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 2022年 > 第10期目录(总第一百八十五期) > 正文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褚远辉 辉进宇
阅读数:393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22年第1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我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纲”。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背景、含义、意义、价值旨归与实施路径等问题的研究,以此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根本遵循、认识基础和学理依据。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教育

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并注重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其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工作和政治任务,并在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势在必行,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更是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诉求。基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的现状,根据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问题的研究,并搭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框架。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相适应并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回顾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创新转化和改革发展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的始终,深化成其中的一个鲜明主题。

当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极其复杂多样的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背景,它的明确提出既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有关,与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有关,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现状有关,与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创新演变有关,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战略目标的确立有关,并由此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生相伴,共同构成了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路径。从理论上讲,基于变革基础上的深化伴随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自从产生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就开始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且这种研究和探索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和探索活动主要是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国际形势的因应性,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契合性,与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吻合性,与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的符合性,与特定区域民族工作的针对性,与教育对象的适应性,与提高自身的科学性、思想性、有效性以及与强调其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上的政治功能等来展开的,这些方面构成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主要线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改革尝试一直在进行,但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21世纪以后。以2000—2016年为例,在CNKI数据库上显示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民族团结教育在深化中求实效》(明世法,2004年)、《积极有效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樟楠,2004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廖海泳,2005年)、《渗透拓展深化——寓民族团结教育于课堂内外》(马爱玲,2007年)、《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维护新疆长治久安》(艾力更等,2009年)、《在教育和实践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徐建军等,2010年)、《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魏健,2010年)、《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段锡民,2010年)、《泽普县以文化精品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刘金成,2010年)、《从文化视角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化》(孙剑坪,2011年)、《西藏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陈进,2012年)、《发挥团组织的育人功能深化新疆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戴宏辉,2012年)、《推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进校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罗树杰,2013年)、《在预科生的团体活动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许瑞卓等,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以福建高校为例》(洪认清,2015年)、《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化:内隐理论对群际交往影响的启示》(高兵等,2016年)等。虽然在这些成果的标题中都有“深化”一词,都从不同方面开展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探讨,但对深化什么、如何深化以及通过深化要达到什么结果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关研究及成果也处于零星和分散的状态,主要是探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多元多维视角,直接指向的是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本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大多属于微观和具体问题研究的范畴,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自觉程度及其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等尚待提高。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固定话语表述则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在这段话语表述中不仅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性要求,而且具体指明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和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同时也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党和国家颁布实施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包括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政策文件。如2019年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2020年国家民委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等,特别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作出了顶层制度设计和战略决策部署。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结合本区域本民族的实际特点也跟进制定了学习贯彻落实的相关政策文件、条例和实施细则等。与此同时,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学术界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重大议题,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和界别协商会,撰写和发表出版了相关论著。2017年以后,有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成果明显增多,研究层次水平显著提升,研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在学理阐释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概括起来,当前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从相关研究的时间跨度来看,有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2000年以前、2000—2016年和2017年以后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少,如在CNKI数据库显示的只有《对大学生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李尚凯,1990年);2000—2016年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前所述;从2017年到现在则开始了系统性和体系化的研究,而这与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要求直接关联。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间产出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2021年随着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了一个新的峰值,直到现在仍是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二是从相关研究者的分布情况来看,发表相关成果的作者分布范围较广,尤以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民族院校的作者居多,并构成了该问题研究的主要作者群,而这与我国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对该问题的关注度较高有关。三是从相关研究的价值目标和鲜明主线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成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归宿,贯穿深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始终,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并从四个方面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2],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线和“纲”。四是从相关研究的视角和视域来看,学界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和多问题意识的研究,不仅开阔了研究的思路视野,形成了多类型的成果形态,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而且在客观上也达到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的。五是从相关研究的范畴来看,学界主要开展了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意义价值、课程内容、方法途径、载体平台、路径举措、环境氛围、体制机制、成果成效和组织领导等问题的研究,并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寓于这些范畴的创新研究之中。

总的来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重要主张提出的原因和缘由复杂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国情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及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和价值目标的提出及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三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四是大力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科学性、思想性、适应性、有效性和创新转化的需要;五是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问题、弊端和不适应性及其对深化改革的诉求;六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要求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推动和进行的,而这些因素也构成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背景。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

