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一期) >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区域探索

作者:阙德用
阅读数:162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2021年第12期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做法,建立乡镇党委政府和学校双管机制,构建学校、部门、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压实校内校外管理责任,走出一条可复制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新路子。

一、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乡村振兴主战场。根据县里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凤凰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工作的意见》,下发至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各学区(校)、幼儿园。构建乡镇党委政府和学校双管机制,压实校内校外管理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精准帮扶。

强化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成立领导专班,一把手直接抓,加强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把留守

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解决关爱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建立由政府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着力解决重要事项。学校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由学校女性副校长直接分管,组建精干、责任心强、师德师风正、有爱心、有担当的女性教师担任帮扶人。

组建帮扶队伍。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到户、到班、到人,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都有一名女性乡镇干部和女性教师结对帮扶。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社区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与信息,建立翔实完备的信息台账,做到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村辅警必须熟悉辖区内留守儿童、孤儿、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留守女童基本信息,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要做好非上学期间的安全保护。学校女性帮扶教师妥善做好此类群体在校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安置,帮助做好成长规划,全面负责该类学生在校心理咨询、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防性侵、防校园欺凌、远离“黄赌毒”等安全警示教育。规范“一生一策”档案管理,全面、完整记录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成长轨迹。

建立校内外安全无缝对接管理机制。在校期间,学校承担教育管理责任,全面落实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校期间安全监管、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责任,保障学生在校园的安全健康和愉悦成长。校外时间,乡镇、村(社区)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营造安全和谐社会环境。乡镇、村(社区)、村辅警落实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非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做到学生居家期间安全监督无盲区、无死角,杜绝伤害事故发生。全面筑牢校内外安全防护墙,实现校内外安全管理“无缝对接”。

健全随访走访机制,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纳入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督查组定期进行明察暗访、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落实不力、整改不彻底的责任人,严格问责。学校按照“一对一”帮扶措施进行自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帮扶人进行谈话提醒。县纪委监委驻县教体系统纪检监察组定期对学校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二、结对帮扶,打造全方位关爱体系

通过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厘清信息、建立档案,各相关单位在精准掌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帮扶方案,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干部参与“一对一”帮扶,建立“学校+家长+帮扶人”联系帮扶群。帮扶活动按一周一联系、一月一走访、寒暑假特殊关注模式开展。乡镇党委、各相关单位、教体局、学校对帮扶活动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总结。

由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司法局、县妇联、团县委、教体局、各学区校联合开展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成长特点、规律及问题,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帮助特殊群体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做好安全教育。积极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加强防性侵、防早恋、防网络游戏成瘾等安全教育,防止发生性侵伤害、因厌学引发的离家出走、性格孤僻引发的抑郁等现象。做好心理咨询辅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帮助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除此之外,乡镇派出所、教体局、各学区校联合实施开展“黄赌毒”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和各社会团体协作,共同实施各种社会关爱活动,从而打造了全方位的关爱体系。

一是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双线控辍”责任,实行“包片局领导、包校干部、包人教师”制度,持续完善“控辍保学工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学校年终考核”双目标考核机制,严格控辍工作不力问责制,确保全县控辍保学“一盘棋”意识。做好动态监测和劝返复学。坚持集中发力和情感劝学相结合,确保辍学无新增、无反弹。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为零。

二是送教上门精准服务。坚持“一人一案”,科学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按照“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低于2课时”送教要求,切实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实现“应学尽学”。今年春季学期送教上门服务惠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18人,秋季学期210人,累计送教2400余人次。

三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失学辍学和疑似漏助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同时,“五类”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年每生的补贴标准给予各种补贴和补助。

四是筑牢校园安全网络。17个乡镇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护学岗”工作方案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工作方案。全县所有乡镇、相关后盾单位及其他基层组织全面开展“谈心谈话”“大走访”等活动,对辖区宾馆、网吧、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整治;扎实开展校园内部食品安全检查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护苗行动”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法治知识进校园等活动。

五是落实“一对一”帮扶制度。积极构建学校、部门、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县学校均制定帮扶方案,建立一人一档,开展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关爱行动。

三、以学校帮扶为重点,护航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全县4000多名教职工与400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教体局机关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名留守儿童。定期开展“心连心”谈话和“情系农村留守儿童、相助成长共享蓝天”等公益活动;各学校相继开展争当“爱心妈妈”“知心姐姐”“大手牵小手”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对全县留守儿童全面调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学习表现、爱好特长、家庭信息,父母姓名、务工地,收入、监护人信息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在乡镇中心学校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实施人性化、家庭式关爱。全县各学区(校)开展“六个一”关爱活动工程:一对一固定结对形式,给予家庭式关爱;开通家长热线电话或电子信箱,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拉近感情;每周末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周开设一次心理咨询会;班级为每一位留守儿童举办一次生日聚会;定期表彰一批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

发挥家长学校职能作用。大力实施家长和监护人培训工程,组织各学校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留守孩子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进行专门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家教质量。除此之外,还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四、全县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力度,促进内涵发展,为学生打造快乐家园。

一是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2013年以来,凤凰县投入37亿元进行城乡教育布局大调整,完成了17所城区现代化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使城区学位达到3.5万个以上。通过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效保障了适龄儿童享受最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2018年凤凰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二是突出教育保障工程,让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小规模学校。2021年秋季,通过引导学生分流和自然减员,凤凰县完成优化整合30人及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68所,涉及学生1005人。按照“一个乡镇行政区一个独立法人”的原则,对乡镇小规模学校进行了优化整合,完成乡镇中小学校机构设置及校长调整,有效缓解小规模学校教师紧缺的困难。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和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全县每年评选“最美乡村教师”、实行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等制度,不断增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突出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落实城乡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教育管理探讨、教育师资融合多领域的帮扶,促进城乡教育教学大融合。全面落实信息化网络联校建设工程,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同步共享。实现全县学校(含教学点)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覆盖率达100%。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教学、教研共同体,基本满足每个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通过有效教研、互动助学,改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

四是突出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优化提质后的乡镇中小学校,资源配置更优,学校管理更好,教师配备科学合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全面育人工作,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育新时代好少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乡村少年宫、大课间、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之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李晨程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