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心举办“教育研究方法与操作实务训练营”第七讲: 教育研究中的干预实验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6-16 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10日,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説乎斋201报告厅举行“教育研究方法与操作实务训练营”第七讲:教育研究中的干预实验研究与设计,主讲人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李凡老师。中心副主任罗江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中心副主任蒋立松研究员,科研办韩玉梅老师,培养办主任陈伦超老师,及中心一、二年级全体硕博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罗江华教授对李凡老师做了介绍,并高度肯定了该主题讲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李凡老师目前就职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经济学系,主要从事基于随机干预实验研究方法的公共政策影响评估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等领域,主持和参与中荷双边战略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基于大规模随机干预实验的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和荷兰科学组织(NWO)等资助的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顶级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领域期刊上发表丰富的科研成果。

图1罗江华教授主持讲座

图2李凡老师做报告

李凡老师首先结合多个项目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开展基于随即干预实验的政策影响评估研究的背景与需求。他强调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但受时间成本、投入成本、伦理道德、复杂情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现实中诸多政策缺失了影响评估的环节,直接将政策应用于实践推广,缺乏科学的证据来预测或佐证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造成的影响,甚至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难以达到政策预期目标。继而,李凡老师以非洲疟疾防控为案例,阐释实验假设的理想条件和预期结果在现实中也并不能线性地、如期地实现,受特定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心理等复杂因素影响,干预实验结论在现实中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境,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未必能如愿,因此要开展更为繁复的深入调研和实验设计。基于此,李老师阐释了投入产出因果链条分析框架,以及基于随机干预试验法的影响评估范式的深远价值。在国际上,影响评估已经逐步成为项目设计和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最大的挑战是科学研判影响产出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是由干预项目或干预策略所导致的,从而为政策决策和实践应用提供科学证据。李老师结合他所参与的多个项目案例为大家客观剖析了随机干预实验法的作用、优缺点,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详细介绍了开展随机干预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和步骤,包括开展基线调研、构建基于理论的因果链、确定清晰的目标和可测量的结果变量、建立研究假设、严谨设计可操作的干预策略、采集完整全面的实验数据等,强调整个实验要围绕研究假设背后的因果链来开展。

图3李凡老师做报告

图4在场同学向李凡老师提问

最后在场同学就如何研制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如何设计科学的随即干预实验策略等问题向李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李用鲜明生动的例证给同学们一一作了深入的解答和拓展。中心韩玉梅老师对本次讲座作总结,指出近年来基于随机干预实验的影响评估研究已经成为政策设计与执行的重要部分,也逐渐受到教育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强调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实现需要学者个体的兴趣和过硬的理论素养和实验设计方法技术、平台项目经费的支持、大规模团队协作和长时间的扎根投入与坚持。李凡老师的精彩讲座为大家带来了扎实的详实的方法论知识和案例经验,点燃了许多同学的热烈兴趣和深入探究动力。至此,“教育研究方法与操作实务训练营”第七讲,也是本次训练营的最后一讲,圆满收官!

图5韩玉梅老师做讲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