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要从揭示其内涵入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3],具体指明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容、路径和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含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4]。尽管这些重要讲话和论述主要是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其深化而言的,但也同样适合和适用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为我们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同时,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本身就经历了从发端于“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到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再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直至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话语转变及内涵演变,[5]这其实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过程。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深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两个词的意义联结而成,并由过去的民族团结教育发展演变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团结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以团结促进步,在进步的基础上达成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团结,即“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而发展进步则是民族团结的动力和目标。而这无疑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如有学者就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进一步遵循规律和凸显进步。”[6]从词义来看,“深化”是指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和向更深的阶段发展。而这里的“深化”主要是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而言的,把深化的对象界定和限定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上,并且通过深化就是要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而发展的实质是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一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即根据一定社会、阶级和时代的要求实现了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代转向,这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目标任务、政策制度、课程内容、方法途径、环境氛围、价值取向、成果成效、体制机制和组织领导等内部构成要素发生了符合时代精神、自身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政策要求的变化。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如果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其构成要素本身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无从谈起,发生积极的变化可谓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重要外部表征和前提条件。二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何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固然与其积极的变化有关,但其中更重要的则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什么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的变化只是一种外部的呈现和直观的感知,而这里的关键则是要揭示其发生积极变化的内部根源。而这就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动态调整高度关联。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了‘民族共识’和探寻各民族共识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性”[7],并把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8]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依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性要求来发生变化和变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所当然地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变化的目标、根据、主线和题中应有之义。但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变化就是科学、积极和健康的,就是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和教育改革要求的,就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光大的;反之,任何违反和违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实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变化就是逆时代潮流而行,就是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彻底摒弃的。三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变化的结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要具体落实在其积极变化的结果和成果上。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部聚焦到“围绕、突出、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一切智慧向此着力,一切资源向此汇聚”[9],也就是“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10],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变化的应然结果和根本检验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界定为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和系统性变化。一方面,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来讲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它既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又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鲜明主线,还是其最终的落脚点和价值归宿。另一方面,深化则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了符合和契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要求的积极和系统性变化。

当然,我们仅有这样的认识还比较笼统和模糊,还需要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部构成要素的积极变化来具体说明其深化之义。如从其政策制定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本身,抑或是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从其思想理论基础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力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等方面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从其目标任务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从其课程和内容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和内容素材遴选及编制的重要原则;从其方法途径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方法和实施路径体系,倡导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从其环境氛围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郁环境和氛围,注重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交往与生活场域,并以此促进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和谐发展;从其体制机制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机制,也有人提出了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和谐机制[11];从其教育成果和效果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成效入脑入心,并外化为教育对象的自觉行为,让广大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用和有效,大力“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获得感”[12];从其领导体制的积极变化来看,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等。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界说也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对此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如有学者对此作了如下阐述:“深化,体现为教育内容的深刻,避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的表面化、口号化;深化,体现为教育方式的深入,避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的机械化、形式化;深化,体现为教育效能的深切,避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果的镜像化、推测化。”[13]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能等方面谈及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和意蕴。有研究者从铸牢聚族兴邦全民共同体意识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的含义,提出要“突破对象范畴的狭窄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民属性;突破教育方式的宣教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活属性;突破团结进步的物化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属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化路向应在全民属性、生活属性和意义属性上着力”。[14]在这里既分析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点和基本路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有人则以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为何”与“何为”为题阐述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含义:“就深化而言,‘深’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成效要深入受教育者的内心,‘化’要求将教育内容化为受教育者的行动自觉;‘新时代’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服务新发展的大背景。从逻辑进路上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重要路径,后者是前者要紧紧围绕的主线。”[15]也有研究者直接论证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的认识理路”[16],等等。

当前,我们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含义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化及高质量发展,离开了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将失去重要的时代和社会发展背景。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全面系统和整体推进上做文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这里的深化是指全面、系统和整体性的变革,任何单一、局部和线性的改变都难以达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应然目标和结果,全面系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可见。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旨主线和“纲”,任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改革尝试都要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要服从和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都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见到实效,并把其作为贯彻落实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方面。四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明确深化的维度和归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维度是多方面的,当前至少要从其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政策体系和话语体系等的配套改革来进行,以此建立健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不能为深化而深化、为改变而改变,深化的目的就是调整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陈旧、过时、不适应的观念和做法,并把深化的结果最终落脚在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

