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活动 > 正文
“民族教育现代化”系列专题讲座之二: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逻辑与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 2020-10-30 15:4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27日晚7点,2020年“民族教育现代化:契机、变革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系列专题讲座——第二场如期而至,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国家督学孙杰远教授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逻辑与基本问题”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吴晓蓉教授主持此次专题报告,线上线下数位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近三百位师生在西南大学荟文楼537报告厅及腾讯会议虚拟平台聆听了本次讲座。

图一 线下专家与同学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孙杰远教授以本次学术研讨会核心议题为开端,指出民族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民族教育现代化切中了民族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民族教育现代化取决于民族教育治理现代化,而其又被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点明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引出了本次专题报告的核心内容——教育治理现代化。随即,孙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首先是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孙老师从中国古代的“治理”字源出发,辅以西方哲学家有关“治理”的观点,明晰教育治理的内涵,指出教育治理归属于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范畴,具有整合的视域和系统的立场,其中特别强调“立德树人”的深意及对我国学生发展、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意涵。他还提出,教育治理的核心指向有教育行动权力逻辑的合理性问题和教育系统内部及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利益问题、权力问题、关系问题两个方面,并通过易懂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结合《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背景,孙教授从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两方面归纳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揭示了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需要专注于国家教育体制机制运行效力和教育行政体系的效能、加强国家在现代教育治理问题上的有效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发展。

第二,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孙教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进行讲述。首先,从治理现代化理论与教育现代化理论两方面出发,进行本土化构建,指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理论的逻辑映射。再者,阐述了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现了国家性与人民性的深层历史逻辑。最后,道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构建必需自觉回到中国自身的逻辑与路径上来,彰显中国教育治理实践的本真样态和文化景观。

第三,孙教授详细阐述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治理主体的问题,强调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下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充分尊重和发挥一切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者的治理权力和治理力量,实现教育共治和自治的统一。其次是治理的对象与内容、治理方法与过程问题,倡导大家着重关注方法论、方法与技术三个层阶的问题。第三为治理评价问题,需要进行治理评价模式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并从合理的评价理念、科学的评价方法、完善的评价指标、正确的评价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图二 线下专家与同学聆听讲座

随后,线上线下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孙教授所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教育治理评价及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孙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回答,为同学们解惑,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获益匪浅。最后,吴晓蓉教授进行了总结,提示同学们除了解讲座内容本身之外,更应该从孙教授深入浅出的问题阐释过程中,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研究者,学习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住孙老师提出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才是听报告的意义与价值。

至此,本次专题讲座圆满完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孙教授的所思所讲引发了在座各位同学广泛的思考与讨论,使同学们收获颇丰,期待同学们汲取学术养分的同时,更逐步成长为有思想、会思考的学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