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上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2025级硕博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中心博士生导师张诗亚先生在中心説乎斋报告厅为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讲座由中心副主任张健副研究员主持。

图1 张诗亚教授进行“开学第一课”讲座
张诗亚先生从説乎斋的栾树落花讲起,阐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与学问之道,教导同学们做学问、看世界,关键在于养成从切身出发、再推及万物的观察与思辨习惯。先生此次着重探讨了学习与AI的关系,强调我们应顺应时代善用AI,但必须坚持其工具属性,绝不能以之替代自身学习思考;先生强调学习的核心效果在于“内化”,在于大脑中无法被完全测量和外化的内在积淀,远比任何外在的荣誉名号更为重要。先生语重心长地谈到,许多新生未来都会成为教师或父母,因此自身必须学会如何认识事物,善于观察、抓住要害、锻炼思维,将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和孩子学会思考。譬如“名”字,“名可名,非常名”,在西方话语体系中近似于“概念”,要学会追问本质,让自已能少说那些禁不起推敲的话,避免在未来贻笑大方,承担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图2 张健副研究员发言
最后,张健副研究员在为讲座作总结时,再次强调了自主学习之要义,勉励同学们当穷究事理、格物致知,以求学术之真。他引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鼓励大家善于借助工具、善用资源,而不失独立思考之根本,要求新生背诵《説乎斋赋》《文心雕龙·原道》,锻炼思维。
张诗亚先生的“开学第一讲”以其深厚的学理和深刻的见解,为新生们的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启发了大家从身边事物出发进行观察与思辨,培养了独立思考与扎实治学的精神。相信定会对新生们成长为卓越的教师和学者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供稿、供图:王雨苇
初审:陈伦超
复审:兰正彦
终审:蒋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