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 22-11-02 13:3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教育部和重庆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教育发展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中心始建于1984年。1999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时任院长张诗亚先生重组机构,启用现名并荣任首任主任。现任主任张学敏教授。2017年至今,先后入选南京大学、光明日报CTTI(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核心智库(高校智库A类)和CETTE(中国教育智库)双一流高校教育核心智库。2022年上榜CTTI智库百强榜单。

中心团队基础扎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前沿问题,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同心圆”智库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能化实验室”等3大领域,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传承研究队、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民族区域发展与职业教育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研究五大团队。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现拥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4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明远教育奖获得者1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得者11人、海外特聘专家6人。同时,中心广泛建立国内外合作关系,与英国牛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多所海内外机构开展合作。

中心育人特色充实。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计划为特色,形成“科教协同 研学育人”的研究生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出了“一花五叶”“全链条”等特色育人模式,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硕、博士生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26.90%;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就业人数占70%;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毕业32人,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中心科研咨政务实。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十三五”期间,共获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119项,出版学术专著97部,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27篇、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11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咨政报告78份,获科研与教学成果奖22项。出版《民族教育文摘》、《教育学在线》电子辑刊,建成《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数据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平台》、《字源汉字教学资源平台》等独具特色的优质资源平台。

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大学精神,遵照“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校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守育人初心,将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反哺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成为有影响力、有辐射力的高品质智库,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