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和想当然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现实价值和政策实现价值,多方面的价值意蕴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经提出就引起高度关注的内在依据。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价值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学术价值。一是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改革。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和自觉的改革实践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探索首先表现在其理念理论的系统性改革与突破上,并要求充分发挥理念理论改革在深化该项教育过程中的指导和先导作用;同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客观上也提出了其理念理论系统性改革的要求和需要。毕竟离开了理念理论的改革以及科学理念理论的指导,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就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这个问题上,当前的关键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理论的改革,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的理念理论范畴和体系。二是有助于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理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任何理念理论上的改革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理念理论改革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基础上,这是因为指导思想的差异必将带来理念理论改革实际效果上的差异,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其理应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理论改革的主旨主线。这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思想的确立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理论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三是有助于建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的理论形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表达体系建设,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范畴要素和体系新的时代内涵,以此建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的理论范式、范型和形态,并增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涵盖性、解释力和指导性。四是有助于架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范畴和学术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开展,而对这两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和揭示就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意义等。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价值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本身的实际效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直接和外显的目的就是提高其教育的效果和效益,离开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自身的实践有效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和必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为提高其实践有效性服务。二是有利于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实践价值。尽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价值是多方面的,如通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来更好地传授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理论政策、丰富民族团结进步经验、涵养民族团结进步情感体悟、养成民族团结进步行为习惯、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价值观和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合力等,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其中的指导、引领、整合和主线作用,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价值中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价值最终还要落脚并体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三是有利于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的实践模式和操作体系。即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操作模式和体系的建构工作,建立适应和满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模式和体系。四是有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与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创新转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做好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战略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有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贯彻落实等。

(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实价值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而这主要是针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来讲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体和主流是科学的、积极的,在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们过去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包括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偏差和误区,导致少数地区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并阻碍了其应然价值的充分实现。比如,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限定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民教育属性,存在教育对象狭隘化的问题;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看作一时一地和应景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和雷同化的问题;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区域实际和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离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观念入心入脑尚有差距,其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少数地方开展的所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过于凸显各民族的标识性、差异性、独特性和与众不同,存在强化多元多样性而弱化一体一致性的问题,而这些与新时代增进共同性的民族工作方向和原则并不相符。我们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而其核心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规范、调整改革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不言而喻。概言之,当前之所以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就在于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能适应和满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与需要,而深化的重点就是要在增进这两者之间的契合性、吻合度和一致性上下功夫,从而实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向同行和同频共振。

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旨归

确立科学和明确的价值旨归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其灵魂之所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并不断凸显,以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创新发展了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理论,并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纠纷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论,也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同时还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当前,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包括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正在发生重要的时代性转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鲜明主线及价值归宿。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索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来都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理论政策的灌输、实践经验的丰富、行为习惯的养成、价值观的养成和民族团结进步素养的提高,还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建构等,其着眼点和着力点都在于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在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并把其作为我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过去民族工作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遇到过一些挫折和偏差,对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也提出了我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实现正本清源和创新转化的重要任务。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则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初心使命,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要求。总的来讲,当前通过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已然确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密,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也提供了这两者之间关系和联系的制度化保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旨归与根本衡量标准。即要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始终。明确这一根本价值旨归对于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无疑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路径

