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可捉摸。换句话说,它为教育发展变革提供了更大的有所作为的空间。因此,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的教育改革。

(四)教育发展:通过挑战教育知识体系的权威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旨在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固定的参考规范,因此,它拥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是仔细分析这种权威性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盲目的确定性、一种偏执的僵硬性,它拒绝任何形式的改变和任何方面的飘忽不定,总是固化所有教育知识。然而,如果我们明确了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就能使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无法起到固化、限制教育发展的作用,教育知识体系的权威也会常常因其过于僵化而受到挑战,直至消解。于是,我们无法得到任何关于提升教育质量的机械性、模式化指导,因为它是不确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了限制,恰恰相反,这种不确定性在无法为教育发展提供固定范式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提升教育教育质量的方法的多样性进行思考;在无法限制教育实践的同时,也使教育实践有了更大的发展改革空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

[2]张鑫.科学知识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3]冯向东.不确定性视野下的教育与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

[4]欧庭高,刘华桂.不确定性、创新与非线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2).

[5]丁祖豪,陈广国.论不确定性[J].齐鲁学刊,2004(1).

On the Uncertaint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Its Positive Effects

HUANG Jing-jing,WANG Shuai

Abstract:While the pursuit of certainty is common, uncertainty and its positive effects are also present in the educational knowledge system. From the theories of knowledge, system and conflict, the uncertaint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system is inevitable. When th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system, its positive effects can’t be discounted, i.e. covering the shortage of formal theory with the substantive theory; creating the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al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real-life in the avoidance and struggle; providing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y challenging the system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Key words:educational knowledge system; uncertainty; positive effects

责任编辑:赵华晔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