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2020年“民族教育现代化:契机、变革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系列专题报告第三场在西南大学荟文楼537会议室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海路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理念与实践”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心蒋立松研究员主持此次专题报告,数位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两百余名师生通过现场和腾讯会议平台聆听了此次讲座。
专题报告中,海路教授强调“‘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研究为线上线下的老师同学们讲解“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政策、理念与实践。
图 1蒋立松研究员在介绍海路教授
在有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政策讲解中,海路教授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政策,指出当前“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氛围和制度话语支持。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基础阐释中,海路教授从理论基础和主要理念两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海教授提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基础丰富厚重,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詹姆斯·班克斯教授的“多元文化教育”概念和相关理论、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共生教育论”、北京大学钱民辉教授的“意识三态观”理论等都可以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继而,海路教授论述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主要理念,包括“民族文化进校园是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民族文化进校园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等五点重要论述。在有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讨中,海路教授提到了五个关键词:“校长”、“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他认为,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必须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必须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提供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此外,还应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与学生的个体发展、课程教学等相结合。
最后,海路教授提出“‘民族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教育目的的真正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应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提升‘文化自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好地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传承、语言教学、智力开发等多种功能”。
图 2海路教授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图 3 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报告结束后,针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议题,线上线下多名同学积极地与海路教授互动交流,会场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受益良多。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此次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