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1年 > 第12期目录(总第一百七十九期) > 正文

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刘铁芳
阅读数:111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11期

学科建设是我国今日大学建设的中心问题,大学通过学科建设把学科知识、人才、教学、科学研究整合在一起,以达成大学教育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的诸种功能。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一部分,跟其他学科既有相似性,同时又因为教育学科的实践特性显现出其不同于别的学科之独特性。

一、回归初心: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今天,学科排名乃是影响学科声誉的重要指挥棒,教育学科建设需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学科评估,但同时我们需要切实地思考,教育学科建设的初心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学科评估排名真的就代表着学科建设的实际排名吗?学科评估的指标构成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如果仅依据并不全面也不可能全面的评价指标进行教育学科建设,也许我们就先行地已与教育学科建设的初心背道而驰。

教育学科建设的初心大抵体现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层面:其一是“立言”,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支持乃是学术,所谓“立言”主要指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持之公允的学术研究;其二是“立功”,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指向乃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所谓“立功”主要指有质有量的人才培养、脚踏实地的社会服务,切实服务于教育改革实践,发挥教育学科强教的功用;其三是“立德”,学科的根基在于学人,也即师生构成的学术生命共同体,所谓“立德”是指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薪火相传的学术传统、关爱社会的学术情怀、追求卓越的学人风范,集中体现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与优良学风之上。

教育学科建设初心的回归,要聚焦于三大基本功能之上:其一,理论功能的解释性。教育学科需要通过理论建设达成理论本身的完整性与自主性,使理论成为一个具有信效度的解释体系,进而承担教育学科解释世界的功能。其二,实践功能的指导性。教育学科是一门指向于实践的学问,既能借助理论构想引领实践,又同时具备融入实践的能力,凸显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其三,育人功能的教化性。教育学科以理论的疏明与实践的磨砺达到综合育人之成效,彰显教育学科的教化旨趣。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科的研习,实现自身人格教化。教育学科建设之本质是落实人格教化,可视为学有所用之根本。教育学科建设初心应回应三大基本功能,踏踏实实谋进取,安安静静求进步。湖南师范大学坚守教育学科建设初心,坚持以教育学科建设基本功能为中心,切实以一系列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学科建设获得长足进步。

二、强化特色:凸显学科建设重点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师范大学具有本科教育学的相关专业,其教育学科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是在相对全科的基础之上谋求特色发展,需要同时注重发展基础学科,兼顾应用学科,探索前沿学科。教育学的基本布局以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为教育学科的主打基础学科,兼顾职业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同时发展教育技术学和特殊教育学。

考虑到教育学科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保持均衡性,科学研究应做到整体发展与特色发展并重。整体发展主要为服务于人才培养之需要,进而打造覆盖幼儿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的全方位教育研究体系,每一环节都有相关人员从事研究工作,开展学科布局。但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学科建设很容易缺乏生长亮点,不足以形成优势特色领域。因此,我们在长期学科建设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一条整体中求特色、特色带动整体的发展思路。下一阶段学科发展的重点就是在整体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的重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以三驾马车为动力,探索学科建设重点,培养优势研究领域:其一,面向历史文化传统,发展古典教育研究,集中于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研究;其二,面向现实教育问题,着力强化三个亮点,分别为基础教育课程、乡村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其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集中于智慧教育研究。长沙市是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教育学科应与区域结合发展智慧教育。为了逐一落实,我们着力组建特色研究中心,主要包括: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技术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湖湘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和英国教育研究中心(筹建)等等。在此仅以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和乡村教育研究中心为例做简要说明。

古典教育研究中心以组建团队、出版著作、设立奖励机制等为抓手开展工作,尤其重要的是筹建全国古典教育论坛,以期通过整体的方式推动古典教育研究,同时为国内的教育理论研究植入古典之维。值得一提的是,古典教育暑期学校已经举办两届,成功地吸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年轻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反响良好,今年将筹办第三届。今年古典教育暑期学校以教育学科为依托,以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为主题,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教授以及知名的古典学专家,采用学术讲座、分组讨论和研讨会的方式,以期强化学生古典素养,开阔学科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深入探讨问题。

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同样以组建团队、出版著作、建设基地、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来开展工作,以引外联的形式创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设立校友基金会,组建乡村教育研究与实践团队。其着力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乡村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具体指导。

三、立足整体:服务人才培养需要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顶天和立地相结合,既以经典研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又强调融入中小学场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60%以上的导师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师门读书会或者学术沙龙,具体包括共同研读经典书目、读书小组、读书会、现场调研或者跟随导师赴中小学进行现场观摩研讨等。简而言之,湖南师大教育学科的培养体系以研讨式教学导师制为主,通过系列沙龙活动、学术讲座和高端小课程开展。

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满足社会服务的期待,兼顾具体实践与智库建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扎根基础教育,以中国少年培育推广和实践为主;其二,助力政策咨询,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及湖南基础教育政策咨询为主;其三,服务于乡村教育,以乡村教育基地学校为主,以“三一”集团老总梁稳根先生支持的三一学校为中心组建乡村学校联盟。其中,中国少年推广活动是重点建设项目,一方面进行系统的基础教育理论体系探索,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联盟学校,组织院里相关青年教师助力学校的研究力量,构建大学与中小学贯通的研究共同体。项目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高校师生深入中小学课堂,通过共同研讨的方式,切实解决课程教学相关问题,深化中小学办学理念,优化学校整体文化设计。经过数年建设与推广,基地学校已有18所,联盟学校已有46所,培育学校已有50余所,项目同时获得田家炳基金会的资助。

人才培养环境是影响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湖南师大教育学院在改善环境、提升氛围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包括特色文化空间打造、信息教室系统升级、读书空间破局重塑等等。学院图书室装修人性化,建立全天候开放机制,院内学习氛围日益浓厚,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其中学院7楼最具特色,夜色渐入、晨光熹微、斜风细雨、春风和气之际,都可在阳光房中共讨教育学科建设要义。美景至此,学术研讨与师生交流已然成为人生快哉之美事。刘宝存教授到此曾说,“人杰地灵的岳麓山脚,放眼望去处处都是灵感,配上7楼的阳光房和小花园,这里配得上是全国最美的教育学院”。

2019年底,我们提出“博学笃行,明德育人”作为学院院训,乃是从教育科学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特色出发,一方面凝聚学院发展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对学院工作的新要求。所谓“博学笃行”是结合教育科学学院办学历史和人才培养特色,凸显学院一贯以来勤奋踏实的学风,体现学院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所谓“明德育人”是体现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能在明人生之德与教育之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躬亲实践教书育人之道。院训同时也是对学院教职员工的自我激励,也即我们自身需要以身作则,博学而笃行,明德以育人。未来,我们将立足于教育学科建设的三大基本功能,着眼于自身发展历史与现实,面向全国,放眼国际教育学科发展动态,切实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进做出应有的努力。

责任编辑:张小刚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