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做“有识之士、有耻之徒、有情之人” ——张学敏主任寄语中心2022级新生
发布时间: 2022-09-16 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9月11日上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第二讲 “我们用什么做研究?--与(文科)研究生共勉”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主讲,2022级硕博新生线上参加会议。

图1 张学敏教授线上做2022年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

张学敏主任首先对中心情况进行了基本介绍,中心是教育部和重庆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设于西南大学的民族教育发展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设置有教育学原理、民族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致力于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为民族心理与教育事业培养研究型人才。

随后,张学敏教授以“有识之士”、“有耻之徒”、“有情之人”三个方面展开讲解,用生动的事例阐释了讲座主题“我们应该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做研究?”

第一,要做一个“有识之士”。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基于实践的远见卓识、真知灼见。首先,注重主文献研读。要研读主流、经典、前沿、特色的文献,将自主文献研读作为研究生学习的第一要务。其次,筑知识结构,精研究方法。用教育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验证教育具有经济价值,通过教育研究去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教育提供充足资源。要特别强调价值、资源、效率等关键要素。

图2 张学敏教授以教育经济学思维方式为例讲解“有识之士”

第二,要做一个“有耻之徒”。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首先,善于管理,行己有耻。对学术研究要怀有敬畏之心,保证研究的原创性,杜绝造假、抄袭、买卖等学术不端现象,要始终坚持严谨治学,遵守学术规范。其次,管理好导师,处理好师生关系。要虚心求学,主动联系导师,主动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旨趣,积极自主获得导师指导,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要做一个“有情之人”。首先,要有情调。学术研究的过程很枯燥,同学们要力求身心健美,成为有审美情操、会享受生活的人。其次,要有情感。要懂得感恩,懂得关心家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最后,要有情怀。做学术研究要有使命担当,志存高远,在积极投身自身学业和教育科研的同时,积极追求美好生活,努力投身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2022级新生的学业生涯帷幕开启之际,张学敏教授的主题讲座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学业规划和人生目标,以做“有识之士、有耻之徒、有情之人”为圭臬,立志奋发,成为有真学问,情理并重,有品质有境界的时代新人!在未来的学业研习、事业准备中不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