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民族教育类硕博士生论坛在渝召开
发布时间: 2023-10-07 15:51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9月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主办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民族教育类硕博士生论坛在西南大学顺利召开。

图1 开幕式现场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张诗亚,教育学部部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专家朱德全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兼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教育组副组长、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普丽春,《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海路等12位教育学领域资深专家,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温州大学、广州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青年学者和硕博士生出席论坛,并带来40场学术报告。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路中,教育何以可为、何以能为?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课程教学等教育使命中,共同体意识如何培育?……针对相关问题,参会人员围绕主题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开展了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除设置2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应对”主题报告会外,还将分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外教育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维阐释”为议题举行3场硕博士生论坛。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2张学敏主持

图3潘洵致辞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西南大学对参会领导、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汇聚学界智慧,凝聚学界力量,深入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教育何以可为?”“何以能为?”的重要议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讨论、深入研究,不断增进学术友谊,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

图4朱德全讲话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发表讲话。他以历史悠久、规模适度、职能完善、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理念清晰、目标明确、人际和谐等8个方面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学校教育学科的总体发展情况。希望更多的教育研究者担起时代、国家、社会赋予的使命,深入研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尝试和贡献。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正青教授主持了第一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应对”主题报告会。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西南大学徐辉教授分别以《中国教育如何影响和推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教育基础谈》《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理解教育》为题作专题报告,从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维度,展示了教育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突出作用和全新方向,引发参会各方深入研讨。

下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立松研究员主持了第二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应对”主题报告会。

会上,云南民族大学普丽春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海路教授、西南大学张学敏教授、温州大学崔岐恩教授等依序发言,为增进国际社会了解,凝聚广泛价值认同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其中,普丽春教授就以彝族烟盒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其传承对人发展的影响,探索了非遗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义。

图5专家报告

图6论坛现场

图7论坛现场

28日上午,3场硕博士生分论坛同步进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19所高校的29位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分别围绕3个分论坛主题做学术报告。云南民族大学普丽春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海路教授以及西南大学徐辉教授、王志章教授、邓磊教授等担任评议专家,对报告进行评议指导。

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现实之需,更是时代之需。希望这样的学术活动在推动交流互鉴、探索未来发展、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经验支撑。

转自华龙网: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157049359996211200/app/content_1157049359996211200.html

初审:韩玉梅,陈伦超

复审:蒋立松

终审:兰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