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专题简报之六
发布时间: 2022-10-14 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心召开“音乐符号心理表征机制”专题实验项目研讨会

为进一步落实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服务党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大局,助力西南大学教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智能化实验室建设,2022年10月13日上午,中心在荟文楼537会议室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实验专家论证咨询会。就“音乐符号的心理表征机制”实验项目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研讨论证。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中心副主任张健副教授、蒋立松研究员、音乐学院汪高原教授、心理学部位东涛副教授、陈群林副教授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研讨会。

图1. 中心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实验专家论证咨询会

中华民族共享音乐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是实验室的重点实验项目之一。张学敏教授提出,当前实验室拟定的三个实验方案中包括文字、视觉和音乐三类体符号,其中关于音乐的实验研究相对另外两种具有较高的显示度和体现度,所以实验室将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相关实验,并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适时启动视觉符号的相关研究实验工作。

陈群林副教授对当前音乐符号表征及其心理研究机制的研究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当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作为实验刺激。

图2. 与会专家开展研讨

汪高原教授从三个方面回应了如何选择音乐素材的问题。首先要强化中国音乐符号的特色,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其次要抓住中国音乐重视表意的核心特点,在中华民族音乐中作出筛选,找到更能体现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的表意音乐符号。最后是强调把握歌颂集体类音乐背后的集体记忆,通过音乐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