实施路径的具体建构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关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可操作性、现实性和可行性等。学界对此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以下的实施路径。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路径。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关于进-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等重要思想观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而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就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和实现路径。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念理论创新路径。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为理念,以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为总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为思想基础,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以及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结构等为抓手,[17]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念理论的创新发展,并以此带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其深化。如有研究者开展了 “推进理念、手段、方法创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杨末等,2019年)研究,对有关理念理论创新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系作了具体阐释。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路径。即通过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和载体平台等的创新发展来达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的。相关成果有《在融媒体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严庆等,2019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载体与方式研究》(卢贵子,2018年)、《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白屯,2019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把互联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最大增量等来推进其教育的深化,而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四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视角视域路径。学界还开展了不同视角和视域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研究。相关成果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共情”视角》(严庆等,2020年)、《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沁入”思考》(严庆等,2020年)、《大众传播视角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艺路径探析》(严庆等,2019年)、《国民心态培塑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吴春宝,2019年)、《算法推荐视域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技术可能、现实挑战和对策思考》(陶砥,2020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须着力把握的三个维度》(张琳,2019年)等,这些成果都从不同视角和视域开展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研究,并为构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路和启发。五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资源建设路径。从相关资源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出发,学界还把深入挖掘开发相关资源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路径。如有研究者开展了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的专题研究,把加强资源建设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举措。[18]有研究者开展了特定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口述史的整理研究并以此来深化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陈艳等,2020年),也有人提出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崔雅琴,2020年)“推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进校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罗树杰,2013年)等观点,这些都属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资源建设路径研究。六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路径。一般来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是首先引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本身发生积极的变化,然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阶段发生积极的变化,最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变化聚焦和归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显现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路径。学界也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有人研究了“深化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框架与实践反思”(戴宁宁,2020年),有人研究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并指出了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19],也有人论述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含义的认识理路等。七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及课程融合路径。基于课程教学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学界还提出了加强专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以及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其他课程中的实施路径研究。前者主要是通过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门课程建设来深化其教育,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万明刚等,2021年)和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和编制校本教材等;后者则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其他课程来深化其教育,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王丽霞,2020年;郝玉梅,2018年)、语文课(金瑞华,2019年;郭茂成,2020年)、综合实践课(袁旭鑫,2019年)、历史课(樊守界,2020年)、地理课(孙浩等,2020年)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即“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有意识地找结合点、切入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20],这些都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学校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八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学段路径。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并依照各个学段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不同目标要求,具体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和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路径,并实现实施路径的一体化和全程化。如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学段就在不断拓展,由最初的小学、初中延伸至高中、大学乃至学前教育阶段,并注重构建一体连贯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路径。九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特定区域路径。即开展基于特定区域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这里所指的特定区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划分国家层面、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地州市层面和县乡镇层面等,主要是根据特定区域的实际和特点构建有差异的深化路径,目的是增强实施路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广西实践》(曾令辉等,2021年)、《西藏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陈进,2012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以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例》(刘在华,2018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李安强,2017年)等。十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事件路径,即基于某一特殊和特定的事件,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因素,并借以形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如有人研究了“疫情防控时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把当前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和合力抗疫的感人事迹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契机和宝贵资源。[21]另外,事件路径还包括利用我国各族人民重要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和关键事件以及特定民族团结情景及故事等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其深化。而各种路径的相互交融和配合就搭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完整实施实现体系。

总之,如何通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是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转型发展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背景、含义、意义、价值旨归与实施路径等范畴出发,开展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问题的研究,旨在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以深化的方式来最终完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

[2]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

[3]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EB/OL].

[5]隋青,李钟协,孙沭沂,等.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J].民族研究,2018(6).

[6]严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进一步遵循规律凸显进步[N].中国民族报,2017-12-15(7).

[7]褚远辉.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2020(2).

[8][10]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9]巴特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跟上新时代步伐[J].中国民族,2020(1).

[11]赵虎,代宏丽.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谐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民族论丛,2017(1).

[12]褚远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获得感”[N].中国民族报,2021-04-13(6).

[13]严庆,崔舒怡.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沁入”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0(1).

[14]青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兼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9(5).

[15]严庆.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为何”与“何为”[J].民族教育研究,2021(3).

[16]褚远辉.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涵义的认识理路[J].中国民族教育,2021(4).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EB/OL].

[18]褚远辉.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2020(2).

[19]青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兼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9(5).

[20]李英花.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三个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21(5).

[21]殷玥.疫情防控时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N].贵州民族报,2020-05-08(A2).

Several Elementary Questions on Deepening Education on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Chu Yuanhuil Hui Jinyu

Abstract: Build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principal line and creed of deepening education on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of China and also makes claims on i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mean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eepening education on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of 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will provid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cognitive bases and academic rationale for it.

Key words: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building a strong sense;education on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deepening

初审:赖冬梅

复审:孙振东

终审:蒋立松

版权所有 |教育学在线 京ICP备1234567号 在线人数12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