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孙振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顺利开题
发布时间: 2011-12-16 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5日上午,我校孙振东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编号:11AMZ004)开题论证会在教育部文科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开题论证会由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主持。出席课题论证会的有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王鉴教授、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廖伯琴教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张学敏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孙杰远教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么加利教授、西南大学社科处处长郑家福教授、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50余人。

孙振东教授就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式方法、研究的时间进度、研究的预期成果等方面,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了全面汇报。各位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前期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做出了充分肯定,对课题研究方案的进一步调整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张学敏教授建议,研究应在结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深入西南民族地区内部,对其多样性的生产方式进行考察,这样才更符合“民生改善”的课题宗旨,体现课题的“调查”之意;么加利教授认为,研究不仅要考虑西南民族地区的区域整体独特性,更应分析其内部的差异性,关注其内部二、三级的次等差异性与特殊性,选取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孙杰远教授建议,本研究要处理好有关“民生”与“幸福”的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廖伯琴教授指出,要对民生改善指标体系的构建这一核心问题做翔实而深入的研究,明确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进一步思考指标的临时性和长远性;王鉴教授建议,课题要着力探寻民生改善的外援性“输血型”模式和内生性“造血型”模式两者共同的生长点、平衡点,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从“追赶型”向“特色型”的转型;张诗亚教授在总结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并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西南地区”的划分标准,确保研究个案选取的代表性、典型性,认真思考研究结论的推广范围。西南大学社科处处长郑家福教授代表学校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对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出若干具体要求和建议,希望课题研究能出精品成果,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民生改善做出针对性、切实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