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共襄教育盛举,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2022-11-14 22:2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育时代新人”教育学高峰论坛 暨博士生论坛顺利召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我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2022年7月9-1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育时代新人”教育学高峰论坛暨博士生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0多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此次论坛。

为期两天的论坛,包括主题报告会1场:“育时代新人的教育教学新变革”;专家报告会4场:“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学使命”“培育时代新人的课程教学变革”“培育时代新人与教师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博士生论坛4场;教育学期刊学人专题研讨会1场。期间共有28位教育领域资深专家、47位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7月9日上午,论坛开幕并举行主题报告会。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书记王牧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报告会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教育部首位教育学“长江学者”石中英教授深入阐释了人格教育对个人成长成才、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原西南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靳玉乐教授从重塑课程育人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等九个方面入手,明确义务教育新课程变革的策略;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围绕教育学科建设的时代使命、价值定位、基本路径三部分内容,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双一流”视域下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与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长王延中研究员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推动教育工作的主线,应深刻认识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各个领域深入人心。

图1 主席台领导与线上专家及参会代表合影

7月9日下午,论坛举行了专家报告会。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等24位教育领域资深专家应邀出席。其中,由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持的分论坛(四)“培育时代新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六位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汇报,副主任蒋立松研究员担任主持。中央民族大学青觉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线索,基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从追问依据、关键意涵、教育理路三个维度对时代、新人、现代性做出了现实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张积家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开展的有关族际通婚子女的民族内隐观和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从本质、结构、要素、路径、机理、表征等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促成民族文化心理场型塑的内在逻辑。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赵晓非指出,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语文课程作为国家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国家事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必然和根本的属性。张学敏教授指出,时代新人培养的民族性思考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把握“铸牢”理念的深刻内涵,从根本上抓住“铸牢”的核心价值;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和共同体理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的思想来源。重庆南川隆化职业中学张健校长基于校本典型案例与特色模式,分享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民族学生“异地融合”培养模式和“三圈四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图2 分论坛(四)现场照

图3 教育期刊学人“育时代新人”热点议题研讨会

7月10日上午,论坛举行了四场博士生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23所高校的47位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了四个博士生论坛。西南大学吴晓蓉教授、张铭凯教授、家晓余老师、张健副教授分别担任主持,华南师范大学肖绍明教授等8位学者担任评议专家。评议专家对报告的选题价值、观点创新、问题意识等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对研究逻辑的严谨性、论证的深刻性,及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学术话语的转换与融合等给予了中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