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2、3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一期)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作者:罗滨 高淑英
阅读数:436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2年第1期

要:本文阐述了“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以及“双减”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是从“双减”与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双减”;高质量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下大力气解决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由此造成的家庭额外经济负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内涵,把握好落实“双减”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一、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其意义

《意见》明确阐述了“双减”的内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同时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可见,“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其深意不仅仅是解决作业、校外培训、课后服务的问题。“双减”的核心要义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家庭、学校、社会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深刻而又重大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学校要从关爱学生身心健康,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双减”的深刻含意。

二、“双减”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一)如何理解高质量教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四五”期间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那么,什么是高质量教育?如何理解高质量教育?我们认为,高质量教育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高质量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养导向下的育人观。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宗旨和方向。高质量的教育要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咼质量的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激发潜能,发现优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高质量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教育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身心和谐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只有按照学生成长的循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发挥教育应有的效能和作用,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第三,高质量教育需要有科学的育人模式、育人方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所谓育人模式,是人们基于对育人规律的认识,并在育人规律的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对策。育人模式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资源配置等。学校需要根据“双减”政策和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形成科学的育人模式、育人方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四,高质量教育要有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学校治理体系,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成长的管理制度,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良好的民主作风,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质量学校的必备条件。

第五,高质量教育要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师生更好的发展。教育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引导的功能,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注重全面性、独特性、过程性、发展性、增值性、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师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此外,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政府认同、社会欢迎,也是高质量学校的必备条件。学校应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双减”政策对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意义

“双减”政策实际是建设教育高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回归教育本源,归还学生应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个人、家庭及国家未来的大事,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

二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落实“双减”工作。

三是强化教育公益属性,回应家庭、社会重大关切。坚持教育公益属性,确保教育公平,缓解家庭、社会焦虑,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定位学校教育育人体系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一致、密切配合的良好教育生态。为此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双减”需要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理解“双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积极、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点: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的背后是国家对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建设高质量教育?需要学校认真思考,科学筹划,努力践行。其次,要关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变化。学生不再参加课外培训,作业量减少,在校学习时间变长,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学习效果都会发生变化。家长同样也会在心理状态、教育方式、对学校教育的期待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学校如何在短时期内适应这种要求,考量的是学校的规划能力、治理能力、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最后,要关注"双减”政策作为教育改革组合拳的一部分,势必会对中高考改革产生影响。特别是高中学校更要提前谋划,因为“双减”的影响很快会延续到高中,高中学校要清楚“双减”政策、“双新”建设1、“多样化特色学校”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其底层逻辑,要看到这一系列政策指向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从而找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总之,“双减”需要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更高水平的管理、更高水平的教师及更高质量教研的力量支撑。

(二)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必由之路。

1.站位要高:把建设高质量教育放在国家战略大局中思考。

在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教育始终处在优先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我国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2020年,《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突出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及“双减”政策相继颁布实施,校内提质增效是落实相关政策的必然要求。国家相关政策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无不預示着国家对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强烈期盼,这些国家层面对基础教育进行的系统的顶层设计,需要不断推进落实。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学校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更高的站位,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全面思考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1)观念要新:按照高质量教育的标准规划学校未来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了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强调了校长对学校整体规划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系统思维、动态思维、发展性思维,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具有更广的视野,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特别是认真领会国家对“双减”和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认真分析学校现有基础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按照新要求,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编制学校“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众筹智慧,协力同行,研究确立“十四五”期间学校的发展愿景、目标、任务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和策略,为学校未来发展定向、定位、导航。通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分析诊断,系统思考定位,整体规划安排,分步执行落实,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2)行动要快:借“双减”政策新机遇实现学校新发展

面对“双减”以及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会遇到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多了,学校要做、可做的事情很多。学校需要迅速转变观念,整体优化课程,统筹整合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如何打造出高质量的教育?高站位,大局观,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快速的反应力、学习力,系统的思考力、规划力,果断的决策力、迁移力以及守正创新的能力,都是对学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仅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的工作,更要认真思考如何将“双减”要求与学校原有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和资源有机整合、优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未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高中学校不能单纯地认为“双减”政策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工作,跟自己没关系,而是要未雨绸缪,提前研究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抓住高中育人模式变革的新契机,找准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目标,突出办学特色。

(3)方向要准:端正办学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的育人导向,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应积极主动对标,厘清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明确学校育人价值和办学宗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始终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偏离这个方向。

(4)路径要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所谓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遵循教育与社会、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教育需要优先发展;遵循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规律,需要我们遵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做到家校社协同发展;遵循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国家提出了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的思想。

高质量的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基础教育旨在为学生人生奠基,关系到学生生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学生将经历并完成由幼儿、少年、青年到成年的转变。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各项工作都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从教育目标的确立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与学方式选择、作业的形式、活动安排、学校管理等,都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5)措施要实:建体系、练内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重构学校治理体系,自觉将原有工作与新政策结合,眼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自觉地将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和具体的工作策略、方法有机结合,深研细耕,苦练内功,努力做到以提升课程规划能力促课程提质,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促教学提质,以提升教研质量促作业提质,以提升诊断能力促评价提质,以提升治理能力促管理提质,以资源优化整合促课后服务提质,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家庭教育提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才能不断向高质量教育迈进。

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我们协力聚智,彼此赋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注释:

①“双新”建设指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责任编辑:宋青青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