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建设
2015年7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依托西南大学,成立民族教育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民族地区高端人才培养、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同心圆”智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能化实验等领域。
(一)基础条件
基地挂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基地主任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担任,基地常务副主任由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担任。基地成立以来,西南大学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场地2间,专用建筑面积近60平方米,陆续完善了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科研学习室等基础设施。
(二)队伍建设
基地以促进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为导向,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五大团队。基地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1人,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7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明远教育奖获得者1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得者11人、海外特聘专家6人。
(三)人才培养
基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为特色,坚持“科教协同 研学育人”教育理念,形成研究生“主文献+田野”研学协同育人模式,累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硕、博士生6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26.90%,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就业人数占70%,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毕业39人,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三五”期间已完成工作
(一)承担课题工作
“十三五”期间,基地立项146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5项。获得项目经费资助1115.1万元。
(二)学术平台建设
基地入选2019年度CETTE中国十佳教育智库“成果影响力”榜单,并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9-2022年来源智库。2020年,基地新增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新型智库2个。
(三)主要研究成果
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发表论文295篇,CSSCI来源期刊及扩展版227篇,其中发表于《教育研究》12篇,SSCI一区6篇,二区7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7篇;97部高水平学术著作均由百佳出版社出版;获各级各类奖项2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5项;为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重庆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提供78份高质量咨询报告,并获得采纳和签批。其中5篇被省部级领导签批。
三、“十四五”期间工作进展
(一)承担课题及调查研究
基地坚持走有组织科研之路,围绕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主要问题,积极谋划,催生一批重点重大项目。“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培育的方式和路径选择研究”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研究”为主题,申报并获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知识体系与课程构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心理机制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政策研究”3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其他各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31项。
基地坚持立足田野,在扎实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1年以来,基地组织科研人员,先后赴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深入民族地区,围绕边境地区教育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组团式教育援藏、内地西藏班办学成效、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培育、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实验研究等理论及现实问题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取得了十分丰富的一手材料,为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学术平台建设
“十四五”期间,基地准确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把握好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的方向和时机,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变数”和“挑战”中精准找到研究支点,集中力量围绕重点领域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服务和引领功能,探索“学科交叉、人员流动、分类评价”的科研平台创新特区;完善科研人员“带课题进、结课题出”的自由流动机制;广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断加大应用研究投入;探索构建“调研方案、调研清单和调研报告”的备案制度,提高调研工作成效;优化组织结构,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服务功能,使平台各项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三)主要研究成果
2021年起,基地有序推进科学研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科研的“量”和“质”均有显著提升,科研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至2023年,基地研究人员在CSSCI、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36篇,其中《中国教育学的民族性探略》《课程思政如何破解“两张皮”难题——知识与社会联系的认识论视角》《建党百年乡村教师队伍政策演进的逻辑与启示》《教师教育学学科属性、学科范畴及系统建构》4篇发表在《教育研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1篇。
四、基地影响力
基地与西南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锐意开拓、不断进取,正逐渐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平台。“十四五”期间,基地获各级各类奖项17项,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其中基地参与并提供理论支撑的“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跨域藏族学生‘融合式’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全面推进面向2035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获重庆市发展研究一等奖;“内地西藏班办学成效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