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6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五期) > 正文

以系统思维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作者:卓晴君
阅读数:190

来源:《教育评论》2021年第4期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由各有关劳动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集合而成的一个具有劳动教育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四个特征的角度,理解、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才能避免一些迷糊认识和不妥当的做法,构建起科学、完善、有效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系统思维;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特别提到要“坚持系统观念”。这又一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度重视。他不断要求我们提高思辨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由各有关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集合而成的一个具有劳动教育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只有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才能构建起科学、完善、有效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一、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整体性

系统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整体性。[2]系统思维要求从系统的整体、全局出发考虑问题。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新时代”的时代特征

这是从整体上、站在全局的高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第一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八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告,我国已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3]

纵观历史,劳动教育每个阶段的发展程度、发展特点等都与时代特征相关。时代对劳动教育体系而言代表整体、代表全局,劳动教育体系是这个整体、全局中的一部分。只有放眼整体、总揽全局,才能处理好整体、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前,首先必须学习与了解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原则、目标、发展格局及其主攻方向等,这样才能构建起服务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

有的地方把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称为“新劳动教育”,有的文章把注重体力劳动的劳动教育思想称为“旧劳动教育思想”。暂不分析“新劳动教育”“新”在何处、“旧劳动教育思想”“旧”在何处,仅就这种“新”“旧”的称谓和提法,笔者就不赞成。我们对新旧教育的区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线的:把成立前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称为旧教育,把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称为新教育。

因此笔者主张,还是明确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称谓为好,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时代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教育思想方面普遍的提法上,有错误与正确、传统与先进之区分。传统教育思想包含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弘扬,其中守旧的部分须加以批判和摒弃。笔者主张,在教育思想方面不采用“旧劳动教育思想”的提法。

(二)把握好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关系

我国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必须考虑到它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各自独立、互不能替代、自成体系的教育;二是“五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4],这几方面不能有偏颇。在处理“五育”关系时,过去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在习近平总书记之前,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没有正式提出过“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构建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其二,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执行过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五育”方针,而且执行得比较好,但这不是依法治教,而是依人治教,从而导致后来劳动教育弱化,成为教育的短板。其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片面地、过分地强调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政治意义,甚至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德育,而忽视劳动教育的其他功能。

从目前情况看,上述第三种情况仍然存在。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主管劳动教育的机构,很多地方由主管德育的机构兼管。注重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确十分重要,这符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也符合劳动教育本身的根本任务,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劳动教育的其他独特使命。

笔者认为,若从劳动教育的任务定义应该这样表述: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劳动价值观是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包括对劳动的目的、劳动的价值意义等的认识。现阶段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应包括七个方面,即劳动的观念、态度、习惯和品质、情感、知识、技能和思维等素养。[5]

(三)把握好劳动教育体系本身的整体

按学科分类,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属于跨学科门类,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美学等领域,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但其主体是教育学学科领域。

按照教育学学科框架,劳动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应由劳动教育的观念、目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原则、内容(课程和教材)、途径、方式方法、教师队伍、经费、器材设备、场地、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评价、科研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的组合应当是有机统一的,而不是“机械组合”,这也是系统思维的整体性要求。

目前,特别是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的地方存在劳动教育泛化、要素“机械组合”等现象。如,有的地方曾经把信息技术课与劳动课并列为设计制作活动课,这就显得牵强附会。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都是独立的课程,且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并不只是设计制作,各有各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等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内容。即使在劳动课上运用到信息技术,也只是劳动课的学习或操作手段。还有的地方曾经把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作为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这也是不妥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而选择的劳动教育内容。

二、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结构性

系统的第二个特征是结构性。[2]结构性指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各要素如何结合,按照什么样的比重、顺序、形式结合。如,上述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劳动教育保障部分,按顺序列入了人、财、物、管理等要素,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果缺少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或者对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重视不够,那么这个结构就不完整,会影响到劳动教育体系作用的发挥。

目前师资的缺乏是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上海市已开展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情况的调查,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培养和培训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措施。天津市最近对全市劳动教育总体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匮乏。缺乏专门培训,已成为天津市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据了解,天津市多数学校仍存在劳动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该市针对性地提出了21条举措,以解决劳动教育中的问题。

三、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层次性

系统的第三个特征是层次性。[2]一方面,一个系统在和其他有关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可以按一定关系组成较高一级的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要素可以在与别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按一定关系组成低一级的系统,成为子系统,而子系统的要素还可以成为更低一级的系统。总之,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处于系统阶梯链中的一个层次。如,上述劳动教育体系与德育体系、智育体系、体育体系、美育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可以构成比劳动教育体系较高一级的“五育”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的教师队伍、经费、器材设备、场地、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评价等七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构成比劳动教育体系低一级的劳动教育保障子系统,而劳动教育保障子系统各要素都可以成为比劳动教育保障子系统更低一级的系统。

这种层次性说明,任何系统和要素都是可分的,都具有相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系统,在更大的范围内是要素,犹如劳动教育体系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层次关系。反之,在一定范围内是要素,在更小的范围内则是系统,犹如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等七个要素与劳动教育保障子系统的层次关系。在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关键层次。

四、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开放性

系统的第四个特征是开放性。[2]系统的开放性,指每一个系统虽然都是一个整体,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有关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充分利用好与有关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才能正常发挥以至最佳发挥应有的功能。

这种开放性有横、纵两个方向。与横向相关系统的联系,如前述劳动教育体系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劳动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要求,也体现了劳动教育体系的开放性要求。如果离开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不存在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体系,更谈不上劳动教育体系的发展。

与纵向有关系统的联系,指当今现实的劳动教育体系与历史上劳动教育体系的联系。不了解历史上劳动教育体系及其已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理解及构成当今劳动教育体系。如,中学劳动课程的设置,1956年至改革开放前明文规定开设后,该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一般是工农业基础知识和生产劳动实践两个部分。改革开放后,由于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1981年的教学计划对中学劳动课程的设置有了新变化,出现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在中学课程名称中加入“技术”两字,第一次把服务性劳动与工农业生产劳动并列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第一次把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列入普通中学的劳动教育内容中。[9]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面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局面,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增加了技术素养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除了传统的工农业,还增加了商业、服务业等内容,并增添了3D打印等现代先进技术内容。不了解历史,就不了解课程变化的原因,就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

即使处在子系统层次的系统,也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如,劳动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是劳动教育体系的子系统,课程和教材都是实现劳动教育目的和劳动教育内容的载体,教材要按照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组织,这是这个子系统的整体性要求。但是这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自然、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地理、艺术等课程和教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和教材这个子系统时,必须考虑与上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关系。

目前,劳动教育课程和教材这个子系统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很多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曾一度取消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现在恢复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地方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中,用科技活动代替劳动活动,普遍存在让学生流汗出力的体力劳动较少的问题。此外,在教材的编写出版方面,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以上问题,只有在地方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界专业人士和一线教师力量的情况下,才能予以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5.

[2][6][7][8]邢贲思,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讲解[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75、76、78、79.

[3]卓晴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历程概述(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17-2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2020.

[5]卓晴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7(1):14-16.

[9]卓晴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3):34-45.

责任编辑:董自程

010-123456 jiaoyuxuezaixian@163.com

北京市教育学在线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